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藝術作品可以讓觀者看到自己的生活,從而生出一份感動。《那山那人那狗》中父子的關系變化讓我想起了自己這幾年和父親關系的緩和,也讓我回憶起這些年走來,自己對于家庭和責任态度的改變。年輕的時候,覺得父親思想老舊,總想着往外跑,跑的越遠越好;年紀漸長以後,開始明白父親的選擇,開始想着往回走,開始想着離家近點。


...

電影的開始就呈現了一對關系冷淡的父子。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做一名鄉郵員,在兒子出發前的那個晚上,父親不知道如何給兒子傳授經驗,也不知道該囑咐些什麼,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重新整理了兒子的包裹。第二天一早,兒子出發後,父親不放心,扭頭回屋拿了自己的包,随着兒子一起上路,陪着兒子開始第一份工作,一路上父子間相對無言,甚至于兒子都覺得父親的跟随讓他感到壓力和别扭。我和我父親的關系,從小就不親近,父親不知道要和我說什麼,我不知道要和我父親聊什麼,甚至來說我們倆有種特殊的默契,我們總是自覺的避開獨處。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四上的時候去上海實習。當時的選擇是自己做的,父母都不答應,特别是我爸爸,讓我媽媽和我溝通了好幾次,勸我别去。那時候的我倔強且驕傲,越是被覺得不行,越要證明自己,至于說去上海實習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自己很喜歡,這都不一定,但是證明自己,這是最重要且一定要達成的事情。于是那個年輕不谙世事的我揣着900的存款,獨自一個人跑到了上海。貧窮加無知,這讓我在上海遇到了很多我想都想不到的困難,這時候爸爸已經不再打電話讓媽媽勸我回家,而是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如何堅持下去,如何去獲得成長,如何去體驗這次經曆。很慶幸,我沒有半路因為困難逃回學校,而是堅持到了實習結束。這次的經曆,讓我和父親的關系開始變得緩和,我不再抗拒和他溝通,我開始希望可以拉近和他之間的距離,而且我也發現他不是我想象中的老古董,甚至來說他很睿智。


...

真正的父子關系緩和,是從理解父親開始。電影裡父子關系的緩和是在送信的過程中,兒子開始理解父親對這份工作堅持的意義:是幫助那些生活有困難的人,讓他們能攢着活下去的動力;是在大山深處的人們的生活中撕開一個對外溝通的窗口;是給那些被現實綁住雙腳的人一個向往遠方的希望。兒子開始理解父親的聚少離多,甚至兒子也在這苦旅中發現了樂趣,父子關系開始柔和起來。在行程結束前的那個晚上,兒子告訴父親退休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就像在這送信的路上,父親教育兒子一樣。而我開始理解我的父親,是從我踏入職場開始。在工作之前由于被家裡保護的很好,從未感受過生存的壓力,從未體驗過絕望,從未真正的理解過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的這句話,直到我再次一個人跑到廣州工作,一個人獨自面對生活,我才開始理解父親,知道他長年背井離鄉在外工作的無奈和辛苦。


...

關系的破冰,是兒子發現父親老了,自己長大了。“能背的動父親,就表示自己長大了”,這句話是兒子在背有腿疾的父親過河的時候說的,父親在兒子的背上回憶起小時候自己背着兒子的場景,想着現在被兒子背着,不禁紅了眼眶,除了對時間流逝的感歎外,我想更多的是感動吧,過去我是兒子的靠山,現在他長大了,可以變成我的靠山。我和我父親的關系破冰,也是因為父親老了。20歲開始,我離家求學工作,每年能看到父親的也就1次。有一天很久沒回家的我,發現父親變矮了,肌肉也松弛了,腦門也秃了,我記憶裡面的父親很高大,也有很多肌肉,頭發茂密,他會在刮台風的時候說不要害怕他會保護我們,他會很輕松的舉起一袋大米,但是那天我發現他老了,真的老了。就那麼一瞬間,我想收起過去的任性,我迫切的希望自己長大。過去的我隻顧着面對我内心的追求,我要追求的是星辰大海,我的10年計劃裡面沒有照顧父母這件事,我總覺得他們還年輕。現在我的想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追求,也想要坦誠的看待自己肩上的責任。于是辭了在廣州發展很好的工作,選擇來離家更近的杭州重新開始。


...

小時候,夢想着逃離自己成長的環境,發誓不允許自己過着父母過的生活,要自由要灑脫要追求詩和遠方,長大以後發現,親情就是一種甜蜜的羁絆,無論多遠都會拽住我們往回走,經曆的困難多了以後,就會開始依賴這種羁絆,因為是它讓我們又能堅強的面對困難,溫柔的看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