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在大多數影片中,無論人和事,所講的故事大都發生在“極少數”的事例,例如主人公有殘疾,劇情偏不常态化等等,也可以理解,假如平平大衆都可以當作電影來拍攝,對于觀衆的吸引感自然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出其不意才能大獲全勝,當然,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絕對,一切也隻是我自己的感覺。
紀錄片《大三兒》同樣選擇了侏儒者作為影片的主人公,四十多歲的男人,身高不足一米,兩個正常身高的哥哥早早去世,家中唯有留他陪伴年邁八十多歲的父親,為了完成夢想去趟西藏,經曆了千辛萬苦,可以想象導演讓他作為影片的主人公的用意,因為這樣的侏儒殘疾人,在他們家庭中,可以說每句話和每件事情,都是講不完的人間冷暖,訴不清的故事長短。
每個人的命運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诠釋,外界的好多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而去改變,特别是中國人,往上細數三代,哪個不是農家出身,無論是地方首富還是全國首富,他們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可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能改變的,例如父母給我們的身體,都想健健康康四肢健全,可有些事情由不得我們做主,也由不得父母做主,你生有一個什麼樣的身體,隻能用句迷信的話來解釋——聽天由命。

影片的大三兒,他身體是殘疾的,通過對同事的相處、父子的交流、朋友之間的侃談,你發現他和正常人一樣,甚至比正常人更要善良,像他在影片的結尾所講的一樣,至少我沒害過人。他的不同隻是身體,他的心态和正常人一樣,想着哪天中個彩票,然後買個門面房,将來有個固定的收入。人嘛,終究都要老去,特别是像他這樣的殘疾人,比我們正常人想到養老更加多慮些,既然活着,就要有活下去的吃喝拉撒保障,十分理解他的想法。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遇到殘疾人,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的因素,不管是何種因果的出現,他比我們正常人确實少了些生活的不方便。記得看一些新聞報道,大家對于導盲犬出入地鐵有些人是歧視的,甚至殘疾者多次走訪各個部門反應無果,我覺得隻要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殘疾者應該享有正常人的社會公共條件,他們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你一個正常人假如歧視他們,其實你的内心是殘疾的。

在影片中,大三兒曆盡萬險到了西藏,别人送給他一條哈達,他内心感到無比的高興,可他第一個想到就是沒有收到歧視,這不僅僅是一條哈達的問題,它是一種溫暖,對方能感覺到的溫暖。我們可以理解,他在生活中受到了多少的歧視,不然他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他們殘疾的隻是身體,而我們有時候殘疾的是内心,你的一點舉動都可以溫暖到他們,他們隻是需要社會一個簡單的微笑,可我們大多數正常人是做不到的。
每個人活着都有他一定的價值,上天既然讓他留在這世上感受陽光,他就能給予别人溫暖,他們隻是身體的殘疾,他們對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他們就是全家人的靠山。像大三兒一樣,兩個哥哥早亡,母親又去世多年,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父親算是無依無靠,但家裡因為有了大三兒,哪怕他殘疾,至少父子倆組成了一個家,大三兒可以用工資給老父親買隻喜歡吃的燒雞,這就是他的價值。
既來之則安之,好好活着,是對自己的交代,也是對家人的交代。隻要有思想就有追逐夢想的權利,可我們又有多少人像大三兒一樣,渾渾噩噩了此一生,隻是嘴上說着夢想,永遠不用實際行動。當你看到大三兒邁着殘疾的身體行走在珠峰腳下,他是在冒着生命危險完成自己的夢想,我們怎麼不能動容?

大三兒說,至少我沒有害過人,這就是對社會的價值,我們不能太苛刻,多少四肢健全的人殺人放火危害社會,又造成多少家庭的妻離子散,社會上大多的危害是正常人幹的。
至少我沒有害過人,在這個飛速發展的花花世界,沒害過人就是好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沒有歧視就沒有欺詐,哪怕平平淡淡一生,至少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來過。
我們應該學習大三兒,不求幫助過多少人,至少我沒害過人。
劇情簡介:
大三兒真名葉雲,因先天缺陷,身體短小,在内蒙古昭烏達盟一家銅業公司從事保潔工作。每天重複着相同的生活,平淡無味,大三兒因而萌生了去西藏旅行的想法。簡單的夢想,對大三兒來說道阻且長,身體上的不便并沒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大三兒真的完成了自己在他人看來遙不可及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