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空間》這部電影明顯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上網查一下資料,導演伊薩克·厄茲本 Isaac Ezban的資料少得可憐,另一部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相似者》 Los Parecidos,完全找不到資源。個人感覺這部電影被低估的原因也許有兩個:第一,導演知名度不高。第二,影片主要是以哲學的角度來呈現觀點,引導觀衆思考。同時采用段落式叙事結構,而不是采用傳統的叙事結構來展現故事内容。這種表達可能會加深觀衆對影片的理解難度,因為不明所以,導緻評分過低。
這部電影所表達的重點,個人認為應該是: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無法回頭的。選擇固然重要,但如何去面對你所做出的選擇,更重要。人生要走一個上坡路,或許很難。但若要走一個下坡路,一個意外和選擇足矣。真正讓人解脫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選擇,而是你選擇了之後怎樣去面對。
一、故事及叙事特點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一系列場景來設置人物所要面對的困境和心理感受。這些場景按照一定的順序、關聯性和邏輯性來組合了整個故事。
同時,整部電影以時間為維度,從兩個角度——一是以35年為界限将人生分為上半生和下半生來呈現對待選擇的态度,二是以人生的三個階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在面對選擇的不同措施的不同心理狀态。這裡具體說一下電影中開頭所提到的三個場景和重點描述的四個困境:
第一個場景:一個躺在手扶梯裡呼吸困難皮膚幹癟的新娘,她的手裡握住一個小紅本子,眼神空洞。


第二個場景:一對新婚的夫妻纏繞在一起準備進入電梯。

第三個場景:帶着耳機的卡爾,聽着海頓的D小調第四交響曲。這首曲将在電影中不斷響起。

第一個困境:被困在樓梯間裡,ENDLESS,絕望,找不到出口。鏡頭拍的是一層一層往下,6、5、4、3、2、1、9然後鏡頭一晃,成了9。電影中特寫了樓層數。邏輯非常清晰。迷宮的結構一目了然。把一抽鑰匙往樓下扔,然後同一串鑰匙從天而降。

此時哥哥提了一句,說小時候也曾經試過這樣,後來媽媽把我們找回來了,我們一直沒有迷路。我們一直都在原點。
但原點是什麼呢?原點就是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樓層中還有吃不完的小食機,用槍打死一個人,并不能走出迷宮。同樣是死去一個人,一定要自己想起自己到底是誰,才能結束這個迷宮。删除

生命是單程的。隻能往前,不能回頭。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是沒法挽回的。一旦做了決定,也是沒法改變的。沒有人能回到過去,我們要做的,是要怎樣去面對現在。而真正的出路,不在遠方,也不在未來,隻在于當下。隻有當下的問題解決了,你才能看到出口。
第二個困境:在一條沒有盡頭的公路上開了35年。一家四口,哮喘病的妹妹,在困境裡的人,他們的焦慮是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一開始抱怨這個世界、懷疑自己失誤、指責對方失誤、恐懼、向身邊的人發洩所有的負面情緒、從不相信、反抗到接受安排。

但接受現狀也有不一樣的應對策略,行屍走肉的生活比活在地獄更加可怕。

第三個困境:在水上漂了35年。這輩子就這樣浪費了,人生可能會因為一兩件意外事件而被改變。生命很重要,情感也很重要,如何從困境中離開。不要忘記過去,但老人還是時常會想起。所以他才會不快樂,可是年輕人不會。隻有放下,才能走出困境。

根據影片的邏輯來推斷,第四個困境應該是新婚夫婦從電梯走出去後,那沒有盡頭的酒店走廊。而片頭躺在扶手電梯那個幹癟的老年女人,就是35年前來這裡度蜜月的新娘。這位新娘因為行李生的錯誤,而無意進入了一個循環反複的心理空間。

影片在片末特别解釋了所有的來龍去脈,為什麼要記住自己的名字,如果發生了意外,會一直走不出來。但個人認為有幾處還是需要特别說明一下。
1、為什麼是35年?
35這個數字是怎樣來的?導演為什麼要選擇這個數字為界限來結束一個困境?個人認為,之所以以35年為界限,一來是說時間的可貴,二來是想說的一個人的一生,不過就是上半生和下半生,
2、倉鼠的隐喻是什麼?

倉鼠其實是一個隐喻。被困在籠子裡的倉鼠其實意味着被捆在困境裡的人。倉鼠是沒有方向的,它被困在一個籠子裡面,一直在向前跑,不管它怎麼跑,還是在原地。因為原始的問題沒有得到正視和解決,影片是用一個“有形的困境”來比喻人内心深處看不到的”心理困境“。
3、離開困境的條件是什麼?

是年老的想起了自己是誰?
是産出能量和快樂才能離開?
答案是,每個人受傷的小紅本子都是一個人生劇本。有生死,犧牲,才能喚醒事故。年輕人才能享受生活,用生理和情感去推進故事的發展。年老的人無法享受,是因為沉迷過去。
但真正讓人解脫的,不是你做了什麼選擇,而是你選擇了之後怎樣去面對。它說的是一個心态的問題。
所以電影想講的另一件事是:犯過的錯誤需要記得,但不要内疚太久。内疚太久會被困在循環的自責中,而遺忘所犯過的錯誤則會導緻另一個悲劇發生。
4、為什麼會迷路,進入了迷宮呢?
這是思維的迷宮還是心理的迷宮呢?很多迷惘的人,不知道能做什麼的人,隻是一直向前沖,但向前沖了,就能讓自己的境況變好麼?就能解決當下的焦慮麼?并不是。有時候走出困境,除了去做,更重要的是想。
整個電影沒有給我們半點喘息的機會。是人的認知,還是選擇,還是處理上處理問題?不管哪個環節除了問題,我們都需要去修複好。
5、電影中的“意外空間”指的到底是什麼?
所謂的“意外空間”指的應該是一個人,在做出錯誤決策後,所走不出去的“心理空間”。走出這個心理空間的三個條件是:知錯、認錯和糾錯。
缺一不可。
著名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曾在她的著作《我們内心的沖突》中說過,人和動物的區别在于,人類能夠做出選擇,也必須去做出選擇。這是人的特權,也是人的重負。
而我們活着的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一時到這一點,無法意識到自己内心的困惑,到底經曆了什麼?這些經曆對自己日後的人生又意味着什麼?将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因為無法知曉,所以也就拿不出具體的方法去進行解決。因為問題沒有得到充分解決,所以又會在我們剩下的人生中産生困擾。
一個做決策的成年人,是願意,并且有能力去對決策負責的。當然,這裡面有包含錯誤決策的危險和承擔。
很多人都認為,認識錯誤和承認錯誤就是犯錯的終點。殊不知道,隻要總結過去的錯誤,并糾正它,才有可能開展一段新的旅程。
而《意外空間》這部影片給我們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人在經曆意外,做出錯誤決策的時候的不同反應,以及這些反應對我們日後人生所發生的不同可能性。
三、評價
其實整部電影就是通過哲學的視角,去表現出人在困境中的困惑、焦慮和迷惘的。
每個角色所經曆的精神危機,都在老年的一方終止生命和另一個平衡空間裡的另一種可能得到解決。導演的視野從現實生活的領域擴展到了充滿幻覺的精神生活領域。
段落式的叙事結構讓觀衆始終都跟随着角色陷入混亂、焦灼和矛盾的感情之中。作為一部探索人類内心以及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還是很值得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