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2集,我應該不會繼續追下去了,就連撒老師和何老師雙劍合璧都沒法緩解我的生理性不适。

這季無論是實習生還是帶教律師,都沒有上一季讨人喜歡。賽制也改成了鲶魚效應兼叢林法則,導緻實習生之間不像上一季那樣是亦敵亦友的關系(浩源和運晨的瑜亮情誼太有意思,但這一季的實習生們好像氣場不合,沒有化學反應),而是從一開始就充斥着激烈的競争感,即使互幫互助,也隻是business friendly,實際大家心理活動都像瞿澤林說得那樣——“誰要是先出局,那該多丢人啊!” 在這種情況下,我不知道這些人怎麼才能頂着壓力交朋友。畢竟在這一集裡,他們的緊張、擔憂、焦慮,洶湧得幾乎要從屏幕裡溢出來,看得我難受。

我覺得節目組從選人開始就存在失誤——過度看重海外學曆。8位實習生裡一半都有留學經曆,但是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屬于大陸體系,跟英美法系有區别,而給出的case study又是國内的案例,那麼,跟五院四系比起來,留學背景的最大優勢難道是優秀的英語水平?

我覺得,這其實更像是一種虛僞的精英主義篩選,君合需要光環,而“海外留學背景”恰好具備特殊性,于是斯坦福畢業的王骁即使不懂中國法,也能取得不錯的名次——因為他有【斯坦福】這個閃閃發亮的tag,對帶教律師而言,對他要比對其他“國産實習生”有更高的容錯率,即使有重大失誤,仍是可塑之才。塑料英語,卻靠“小聰明”制勝的瞿澤林就更不用說了,我十分懷疑帶教律師裡有他的頭号粉絲。選拔人才是能力還是學曆重要?我想君合已經給了我們它的答案。

其次,我讨厭律師們對丁輝先入為主的刻闆印象。有句話叫“圈子不同,不必強融”,而對于君合來說,則是更傲慢的态度——“圈子不同,你不可能跟我們相融”。可能紅圈所的萬丈榮光已經給君合律師定了性,丁輝這樣半路出家的“雜牌軍”跟其他根正苗紅的實習生比起來,無疑是異類。

其實是異類也無所謂,隻要能公平對待他就好。但令人不适的是,律師們從一開始就給他下了定義:一個有心機,但是不夠格的野心家。于是他的落款“史律師團隊”會被理所當然地解讀為“讨好”,卻沒有一個人想到要去問一下,他的真實動機究竟是怎樣。是啊,一個異類的行為,不值得被再三思慮,隻因為他不屬于這個圈子。

整體看來下,我覺得這一集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真實得太赤裸裸了!它不加掩飾地把律師界(或者說頂尖律師圈層)的偏見、虛僞和自負展現在觀衆眼前。

都說了是“潛”規則,你擺到台面上來,這就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