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映前獲差評2000多,揣着問題和質疑,懷着複雜的心情去看《攀登者》的點映,卻不想仍是被震撼到了,故事情節緊湊,場面氣勢恢宏、極富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不過張譯的表演,感覺在此片中比吳京更勝一籌,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本片主要講述了在1960、1975年,物質極度匮乏的時代,中國登山隊員頂住不被世界承認的壓力、克服了瞬息萬變的極端天氣、極寒氣候、缺氧、大山險峻、征途陌生等等重重困難,用不屈的意志和中國精神,實現了首次從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以及首次精準測量珠峰的壯舉。在一系列人與自然搏鬥中,呈現出了人性光輝和不折不撓的中國精神,情節飽滿,富有張力。
今年是建國70周年,國慶檔三大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可謂龍争虎鬥、精彩紛呈。
本以為吳京主演的《攀登者》會最熱,因為他主演的《戰狼2》和《流浪地球》創下了華語影壇的票房神話,兩部便破百億,打破記錄,加之《攀登者》的演員陣容強大,有“三帝一後”陣容加持,所以大家對《攀登者》也會有更多的期待。
我觀看的28日點映,對影片尚未上映卻一片差評很是不解,忍不住上網查看原因,有對吳京人紅是非多或期望值太高的落差,有的是對吳京演愛國戲進行打擊,但更多的是對那時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攀登珠峰的質疑,覺得拍這樣的一部登山的片子有什麼意義,反而不利于珠峰的環境保護。
忍不住又去扒扒電影背後的故事:
“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攀登珠峰?”對此質疑,影片中方五洲反問道:“幾億人隻想着吃飯這點問題,那我們這個民族又有什麼希望呢?”

對于登頂珠峰除了山就在那裡,以及人要去探索未知世界外,對于國家,其實還有更深的意義,因為它是一場關乎領土主權的尊嚴之戰!
珠穆朗瑪峰地形險峻、海拔高,極寒缺氧,是連飛鳥也無法逾越的山峰,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步步殺機的明暗冰裂隙。千百年來,這座山峰上,留下了無數慕名而來的勇士冰封的遺體。登頂珠峰之難,可想而知。
珠峰靠中國一側的北坡就更困難了,英國登山隊曾經對北坡發起過好幾次挑戰,最終傷亡慘重、铩羽而歸。他們得出結論:“從靠近中國一側根本不可能登上珠峰!”
如果靠近尼泊爾這一側攀登珠峰(即南坡),則難度系數下降很多。
1953年,一位尼泊爾籍的英國向導和另一位新西蘭探險家組隊成功登頂,成為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支成功從珠峰南坡登頂的隊伍。
當時,尼泊爾是印度附庸國,在印度支持下,尼泊爾用這個尼泊爾籍英國人的成功登頂進行政治炒作,在與中國的邊境問題上作主權之争,想獨吞珠峰,理由是:“你們中國人都沒登上過珠峰頂端,憑什麼說珠峰是你們的?”沒有登頂過珠峰,成了我國在談判中的一個軟肋。
中國早有攀登珠峰的想法,但條件太差,無登山人才,無登山設備,無法實施。
1955年,中國派專人去蘇聯學習登山技術。克服了零基礎、設備差等重重困難,快速成長着,攻克了不少海拔7000多米的世界高峰。
1958年,中蘇關系急劇惡化,蘇聯撤走了登山教練,承諾的登山設備又返運回蘇聯。同時,赫魯曉夫還給印度總理尼赫魯提供了大量軍事援助,特别是高原作戰的裝備。
中印邊境箭弩拔,一觸即發。
賀龍說:“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中國人就是要争這口氣!”
1959年,印度準備搶登珠峰,旨在珠穆朗瑪峰的主權問題上做文章。在此情形下,周恩來總理下令登頂,中國登山隊員必須在1年之内做完準備工作,搶在印度前面登頂,才能在邊境線談判中就占據更多主動權。
于是,有了這次登頂北坡的行動。
與此同時,印度登山隊也開始在珠峰南坡活動。
中國登山隊創造了奇迹,登頂成功。1961年,《中尼邊界條約》正式簽署,兩國曆史上遺留的邊界問題才得以解決。
電影便是根據兩次登頂真實情形改編。

劇中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原型就是屈銀華,進入第二台階時,1960年沒有梯子,也無能攀爬的支點,那段4米的垂直峭壁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4個人嘗試了好幾個小時,都沒有辦法爬上去。
最後,用搭人梯的方法,踩在隊友肩膀上嘗試,為了不傷到隊友,屈銀華脫下了有防滑釘的雪地登山靴,但因為鴨絨襪子太滑仍上不去。便在零下20℃的嚴寒中直接脫掉了保暖的鴨絨襪子,隻穿着一雙薄毛襪攀登,曆盡千辛萬苦,登頂成功,創造了奇迹。
可是屈銀華的腳卻被凍傷了,回去後不得不切掉全部10個壞死的腳趾。
電影中的這一段,再現了當時的情景,于陡峭的絕壁上,這三人的殊死拼博下,驚心動魄,表演真實到位,我的手一次次拽緊扶手,心都快提到嗓子眼,看到成功才松了口氣。

而胡歌所飾的楊光,原型人物是夏伯渝。在1975年登頂時,在8600多米高度,他們被暴風雪困住時,夏伯渝為一位丢失睡袋的隊友讓出了自己的睡袋,他卻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睡了好幾個小時,小腿被永久凍傷而截肢。
但夏伯渝并沒有向命運屈服,裝上假肢後,他仍年複一年的刻苦訓練。在43年後,夏伯渝已69歲,卻仍在古稀之年,憑借殘疾之軀,成功登頂珠峰,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登頂珠峰的殘疾人。圓了當年沒有實現的夢想!
還有很多感人的常人無法理解的事迹,在生與死面前,在殘酷的天災和嚴酷的考驗下,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動人故事,這份抗争、這份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堅持到底的精神,這份甘為人梯、甘于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份相互協作、共克難關的集體主義精神,這份愛國主義情緒。讓人心潮澎湃,蕩氣回腸,感動不已。
他們,丈量的是中國高度,體現的也是中國精神,而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類似的事迹太多太多,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抗美援朝戰争、抗日戰争、解放中國、核武器的研制、抗擊非典、搞震救災、抗洪救災……不勝枚舉。
這裡,有無數中國人憑借中國精神、人格力量,為了理想信念而無私奉獻。
這部《攀登者》,體現的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我們中華民族的攀登者精神。而正是這些精神,這些理想信念,支撐着我們的民族克服了重重困難,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迹,從而走向繁榮富強。
這是我們永遠值得倡導和繼承的精神,了解了這部片子背後的故事,了解了《攀登者》的精神高度,“中國人飯都吃不飽,為什麼要攀登珠峰?”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