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90年代,宮崎駿和他的吉普力工作室尚未席卷全球,國産動畫也沒有動畫電影這樣的長篇巨作,而迪士尼的動畫VCD幾乎是每一個80後、90後最期待的大片。

...

《獅子王》、《風中奇緣》、《阿拉丁》、《埃及王子》、《人猿泰山》、《花木蘭》……每一部動畫片都承載着一代人的童年記憶,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這些年被資本裹挾的電影工業才一次又一次的将這些經典IP不斷真人化,消耗着已經進入而立之年的情懷。

自《獅子王》、《阿拉丁》、《美女與野獸》真人版在票房取得不錯成績之後,根據中國古代漢樂府名著《木蘭辭》改編,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也将于今年登陸大銀幕。

...

為了重溫兒時的經典,我又重新翻出DVD看了一遍22年前,那個水墨畫風,面色褐黃的故事。

迪士尼所講的第一個中國故事

《花木蘭》(英語:Mulan)是一部由華特迪士尼制作、于1998年首次上映的電腦動畫電影。它的上映日期是1998年6月19日,為第36部華特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屬于迪士尼複興時代(1989年~1999年)的作品之一。

在此之前,迪士尼并沒有一部關于中國文化背景的動畫長片,為了拍攝《花木蘭》,迪士尼總共動用了600名動畫師,走訪北京、大同、西安、洛陽、敦煌等文化名城,參觀各地博物館、美術館,還曾親臨嘉峪關感受長城的壯美,收集了大量的資料。

曆時四年,終于創作出銀幕上那個丹鳳眼、黃褐色皮膚、遠山眉、小鼻子、薄嘴唇的漢代少女形象。

...

在繪畫風格上,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光影分明,而采用了仿水墨畫背景、淡水彩一般水墨感強烈的山水,花草,庭院,田野,都營造出一種中國畫 一樣的淡雅之美。

于此同時,影片所貫穿的文化元素也充滿了中國色彩,包括:三從四德、中國的宗祠文化、算盤、象棋,風筝,紙扇,餃子、舞獅、筆墨紙硯、武術等,除了京劇,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未免有些過猶不及之感。

女性覺醒之路

花木蘭故事的本身,講述的是一個戰争年代,匈奴入侵,為了抵禦匈奴,朝廷強制征兵,花家隻有一個年老多病的父親的情況下,獨女花木蘭迫于無奈替父從軍的故事。

故事雖是“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這一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在行文當中,依舊可以感受到統治階級的殘酷與冷血,戰争的殘酷與血腥,以及木蘭的英勇和孝順。

然而迪士尼所改編的《花木蘭》,本質上是一個女性自我認識與覺醒的故事。

木蘭相貌平平,喜愛騎馬下棋,讨厭三從四德。即使她謀略過人,尊老愛幼,但是她依舊不能成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大家閨秀。

女子無才便是德,機敏過人的木蘭,才氣甚至比一般男人還高,如此一來,老祖宗的婦德往哪兒擱?

因此才有了哪一首《Reflection》的靈魂拷問:

...

在這個禮教吃人的世界當中,我到底是誰?

不能出嫁的木蘭,幾乎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下,幾乎可以算是家族不幸了。

直到一紙征兵狀的到來,家族不幸的木蘭和備受唾棄的守護神木須才有了真正證明自己的地方——戰場。

...

在戰場上,沒有三從四德,隻有弱肉強食。

刀劍無情,隻有最勇敢和最機智的勇士可以活到最後。

最終,花木蘭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并做到了衣錦還鄉,總算是光宗耀祖,光耀門楣。

影片的最後,木蘭歸鄉,帶着皇上禦賜的信物和單于的寶劍,

可是,在代表封建禮教的奶奶面前,這一切終究比不上一門好親事和一個男人。

...

再看《花木蘭》

98版的《花木蘭》是一部動畫片,動畫片當中,沒有血腥,也不會有悲劇。

故事的最後,将軍李翔和木蘭有情人終成眷屬,迎來了大團圓結局。

這是畫給孩子們看的結局,也是花木蘭得到幸福與歸宿最好的結局,但是這一結局,仍然是建立在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背景下面。

無論花木蘭多麼勇敢,多麼足智多謀,多麼戰功赫赫,甚至拯救世界,但是在封建社會,女子不入朝堂畢竟是主流價值觀。

...

以夫為榮,夫唱婦随終究是主旋律,迪士尼用他獨具匠心的方式拍攝了一出女英雄個人覺醒成長的勵志動畫,卻終究跳不出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大團圓結局。

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這個提倡男女平等的時代,男尊女卑之勢自然已經大不如前。

而現如今女人能頂半邊天,甚至是大半邊天早已成為不争的事實,

...

女人再也不需要女扮男裝與男人一争高下,即使花枝招展的女人,也能夠呼吸到自由的空氣。

雖然在職場和家庭當中,女人依舊需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家庭責任,當女人成為“女漢子”、“女強人”的同時,女人和男人,也許早就已經“安能辨我是雄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