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折耳貓
《綠皮書》是一部很現實卻又充滿溫情的電影,将白人對黑人的歧視描繪地淋漓盡緻,時時刻刻又充斥着一種可以拉近彼此距離的力量。
豆瓣評分8.9,改編自一段真實故事,不僅演繹了文化差異,更訴說着不同膚色人們的遭遇。
01膚色歧視
白人托尼為了得到一份收入,擔任了黑人音樂家唐的司機,負責接送唐出席南方各地的巡演。
影片中多次體現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住宿要住在黑人旅館,司機不願意給黑人拎行李,在夜晚出行也受到限制……
這要追溯到60年代,那時的美國,黑人、白人的權利是分開享受,種族較多、文化多元,歧視的問題存在已久。
從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運到新大陸開始,黑人便作為奴隸長期在美國備受歧視與奴役。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這樣的環境下,黑人受到更多的心靈傷害,唐也是如此。
正是出于這種不平等的對待,唐主動要求去南方巡演,希望改變這種差異和歧視。
02無聲反抗
一個不被理解的鋼琴家,人們隻是喜歡燈光下在台上演奏的他,當燈光一關閉,他走下舞台,大家還是用歧視的眼光看待他。
究竟一個人可以忍受孤獨到什麼地步?
竟然每晚都要獨自飲用一瓶順風伏特加,望着浩瀚無垠的夜空,而自己隻是最渺小的那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即使唐的内心苦悶,但是他卻沒有把對自己遭遇的不滿表現出對外的攻擊性,依然堅守自己的底線,為了改變人們的看法,他不懈努力,卻飽受屈辱。
除此之外,唐也幫助托尼糾正一些錯誤的行為,比如把沒付錢的石頭還回去,随手扔的垃圾撿起來……
雖然白人歧視唐,可是唐卻不願意違背自己的心,以牙還牙,做出違反規則,傷人利益的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依舊文明行事,理性與冷靜是他大部分時候的主導。
“光靠天賦是不夠的,改變大衆的想法需要勇氣。”
03認識自我
最後一場演出時,唐實在受不了酒店經理安排的狹小化妝間和拒絕在餐廳用餐的待遇,拒絕了演出,和托尼來到一家酒吧,酒吧熱鬧極了,他勇敢地彈起了鋼琴。
也許一直以來,他隻是希望被認可與接納,但一直屢屢受挫,而在酒吧時,他的琴技被同胞認可,那些真實的歡呼和掌聲,直抵内心。
唐一直對自己不自信,但是從那過後,他就做真實的自己了,因為那一次的演奏,讓他與期待中的自己達成了和解。
那一刻,他就是一位鋼琴家,無關舞台,無關膚色,他隻是他。

圖片發自簡書App
終于在聖誕節的晚上,他們回到了家,托尼一家在家庭聚餐,溫暖和諧,唐也加入了大聚餐。
托尼的妻子感謝唐,不僅是因為他提供了一份工作,更是因為唐教會了托尼如何寫信,如何去表達心中真實的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化差異會随着時間的流逝,人們才能逐漸淡忘,但是通過個體的行為,卻可以讓大家更容易地接受個人,比如唐。
04任重道遠
全文中既有兩個群體共同屬性的對比,比如說托尼代表的白人所表現的是不太友好的那一面——用粗魯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失莊重。
但是他可以和大家正常交往,沒有歧視。
而舞台上的唐雖然十分正派,舉止大方,有教養,可是人們卻是那樣不屑地對待他,仿佛他不該來到這個世界。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者對比強烈,也更加引發人們對于膚色歧視的讨論。
唐說:
富人出錢讓我為白人演奏,下台之後我就是不受歡迎的黑鬼,就因為我不夠黑,不夠白,也不夠男人,那麼我是誰?
讓人們覺得這種歧視更加的不公平,甚至有一些可憐和無奈。
也有同一群體中不同個體屬性的對比——車出故障時,停在某一塊土地旁,稍作整頓。

圖片發自簡書App
田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做農活的黑人,正在震驚地看着唐,因為他們不理解為什麼一個白人竟然在為黑人服務。
而唐此時自在地坐在車裡,靜靜等待,但他實際上也有一些窘迫,因為他也覺得和這些人的對比太強烈。
但是這也暗示着,會越來越好的,因為唐做到了。
導演設置此景的目的在于,證明通過個人努力還是能有一些改變的,至少給了正在努力的那些人希望。
也許終其一生,唐也無法改變所有白人的看法,但是他卻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改變别人對自己的看法。
就像托尼說的:
不要問你可以為你的國家做什麼,問問你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唐成功地改變了托尼一家對自己的看法,接納了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聲告白》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成為真實的自己。
不再執念于那些不相關的人怎麼看待自己,而是去追尋自己想要的,可能這就是生活的真谛。
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一次與自我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