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隻管做好自己。

        有人說:“真正成熟的人,看誰都順眼。”

        其實,變得成熟倒用不着看誰都順眼,隻要學會安放好對讨厭的人的情緒就足夠了。

      讨厭一個人,不必翻臉。

      很喜歡村上春樹的一句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

        人各有不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人都不稀奇。

        年少時,喜歡和讨厭都是明目張膽的。對待讨厭的人,尤甚。

        讨厭一個人,總是忍不住發自内心地抗拒他的一言一行;忍不住用冷言冷語去回應對方,甚至會不顧一切地撕破臉……

        經曆的事情多了,看的人多了,越來越明白:讨厭一個人,真的沒有必要翻臉。

        先講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

        曾有人主動上門來和孔子學生争論,一年有幾個季節。

      孔子學生答,有四季。來者堅持一年有三季,為此争論不休。

      見孔子,孔子答:“先生您說得對,一年有三季。”

      來者滿意而歸。孔子的學生不解。

      孔子解釋道:“你沒有看到那個人通體的綠色嗎?他是蚱蜢變的人。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沒有經曆過四季。你和他争辯四季的問題,不是浪費時間嗎?”

        就像故事裡三季人一樣,有些讓你讨厭的人,有時并不是他們有多可惡,而隻是因為三觀不同,層次不同,與之争辯永遠不會有答案,隻會白白浪費時間。

      而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是:不生氣,不争辯,不糾纏。

        三觀不同,就不必湊合;層次不同,就不必争辯;爛人爛事,就不必糾纏……

      你隻管做好自己,他人自有他人的渾濁,你自有自己的皎潔。

        把人看清,不如把人看輕。

        看過一個人際關系定律:

        無論你走到哪個圈子裡,遇到讨厭的人的概率都是基本相同的。即使你屏蔽了這個,一定會有新的補上來。

      所以,與其和讨厭的人死磕到底,不如學會主動适應有讨厭存在的環境。

        把讨厭的人看清,不如把讨厭的人看輕;

        把讨厭的事看透,不如把讨厭的事看淡。

      劉墉曾寫過一個關于人性的總結,一針見血:

      如果你同時養了貓和魚,貓吃了魚,你除了責備貓,更應該責備自己。同樣的道理,當你明明知道人性有弱點,卻不加防範,而且吃虧的時候,除了怨恨那個人,更應該檢讨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

        複雜的是生活中總會有難以預料的讨厭的人,即使你沒有做錯什麼,他們也會不由分說地找上門來。

        當你看不透人心,不經曆世事,心直口快地去和小人計較,和爛人糾纏,隻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簡單的是,當你看透人心,整理好情緒,凡事留有防備,就會有備無患。

      很贊成一句話:“成年人結束一段關系的最好方式,不是争吵和崩潰,而是默不作聲地疏離。”

        對讨厭的人翻臉,是本能。而讨厭一個人,還能理智地對待他,則是一種本事。

        看透不說透,看穿不說穿,凡事留有餘地,是給别人留面子,也是為自己鋪後路。

      知世故而不世故,不高估人心,不低估人性,你就赢了。

        有一段話:在清水裡放一顆糖,不會太甜,但放一勺醋,就會很酸;撿到錢不會太高興,丢了錢卻懊惱不堪。人不能因為一件喜事高興一整年,卻可能因為一個創傷,郁郁終生。

        人總會選擇性記憶令人不開心的事情,忽略掉生活大多數的快樂時光。

        也會因為一些讨厭的人,耿耿于懷,心煩意亂。

        你是否也有一個不願意原諒的人,和一段走不出的過往?

        你是否在夜深人靜時,常想起那些讨厭的人帶來的困擾,傷害,無奈,糾葛?

        你是否咬牙切齒地怨恨着那些欺騙你真心的人,很想問他為何傷害你?

        人,最難走的路是心路;最難過的坎,是心坎;最難解的結,是心結。

        人和人的敵對關系,永遠是殺敵一百,自損三千。

        心和心的敵對關系,永遠是畫地為牢,得不償失。

        對于過去讨厭的人,你可以選擇不原諒别人,但你要放過自己,和自己和解。

        讓過去過去,放下别人的錯,才能解脫自己的心。

        餘生很貴,别浪費在讨厭的人身上,把讨厭别人的時間,用來記住喜歡的人,用來喜歡自己。

        願你,這一生有被讨厭的勇氣,也有被喜歡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