這部電影我不願從導演的風格、鏡頭的運用、情節的熏染等方面來寫,今天我隻願聊聊感性的情感。


日本電影的體裁其實并不缺乏聚焦于方寸之間的日式庭院生活,但《小偷家族》之所以出衆,我認為是在于:讓你笑着流淚。


...

它極其善于用平和的現實去撕破生活的溫情,一次次沉重地向社會人去扣問究竟何謂家人?家庭又是出于何種目的而維系的?

 

何謂家人?


影片《小偷家族》定義的家人是一種超越血緣、超越稱呼的親情,也是一場關于愛的羁絆。


小偷家族中的每個成員看似都一無所有,過着不體面的過去、不體面的如今、不體面的未來的生活。但還好,他們還都擁有愛,也隻有愛。


...

真正的家人是能彼此輕揉傷痕的人;是會緊緊擁抱着你的人。

 

對于一家生活在東京靠着偷竊維持生計的家族來說,留下被親生父母虐待的鈴鈴肯定是無利可圖,甚至還會成為這個家庭的額外開銷。無論是出于理性的考慮還是感性的驅使,他們都該送回鈴鈴。


可是當到達鈴鈴家門口時,聽到她父母的争吵時,聽到鈴鈴母親撕心裂肺吼叫“又不是我願意要這個孩子的”時,我想也就是這個瞬間讓媽媽仿佛做出一個令她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決定——帶鈴鈴回家。


...

其實不難猜到媽媽曾經曆的童年肯定與眼前的鈴鈴有所相似,暴力争吵的父母與冰涼黑暗的家庭,媽媽就是明白這樣的家庭生活該是多麼可怕與麻木,所以便不忍讓鈴鈴再走一遍自己的童年。


即時她是個微不足道的陌生人,但就是一種冥冥之中注定了的羁絆讓她開始心痛起眼前的小女孩。


再之後,當鈴鈴看到媽媽手臂上有着和自己相似的傷痕時,便仿佛自言自語地問道:一定很痛吧?鈴鈴會用小手輕輕揉着傷痕、輕輕地吹着早已不會感到疼痛的傷痕。


...

真正的家人是不會對你肆意發洩憤怒;是不會讓你淪為消極情緒中的受害者;也不會眼睜睜看着你舔舐撕裂着的傷口卻視若無睹的。


真正的家人是會感同身受你内心那道無法愈合的傷痕,然後緊緊地用溫暖的雙臂擁抱着你,在耳邊輕輕告訴你:有我,以後都不會再痛了。


真正的家人是刻骨銘心的溫情,是一生不變的牽絆。

 

影片《小偷家族》中的溫情雖然短暫,卻刻骨銘心,那些看似短暫又平凡的溫情不經意間便成為了貫穿孩子們一生的牽絆。


在往後的那些沒有你們相伴的日子裡,那段炙熱的溫情總能讓我那顆即将寒冷的内心又再次溫熱起來,對未來充滿愛意。


...

影片中不止一次對何謂家人的探究觸及到了最簡單的稱呼。媽媽試圖用零食讓祥太稱呼自己一聲母親;爸爸看着門外嬉笑玩耍的父子,幻想着祥太稱呼自己一聲父親;再到影片即将結束,媽媽對母女關系與稱呼的自白刨析;再到爸爸背對着祥太說,我終于要成你的爸爸變成你的叔叔了啊。


然後影片又一次次地向觀影者竭力呼喊:真正的家人無關于法律規定的稱呼,也不關于血緣相連的親疏,而是我與你愛的羁絆。


也正因是你,我才發現原來我還會愛。


...

雖然無論從哪方面來争論,小偷家族的成員都是社會中的不良人——曾經被親人殘忍地對待過,也曾殘忍地對待過他人。


他們都是受過傷也傷害過别人的人,但也就是這樣一群“性質惡劣”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偷還擁有着人性中最閃光的東西:愛的勇氣。

.

他們撿回了曾經被家人抛棄的人,捧起他們受過傷的心,細細安撫。在他們即将喪失愛的權力時,用生活的溫情為他們注入一股不滅的希望。


雖然小偷家族成員從未開口用甜膩膩的家人稱呼來呼喊過對方,但是我想在他們心中,這一群生活在擁擠空間裡的人一直以來都是如家人一般的存在。


...

當爸爸被警方質問:你讓兩個孩子偷東西時會感到不安麼?

爸爸回答:因為除此之外,我沒有什麼可以教給他們了。

可我想,還有愛與牽絆!

 

家長們永遠都側重于外在行為的培養,讓孩子成為一個無愛的、無靈魂的軀體。


對于那些生而純淨的孩子們和那些被世界着色的成人們,究竟何時我們才能再次見到那個深愛的你啊?


影片的結尾,妹妹往窗外充滿期待與憧憬的張望,我想她一定是要等待他們——真正的家人。


...

家庭如何連接?

小偷家族是被生活之神随意拼湊而成的一家人,也仿佛是被選中的一家人。


整部影片中最讓我感到溫馨的時刻,無外乎是一家人擁擠在深深的庭院裡,仰望着看不見的煙花,聽着爆炸聲想象着煙花綻放時的模樣。


從影片獨特構圖中,從黑暗的四周向溫暖的庭院望去,這家人彼此緊靠,溫馨得比遠方的煙花都更為絢爛、炙熱。


...

好像有相愛的你存在着的地方才是我真正的家。

 

小偷家族是無數生活在東京家庭的縮影,也是日本繁華大都市裡最底層人群的寫照。每一位人物都被刻畫地血肉飽滿,他們有時雖然醜陋不堪,但又無時無刻不流露出東京小市民的真實感;他們也都被塑造地亦善亦惡,讓我實在無法用絕對的正義與邪惡來評判他們。


影片的進程平緩恬靜,填滿了瑣碎的生活片段,沒有過分細膩刻畫出的煽情細節,就連死亡的到來都顯得出奇得平靜。


...

但也是如此這般平和地去撕破生活的溫情,沉重地向觀影者内心發問:我們都是生來就彼此陌生的個體,将我們連接在一起,組成家庭的連接中介究竟是什麼?


是出自社會無法擺脫的責任感?還是外界自以為的正确與正義感?還是血緣相連的不可分割性?還是金錢利益的彼此驅使?還是超越血緣、超越法律稱呼的愛與牽絆?


這部影片的高明之處是在于向觀影者提問卻不會告訴你最終答案,它會期待着你自己去現實生活中尋找真實答案。


如果看完這部影片的你還沒有答案,再推薦大家一部由東野圭吾小說《紅手指》改編的同名電影。同樣在這部影片中也向觀影者發出的質問:事到如今,究竟把家人當作什麼了?


...

寫在最後


曾經的我們什麼都沒有,卻隻有愛;

可如今的我們好像擁有了全世界,卻唯獨缺了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