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講述愛情與夢想的電影《愛樂之城》(La La Land),成為了當年影壇最炙熱的新秀。

歌舞劇的形式,好聽的音樂,石頭姐所飾演的Mia和高司令所飾演的Sebastian煽人淚下的愛情,以及兩個人對夢想的追求實現,在128分鐘完美呈現了國外年輕人到社會人的過程。

...

不完美的愛情和如此而已的成功,伴随着高司令含淚演奏完的《Epilogue》畫上了句号。

《愛樂之城》的魔力在于,當你以為愛情終将美好,實現理想終将欣喜的時候,你發現,失去的才是真愛,得到的不過隻是日常。

...

Mia和Sebastian識于微時,心懷理想卻屢遭現實毒打,小心翼翼的掩蓋着自己最狼狽的模樣。

彼時的兩人,擁有彼此,把對方當做陽光、空氣甚至生命,用微光照亮彼此,相互鼓勵,做着可望而不可及的夢。

愛情的熾烈,如同盛夏之日的色彩,鮮豔明媚卻又略顯天真,那一刻,他們相信自己終将陪伴彼此,直至永遠。

...

然而,現實從不應愛情的美好和理想的熱情而改變,我在搬磚的時候,沒有手去抱你。

Sebastian在Mia的鼓勵下成為一名搖滾樂手,聲名大噪,演出不斷,他同時也失去了和Mia相處的時間和機會,最終隻能錯過Mia獨角戲的演出;

當Mia在Sebastian的鼓勵下辭職開始劇本創作并最終獲得了到巴黎實現夢想的時候,她同時也要選擇和Sebastian分離;

夢想,讓他們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相濡以沫。

他們不知道,在他們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們擁有了一生最富足快樂的時光,卻迫于現實而并未珍惜。

等到知道的時候,如同消失的春夏,隻留下彩色的回憶,依稀感覺得到它存在過的痕迹,卻再也看不到了。


...

成熟的代價,有時候是離别。

繁華落盡,果實離樹,收獲的同時,也伴随失去。

等到了5年後冬天,Mia早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Sebastian也擁有了自己的爵士酒吧。

實現了夢想的兩人,過上了年輕時渴望的生活。


...

可是,然後呢?

生活步入了正軌,Mia結婚生子,同丈夫過着平靜甚至無聊的生活;Sebastian用Mia為他設計的Logo作為懷念,開設了一個再也平常不過的爵士酒吧。

生活,再也不會像爵士樂那般變幻無窮,渴望的成功也不過如此。

隻是,當Mia和Sebastian再次四目交彙,《Epilogue》響起,兩個人心中也許再想,如果重來一次,結局會不會大不相同。

...

曲終人散,愛情也隻不過是Sebastian演奏結束後的眼角的濕潤和Mia回眸後的嘴角的上揚。

“你想留下來再聽一首嗎?”

“不了,我們走吧”

生活就是這樣,沒有反轉,最好的愛情,隻适合保存在回憶當中。

真正美好的愛情隻存在于記憶裡,舞台上,因為它太脆弱,禁不起現實的侵蝕。

真正擁有它的方式,是在最好的時候失去它,留下它最美的一面。

...

“心狠”如達米恩·查澤雷編制了愛情與理想童話,卻又親手将它敲得粉碎。

而如果沒有這樣的不完美,那《愛樂之城》可能也不會教人如此感同身受,

它的好,就像豆瓣熱門影評所形容的那般:

二十年後的一個傍晚,你開着車(或者車載着你)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揚聲器裡開始放起這首電影裡的旋律,聽到第一個音符的一瞬間,所有的情緒全都湧上來,就好像二十年前的那個夜晚你第一次聽到它們的時候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