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電影王者擋,首次成了黑鐵檔,一票電影人的發家美夢成為了泡影。而在此時,徐峥的《囧媽》開啟線上首播,瞬間霸占頭條,成為獨家熱映。然而就這麼強勢的宣傳,這麼抓人的号票,幾乎初七一過,《囧媽》便成為了曆史,電影似乎随着廣告的撤銷而銷聲匿迹了。

其中線上不如線下,宣傳方向偏頗等原因不再多說,作為三十歲的家中獨子,從電影故事角度,我有點淺見。

俗語雲:小小孩,老小孩。老人到老,孩子氣逐漸提高,有返老還童一說。再加上代溝的原因,許多事情狀似幼稚,實則是老人家真心所想。電影中母親打扮漂亮,自掏腰包不遠萬裡,你以為她是真的要去唱首歌嗎?不,這是老人一生的執念,不了斷這段因果,等她去世那一天也不會瞑目的。而徐峥呢?三四十歲的兒子,自己的家庭沒有經營好,又因為計劃不當,開啟了對母親的各種幹擾。兄弟,你媽任性,你就随她去好了,你不幫忙,咋還淨添亂呢?

回到電影,影片主要是想用母子在K3列車上的故事,表現母子關系的升華,以及中年婚姻危機中男人的成長。好嘛,成長就成長,為了貼和喜劇效果,各種奇葩橋段蜂擁而至,對情節有多少貢獻不知道,扯淡倒是真的。因為這一票小品演員,根本難以在屏幕上準确的戳中觀衆的笑點。而在這種尴尬的情況之下,母子之間那些聯系和互動既做作又可悲。或許喜劇的内核是悲劇,但那是需要挖掘的,直接表現出來的悲劇,那根本就是編劇和導演的巨大失誤。

雖然大體上怒其不争,但春節過的實在乏味,徐峥的做法,無論從收益上還是人性上,都值得稱贊,因此我在借着觀影之後的勁頭,說一說中年子女應該如何與父母相處。

目前的國情,一般是中年父母管教與呵護,年輕子女接受與習慣;而等父母老了,子女與父母身份發生對換,從而開始了子女管教與呵護父母,而父母則是扮演孩子選擇接受與習慣。遑論對錯,我們隻讨論這種模式好還是不好。父母帶着孩子成長,直至孫子上學,在這些年月裡,他們一直以獨立的強者形象存在,支撐家庭、養育子女,他們老了的時候,難道多年養成的能力會消失嗎?上了歲數就真的跟不上時代的進步了嗎?非也,他們是為了順從子女的安排,讓子女省心,畢竟現在流行的一句話是:成年人都不容易。

但我相信,如果子女不去管自己的父母,不去幹涉他們的生活,他們一定更加開心。幾年前,那時我在大西北工作,與外界接觸少,微信開通支付功能都不知道。等我幾個月後回到家,我那五十多歲的父母微信支付玩的比我都遛。因為他們倆開了個小菜店,所以還申請了付款碼,每日與顧客互動,不亦樂乎。而我那時總在感慨,我出門幾個月都比父母落後了。我也深刻感受到一件事:父母對子女放權,子女成長卓然;子女對老人放權,老人生活步伐矯健。

有朋友肯定會說,那父母有時無法分辨是非好壞,被人騙怎麼辦?同志們,請大家相信,如果你的父母明智,他們自己就能揭穿騙子的伎倆;如果不明智,你擋也擋不住。如果真遇到這種事情,要麼110,要麼12315,迂回作戰,效果可能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