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救國與做學問,孰重孰輕,孰大孰小,不辯自明。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分不開的!

郭心剛的葬禮上,陳獨秀說了這麼一段話。

...

其實之前,在課堂上,胡适和郭心剛也就這個問題有過争論,很令人動容。

郭心剛: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東洋人西洋人都霸着我山東不還,這是典型的強執弱行為,難道這也是先生所講的,天下人不愛所為嗎?

胡适:今天我們講的是中國古代哲學,是學界讨論的問題,你剛才說的是政治問題,是政界讨論的問題。

作為學生,關心山東的問題這是好事,但是山東究竟能不能返還中國,這是巴黎和會政治家們讨論和研究決定的問題,而不是我們今天在課堂上能夠決定的問題。

...

郭心剛:可學生認為,學術和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離的,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一個國家連主權都保護不了,還有什麼學術可言。

胡适:郭心剛同學,今天你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讨論山東的問題,你覺得有用嗎?山東問題的決定權在威爾遜,而不在你一個學生。

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最好的狀态就是心靜如水,而不是心懷小鹿。

郭心剛:先生,中國的大學生并不多,如果連我們都不關心山東問題,他威爾遜一個外國人,憑什麼要關心我們的山東?

把山東的主權問題,拴在一個外國人的嘴上,學生認為是靠不住的。先生,對不起,我做不到心靜如水。

...

相信看了這段的,都會覺得郭心剛的話更讓人信服一些吧!

尤其是最後那句,“先生,中國的大學生并不多,如果連我們都不關心山東問題,他威爾遜一個外國人,憑什麼要關心我們的山東?”

而陳獨秀葬禮上的那句,更是表明了态度,“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分不開的。”

高曉松在奇葩說海選上曾說過一句——大學是什麼,大學是國之重器。在網絡上流傳很廣。

窦文濤在圓桌派上也曾說過,我們那個時候上大學,真的是有一種“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美好願念。

或許是時代不同吧,或許越是亂世,或者說,國家不那麼強大,還比較貧弱之時,大學生們反而更有理想,更熱血。

像五四時代的青年,從來不缺熱血之士。似乎人人都有強烈的家國責任感,是因為有他們不斷地發聲,才有思想的進步,人民的覺醒。

反而到了國家強大、社會安定之時,青年們似乎就被磨去了那種砥砺前行的精神。

至少,我大學時是沒有的,很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