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整體觀影體驗還是比較愉快的,梗不老,笑點分布合理,尤其是幾場動作戲很有成龍式動作喜劇的感覺。同時作為一部改編作品,本片的本土化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全片最優秀的改編,是将主角重新定位為“孫大聖”。這個名字天然承載着“斬妖除魔”的使命,放在現實生活中又頗有些戲谑的意味。于是我們看到了主角在辦案現場身手不凡,現實生活中則是假不正經的中年危機人群,整個形象和王千源過硬的演技+台詞中那一點戲腔的調調極為搭配。

警局生态的搭建,也是本土化比較成功的地方。雖然不能像韓版一樣直接寫官商勾結,但刑警隊長不想惹事的态度,公安局長的在大局上的權衡,以及派出所所長在身為刑警的孫大聖插手案件時的冷嘲熱諷,都既有中國特色,又足以構成案件調查中的合理阻力。可惜的是有些細節沒做到位,比如進辦公室第一個鏡頭多個角色一起狂吸方便面,既沒有新意,也過于刻意了。警隊内,團隊配合的部分弱了許多,女警和最後受傷的老幺都淪為了純粹的功能性角色。

除了結尾過長的追逐戲,以及最終肉搏時圍觀群衆的反應讓人尴尬以外,本片的不管是制作還是表演都沒有太大的失誤,但要說總體評價,卻是個相當平庸的作品。片中的案子并非不驚人,過程并非不驚險,但是全篇并沒有真正正視過案件。

假币案,在把原版中段的監察戲份删除以後,可以說是和正片完全無關的秀場,既沒有交代背景,也沒有揭示沖突,僅僅完成了人物出場這一個功能。

強拆事件,被害人作為普通民衆無法用合法手段捍衛自身利益,隻能去趙氏集團公司大樓前舉标語,觀衆自然會聯想到官商勾結、暴力執法等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限于國情,改成“打黑”命題作文也可以理解。但這裡既然沒能符合觀衆期待,也沒有在打黑這個話題上進行更深入的挖掘,隻是把矛盾簡單地歸結為趙氏集團找的分包公司不靠譜,這個話題就簡單地掠過去了。

也就是說,片子前半小時提出的實際問題全都沒讨論,真正的故事是從被害人走進趙氏集團大樓開始的,即富二代失手殺人并隐瞞犯罪事實,主角撥開迷霧發掘案件真相的過程。

這個時候,影片的定位就顯得很模糊了。首先,懸疑并不是故事講述的重點,中後段懸念就完全揭開并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獲得辦案權上了;其次,主角跟被害者的關系并沒有詳細交代,案件不在自己管轄範圍内,在揭開真相之前此案與大義也無甚幹系的自殺案;最後,因果關系搭不上,雖然發現案件另有隐情,但刑警隊獲得辦案權,直接原因還是對方買兇殺人+老幺在行動中受傷。

全片好像什麼都說了,但好像這些事情互相之間都沒什麼關系,導緻許多地方邏輯不通順。觀衆的期待也都沒有得到滿足,除了把富二代送進監獄以外,什麼都沒提出,什麼都沒解決。就連家庭線,主角的中年危機也沒有一個哪怕“舍小家為大家”或者“甘做平民英雄”的說辭。

個人評價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