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迷都在集體吐槽一張電影節海報。

夠了。

今天這篇,Sir是專門來洗眼睛的。

海報,是電影的門臉。

有些電影就這樣讓你一見鐘情。

...

新賞

一開始,Sir先帶大家回顧一下去年的最美海報。

如下内容,選自爛番茄、Indiewire、The Playlist、Screen Crush、Slashfilm等影評網站的年度評選。

不多,20張。

...

《死侍2》。

風騷閃舞,奇葩超英,還有落下來的“花絮”,是一顆顆子彈。

奇葩不準美?

...

《哥斯拉》你看過。

文藝複興風《哥斯拉》,看過麼?

...

《遺傳厄運》。

普通人像?

有沒有發現他們的臉,是一副十字架的構圖。

...

《寵兒》。

一個巨大的女王,臉上坐着兩個仆人,嘴還剛好被堵上。

看過電影,你就明白身份的颠倒由何而來。

...

《你從未在此》。

這橙色暗調簡直可以讓人爛醉。

...

《逃避者》,有人說是看過最美的海報。

《八四年夏天》。

牛奶盒與血,尋人啟事與骷髅。

塵封的童年噩夢,呼之欲出。

...

《一個小忙》。

不知道你怎麼想,但這幅海報實力诠釋“圖看年”。

完全不需裸露,兩位不可方物。

...

黃海作品,《龍貓》。

走在龍貓的肚皮上,溫暖無邊。

...

《侏羅紀世界2》的海報,有人說真差,有人說最佳。

不論如何,足夠硬核。

...

《滑闆廚房》。

配色和人物,還不夠。

那根香蕉,才叫耐人尋味。

...
...

《此房是我造》(上)。

模仿油畫《但丁的渡舟》(下)。

...

《老人與槍》,不見臉,不見槍。

這戲劇性,砰!

...

《地球最後的夜晚》。

“影迷的貓薄荷。”——《爛番茄》

...

《羅馬》。

金字,灰人,多餘的留白,那是無限的童年。

...

《小偷家族》。

(又是)黃海作品。

那四個人,是片中經典的一幕。

但那把傘是精髓,隻有中國人懂。

傘,通“散”,預示這一家的歸宿。

...

《第一歸正會》。

黑白間的對比,還有那根火線,分裂了男主的沉思。

你知道心中有無限痛恨,但它隻能灼燒自己。

...

《月光光心慌慌》。

神還是惡魔?

...

《驕傲的瑪麗》。

看她的發型裡裝了多少人,就知道她有多驕傲。

...

《波西米亞狂想曲》。

黑色背影給神秘巨星。

其他的顔色,就是他給你的狂想。

...

秘密

有的海報,隻能用一個成語形容。

深藏不露。

就比如前幾天《權力的遊戲》放出的這張——

...

乍一看是鐵王座,經典的權遊符号。

...

不,不是。

往裡看,這個所謂的鐵王座全由屍體構成。

而原本,劍組成的椅背,成了每一位被極寒冰封的主角們。

可怕。

不過,《權力的遊戲》這張海報的老師,可能是2003年的《緻命ID》。

因為它的海報,有着同樣的人影。

...

說秘密,不得不說那張最經典的《沉默的羔羊》。

...
...

這裡,藏着藝術家達利的經典攝影。

照片名為“In Voluptas Mors”,也就是,沉默的羔羊。

這幅攝影和電影有什麼關系?

海報裡的蛾子,象征兇手想要“破繭成蝶”的變性心理。

蛾裡的女人,被擺成了一副骷髅,象征電影裡的女受害者。

...

可以說,《沉默的羔羊》海報的秘密是巅峰中的巅峰。

再沒有什麼海報能夠如此美,如此隐喻,如此契合劇情,又如此和藝術史呼應了。

不過,另一出驚悚片的海報也把驚悚和精妙完美結合。

1978年的《月光光心慌慌》。

...

撇開秘密,這張海報本身就被不少網站評選為史上最佳海報之一。

拿尖刀的手,和它背後的重疊刀影,給人一種來勢洶洶,無處可逃的感覺。

但細看,那些刀影不是刀,而像南瓜——這也和電影中永遠離不開的萬聖節屠殺夜有關。

再以籠統的視角去看整個結構,它其實是一副尖利的爪子。

最後,Sir告訴你們真正的秘密。

在那個青筋暴起的拳頭上,有一張面具人臉——

就是那個專屬本片的殺手面具。

...
...

最熱衷藏秘密的大概就是驚悚片了。

畢竟,所有的驚悚,都來源于不可告人的壓抑。

在那個年代,同樣有部《13号星期五》,是無數美國人的驚悚片經典。

有個藝術家就為它制作了一張海報,在裡邊,藏着那個已經成為一代人夢魇的水鬼。

你找找?

...

找不到吧,答案揭曉。

把海報橫過來。

...

最近有部新的驚悚片叫《玻璃先生》。

它結合了兩部電影的故事,一部是2016年的《分裂》,一部是2000年的《不死劫》。

可那兩部電影的海報,早悄咪咪暗示了勾連。

時隔16年的兩張海報拼起來,碎裂的玻璃紋理居然能夠重合。

...

除了驚悚片,有些大片也會玩玩秘密。

比如2017年的《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

所有人的位置,組成了一個帝國黑武士頭盔。

...

《極盜車神》。

射出的子彈,是汽車。

...

去年的《邪不壓正》。

...

飛鳥之中,有一位武俠!

...

暗黑不一定藏于驚悚。

有時會藏于童話。

最著名的那個,莫過于《螢火蟲之墓》的海報了。

...

這張海報藏着兩個秘密。

細看海報上端,隐約可以看出一個轟炸機的輪廓。

而那些閃耀光點,你以為是螢火蟲,其實是轟炸機投落的炸彈。

...

2012年的迪士尼動畫片《勇敢傳說》,也在海報裡暗藏了一個大反派。

如山一般宏偉。

...
...
...

對了,也可能有人不喜歡這種“大家來找茬”的遊戲。

所以他們會特意藏點東西來玩你一把。

比方說2010年的《四頭獅子》,就在海報裡藏了一句話:

...
...

手繪

Sir曾經介紹過阮大勇。

他是被鐘鎮濤稱為“畫過的電影,全部大賣”的“神級”畫家。

他筆下的每個人物,表情細膩不一,不是畫畫,簡直是人物性格的白描。

這張圖,高低縱深極長,但底部的小鋼琴、台階的陰影、磚縫也清晰勾勒。

“畫中有畫,非常絕。”

...

《青蛙王子》。

三女極盡撩騷之能事,男怨女癡全在畫中。

...

手繪的學問實在太廣,黃海就經常手繪,上邊提到的被國外愛不釋手的《小偷家族》《龍貓》就屬于其中。

去年也有一張,被Slashfilm網選為最佳的手繪海報。

是《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

...

中國畫風,經典配色,裡頭藏着種種“神奇動物”。

别驚訝,這就是《大魚海棠》的導演張春畫的。

除了中國風,再看幾個風格。

美國西部風。

《金剛狼3》,簡直就是在告訴你,這是一部超級英雄西部片。

...

科幻的《西部世界》和《星際穿越》。

...
...

不過,這些電影投資不菲,财大氣粗,粉絲又多,畫出來的海報自有門檻。

但,如果是我們一般以為審美很差的地方呢?

比如說,非洲。

非洲的電影宣傳有點奇怪,他們不要片方發來的PSD大圖,偏偏要自己畫,運用想象力,塑造一些甚至不在電影裡的畫面。

雖然廉價,幼稚,扭曲,似乎都是10幾歲的孩子用蠟筆畫的,但是你看看。

——美感,一點不缺。

成龍《一個好人》。

...

《碟中諜2》。

...
...

《黑客帝國》。

...

《X戰警》。

...

《終結者》。

...

不管什麼電影。

畫師都能用自己的雙手給你轉譯成土味非洲風。

你可以吐槽。

但那就是人家更容易理解的美。

...

極簡

極簡主義,也是一種海報風格。

昨天剛出的《小醜》海報,就有回歸簡單的味道。

...

但這張已經算複雜。

真正的極簡,是隻用一個元素,就傳遞整部電影的精髓。

去年的《燃燒》。

...

燃燒過後是灰燼。

灰燼的顔色,就是燃燒。

我們也有哦,嘿嘿——

...

來聊聊細的。

《蝙蝠俠:黑暗騎士》。

...

這張海報,來自印度寶萊塢海報藝術家Raj Khatri極簡系列。

它的主體,隻有色彩。

藍色和紅色。

眼尖的影迷一眼就認出來了——這是小醜。

他一笑,我們就怕了。

...

他的經典台詞是——我總是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總是笑口常開。

豈止形似。

這張海報,筆觸粗狂,一眼看去,盡是混亂。

《黑暗騎士》裡,小醜不圖錢,不圖名,他要什麼?他隻要混亂。

他的另一句經典台詞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理智的方式就是不要規則,今晚,你就要打破你的規則。

啧啧啧,神形兼具。

《侏羅紀公園》。

...

半杯水。

想到沒,《侏羅紀公園》經典一幕——

雨夜,一輛車困在泥濘中。

什麼都沒發生,但車裡的人就是越來越覺不安。

這時,他們看見,駕駛台上放着半杯水,震蕩出越來越大的波紋。

嗯,有大家夥要出場了。

...

我們有詩雲,“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張海報妙就妙在,它沒有直接描寫“山雨”,抓住了“風”。

《龍蝦》。

...

再沒有比這更怪的擁抱了。

兩雙手,一上一下,抱什麼?抱空氣?

你把脖子往後伸,看整體——

這四隻手掌,就是《龍蝦》。

《龍蝦》的故事是這樣——

單身者必須聚在酒店,并于45天内脫單,脫單失敗,會變成一種自選動物。

男主選了龍蝦。

在西方,龍蝦是愛情忠貞的“吉祥物”。

倆鉗子扣在一起不分離,象征白頭到老的婚姻關系。

但另一方面,龍蝦天生是冷血動物。

是不是每一段看似溫情脈脈的關系,拆開了,都是兩個冷漠而孤獨的個體?

你看在《龍蝦》中,人們從不吝于身體親密——

擁抱、接吻、做愛,但無論那種形式,都絕不直視對方。

...
...
...

再回過頭看海報——

其實,這海報是一組。

一組有三個。

分别是——

...

一開始,抱不到的愛人是空。

後來,連自己也是空。

最後……

...

這,才是減法做到極緻。

所以。

下一次如果電影節實在設計不出海報,不如就留白吧。

因為真正缺的,早已不隻是一張海報。

...

别總怪大衆沒有審美。

美從哪裡誕生?

從自由、尊重和真誠之中。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