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給郭心剛寫的挽聯:君去矣,幹将熱血紅青島;我來也,不許狂奴撼泰山。

不得不說,郭心剛這個角色,前面的劇情裡,一直平平無奇,沒想到臨危一死,氣壯山河。

...

在日本初登場時,雖有強烈的愛國心,但感覺就是一個性格沖動的小憤青。

因為陳獨秀說了一句“這樣的國,無藥可救”,直接過去打翻人家的飯盒,還吐了人一口痰。連旁邊的章士钊和李大钊都責備他“過分了”。

第二次出場,是在從日本回國的船上,他和白蘭兩個人被巡警扭打,束手無策。

之後在北京大學,一直也沒有特别出彩的表現,唯一有點印象的,大概就是他和鄧中夏在課堂上怼黃侃教授。

直到一戰結束,“收回青島”的問題被提上日程,郭心剛的人物弧光漸漸顯現出來。

先是在課堂上和胡适的一番争論,感情飽滿,不卑不亢。

當胡适責備他不該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地讨論山東問題,并說出“山東問題的決定權在威爾遜,而不在你一個學生”時,

郭心剛據理力争,“先生,中國的大學生并不多,如果連我們都不關心山東問題,他威爾遜一個外國人,憑什麼要關心我們的山東?把山東的主權問題,拴在一個外國人的嘴上,學生認為是靠不住的。”

這段話,真的是說得很贊了!

後來,“巴黎和會”外交失敗,青島将失,郭心剛在河邊坐了一夜,因悲憤痛心而一夜白頭,我無法形容看到那一幕時内心的震撼。

或許此時,你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他的愛國心,是多麼真摯,多麼赤誠,多麼熱烈!

之後,他用自己的鮮血寫了“還我青島”四個大字,拖着病體去參加“五四”示威遊行,臨死前,囑托女友白蘭将自己的骨灰帶回青島膠州灣,等中國收回青島的那一天,到我的墳前告訴我。

他不是戰鬥而死,不是被軍警打死,隻是憂憤而死,但依舊讓人覺得——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