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折耳猫

关于人性,你了解多少?


电影围绕一个叫阿卡什的“盲人”调音师展开,一次演奏的经历,他目睹了疑犯杀人藏尸的过程,站在利益和正义的中间,他要何去何从?

这是本部影片要探讨的内容。

...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调音师》改编自法国同名电影《调音师》,导演是斯里兰姆·拉格万,这是一部集喜剧和惊悚的悬疑电影,看点十足,豆瓣评分8.3,成为了2018年IDMB评分最高的印度电影。

片中的多处谜团,点到为止,引人思考;多视角的故事讲述方式更是令观众脑洞大开,耐人寻味。


01开头和结尾的兔子

开头打猎人在追一只兔子,这只兔子的眼睛有些不同,一只眼受过伤,另一只是青光眼。

这既是本片的线索,也为影片的结尾埋下伏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兔子是撞到了稻草人身上。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阿卡什向苏菲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说是一只瞎眼的兔子撞了西米的车,所以自己躲过了一劫。

在这里,显然阿卡什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想法。

因为西米被撞时,又没有别人看到,阿卡什怎么会知道发生了什么呢?所以兔子的故事其实是谎言,他的兔头手杖也正是在暗示这一点。

02结尾阿卡什的眼睛重见光明

既然当年没发生西米的车被撞的事,那结局也就是另外的可能了。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影片最后大家都看到阿卡什准确、利落地挑起一个易拉罐,豁然走开了,说明他的眼睛已经好了。

当时法尔瓦医生提到酋长的女儿需要肝脏,可以给6000万卢比,他许诺给阿卡什1000万治疗眼睛。

“后来医生被西米杀死了。”阿卡什这样说。然后说自己先去了孟买,然后去了伦敦,后来朋友送他来到了欧洲。

实际上他和医生得到了这笔钱。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去孟买是为了救酋长的女儿,他们用西米的器官换了钱,去伦敦则是为了参加比赛,实际上他根本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其实他也是间接地杀了西米。

当毫不知情的苏菲提到阿卡什的眼睛,说他应该取了西米的眼角膜时,他羞愧地低下头,神情紧绷,因为他的确就是这样做的。

03公路上的那棵树

你觉得它像什么?肝脏。

这也印证了普拉默的歌。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开头和结尾都有所涉及,开头是为了设置悬念,结尾阿卡什的回忆与实际情况并不吻合,也在暗示其并不可信。

...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个形似肝脏的树,正是阿卡什重生的指引,因为他需要那笔钱。

04正义与利益面前的人性

本篇备受追捧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探讨的恰恰是人们都会遇到的情况,自身利益和正义冲突时该选择哪个?

...

图片发自简书App

阿卡什目睹普拉默被杀的真相,他要去报案时,不料却发现那个坏人竟是警署长官,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他知道报案后是没有好下场的。

于是他谎称自己的猫死了,选择保全自己。

第二次,西米太太将普拉默的事报警后,在收集证词时,阿卡什选择了配合,和他们一起说谎。

明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选了正义虽然心里安宁,但是有可能就会死。

私下里,阿卡什在向警局打举报电话,他也渴望揭发事情的真相。

而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取了不义之财的家伙,也没有好下场,西米太太、警察曼诺拉、斯米瓦医生、突突车司机、彩票女……这些人因为利益熏心,自取灭亡。

而游离在正义与利益之间摇摆不定的阿卡什,却戴上眼镜过起了正常的生活。对原则的不坚持,对利益的使然,这就是人性。

也许阿卡什和他们比起来,还算高尚一点,但实际上,只是他的心隐藏得更深。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影片前面都是以苏菲的视角来呈现剧情,而后半部分的事实、真相和故事,则是从阿卡什的嘴里说出来的,究竟几分真几分假,值得我们深思。

05阿卡什为什么要扮演盲人?

一开始也许可以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为了感受生活,能写出更好的音乐。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得知杀人的真相后,继续装瞎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危险,显然,他并没有如愿,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劫难。

去孟买治好了眼睛,在欧洲的音乐会上,他依然坚持盲人的身份,是因为他不想看见更多的丑陋,只想用耳朵聆听美好的声音,毕竟他也是狠毒的作恶者。

也许阿卡什就是生活中的你,就是生活中的我,一边看见人间的脏乱与不堪,一边欣赏着世界的和谐与温馨。

愿我们都能时时坚守初心,保持本真与自我,乐观、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