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以来岁月考验的文学流传的经典,解读也很晦涩,不同的时代,就是不同的生活环境、思维习惯和社会审美标准,1964年的电影必然会导致解读的晦涩,电影本身就是进步的,不同年代的科幻电影表现形式和风格不一样,有高下之分,人的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也本来就极其不平衡,不同电影的受众、不同年代的受众本来就不一样,艺术化的电影更需要理论思维更强文化底蕴更深厚的人去看,现实化的电影则面向更广阔的观众,两者有没有高下之分?不同的标准下有不同的划分。

通俗易懂:2001得分就很低了,这部电影故意不通俗易懂。

含义深刻:2001是佼佼者。

哪个标准更高呢?如果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必然通俗易懂更高,因为要启迪尽可能多的人。如果是更抽象的命题,甚至是更深刻的讨论,含义深刻和通俗易懂必然会冲突,兼顾是不容易的,有时候不如不兼顾,一条路走到黑,2001就是这样,科幻电影必然是这样的,通俗易懂的科幻电影不是科幻文艺,就是换了一层皮的现实主义作品而已。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都看同一种电影必然两级分化,那时候互联网不发达,现在一切电影都面向一切层次的观众,必然饱受考验。

科幻电影内在要求就是讨论哲学命题,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又受到抽象晦涩的局限,超过大部分观众的理解力,会限制科幻文艺的发展,这也是时代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