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瘋人院。所有的病人,被禁锢在狹小的空間裡,每天在管理人員的監督下,按時服藥;不管你願不願意,每天被高音量的音樂所包圍。當然,也有簡單的娛樂,比如打牌,甚至偶爾被帶出去郊遊等等。

表面上看,這裡一派祥和,秩序井然。但所有的這些,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得遵守這裡的規章制度,做一個乖巧聽話的病人。否則,你就有可能面臨被電擊,甚至被切除大腦額葉等殘酷的治療。

這樣平靜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因為,有一個叫麥克墨菲的男子出現。他曾經因為某種原因被關進了監獄,但性格自由不羁的他,忍受不了高牆裡的束縛與被壓迫。于是,自作聰明,假裝得了精神病,從而從監獄被轉移到精神病院。

...


初進來時,麥克那閃亮的眼神,咧開的嘴角告訴我們,他的内心是欣喜的。他以為自己的選擇是明智的,但很快,他就發現,這裡處處充滿了壓抑與被束縛。這種死氣沉沉的氛圍,讓人如此難以忍受。

具有多年管理精神病人經驗的瑞秋護士長,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她那種威嚴、冷靜與權威,讓病人們不寒而栗。

...


最讓人厭惡的是,瑞秋總是一次次的給病人開所謂的讨論會。将他們隐藏在内心深處、不願意輕易示人的傷口一次次的撕開,并再次加以蹂躏。

早已經習以為常的病人總是以沉默來對抗,盡管内心不滿,他們從沒有想過要反抗。

麥克卻不同。他生性活潑,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當他提議在病房裡觀看球賽時,瑞秋感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釁,但她以為自己抓住了這些病人的心理,所以假裝民主,要求以投票來表決。

果然,一開始,小夥伴們的态度是猶疑的,僅有三票同意。但第二天,在麥克的感染下,局勢很快出現了扭轉,這一次居然全票通過。但護士長卻無視他們的表決,徹底耍賴了。

住在這裡的病人,因為各種原因,自願待在裡面。也許是因為内心的不安全感,讓他們選擇了将自己的心扉緊緊的關閉。就像那背着沉重外殼的蝸牛,自欺欺人的縮在一方小天地裡。

特别是那個印第安酋長,長得牛高馬大,十分強壯,但他卻從來沒有開口說過話。人們都以為他是聾啞,不願接近他。唯獨邁克,不管他聽不聽得懂,不厭其煩地同他打招呼,教他打籃球。不知不覺中,酋長那顆封閉的心開始漸漸動搖,也有了勇氣重新審視内心真實的自己。

...


麥克曾經和病友打賭,說自己能将那沉重的盥洗台搬起來,用它來砸碎窗玻璃,重返外面自由的天地。盡管失敗了,但他說:“至少我試過了,不去嘗試,你又怎麼知道呢?”

是啊,隻要有一顆向往自由的心,你就不可能永遠被禁锢。麥克想盡辦法,帶病友們出去。他們偷開了一條船到海上,度過了難忘而又愉快的一天。

也正是這樣的時刻,每個人潛藏在心底深處的、做回真我的強烈願望,也在無形中被釋放出來。

麥克和酋長商議出逃的計劃,可酋長卻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這個能力。聖誕節的夜晚,邁克緊鑼密鼓地将計劃付諸行動。他讓女伴帶了酒來瘋人院,面對即将到來的分離,他有太多的不舍,于是和病友們舉辦了一場party。

在這個非同尋常的夜晚,在衆人的鼓勵下,一向羞怯而又膽小的比利終于鼓起勇氣,向喜歡的女孩做了大膽的表白。這一刻的他神采飛揚,變得如此自信。

為了滿足比利的心願,麥克他們錯過了出逃的時間。直到第二天早上,瑞秋護士長的到來。

在瑞秋的逼迫下,比利又變得結巴而恐懼。最終,他不堪羞辱,選擇了割腕自殺。面對着這一幕,麥克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所有的憤恨和不滿像火山一樣爆發,他沖上去掐住瑞秋的脖子。

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代表着秩序和制度的管理者們,無情地将麥克的大腦額葉切除。他再也不是昔日那個充滿熱情、活力的健康人,而成了一名真正的傻子,目光空洞,神情癡呆。

酋長心痛不已,他明白,做一名行屍走肉,絕非麥克的意願。既然不能擁有自由的肉體,那就讓靈魂永存吧。他相信,這也是麥克的想法。于是,他拿起枕頭,悶死了麥克。再沖進浴室,抱起盥洗台,砸碎了窗玻璃。

這一刻,外面夕陽如血。酋長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大地中。他将帶着小夥伴們未完成的心願,遠走高飛……

不自由,毋甯死!勇敢地打破心靈的枷鎖,至少,你要去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