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人患癌時要不要告訴TA?相信各異文化下的家庭、個人在不同的時刻都會産生不一樣的想法,年初在第35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獲得評審團大獎提名的電影《别告訴她》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童年在奶奶身邊長大的比莉(奧卡菲娜飾)後來跟父母移民美國,大伯一家移民日本,有天聽聞奶奶被診斷出肺癌四期的消息,所有人都選擇隐瞞,假借着比莉堂哥浩浩的婚禮回東北老家見奶奶最後一面。

...

華裔電影少不了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透析,在《别告訴她》裡,這種文化的困惑經曆了三個階段。

首先是直觀上的感受。比如對大伯唠叨的叮囑,比莉不耐煩連說9個“我知道”,賓館服務員不停地打聽比莉的隐私,問她美國好還是中國好,對于“美女”這個稱呼泛濫的諷刺等等,但是這些點并不尖銳新奇,甚至有點大驚小怪。

...

第二是在飯桌上關于價值觀的讨論,比莉爸爸說:“我們現在應該算是美國人”,媽媽也和老家的親戚産生了分歧,親戚勸他們回國淘金,分分鐘發财,媽媽卻說在國外獲得的尊重是國内難以企及的,并反駁他們既然這裡那麼好,為什麼要讓孩子出國留學呢?導演對現今中國人奉行的“金錢至上”觀念予以批判,不過表現方式太直白,比如比莉看到年輕的女孩和大款開房,投去同情的目光,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姿态。

...

最後才是問題的焦點,到底要不要把患癌的消息告訴奶奶,在美國,這是基本人權,在中國,這是善意的謊言。在夾縫之間比莉倍感糾結,最初她是強烈反對隐瞞的人,後來卻是她飛跑到截下病曆單的。

...

...

這種巨大的轉變發生在婚禮上。婚禮應該是最能體現中國式人情的地方,賓客們拿着手機對着新郎新娘一頓猛拍,坐下來喝着香槟覺得一股子怪味,家屬在台上真情告白,台底下人吃得熱火朝天或者很冷漠,新郎新娘合唱像極了喪歌。

...

...

...

其實在中國,所有大宴賓客的婚喪事都透着一股子鋪張浪費的糊塗,年輕人追求的是清楚分明,大多忍受不了這種嘈雜、喜慶、混沌的東西,可不知這種情境能讓人釋放壓抑,忘記死亡,感知存在。當比莉看到奶奶快樂的笑容,體味着面前混亂景象背後的價值,覺得讓奶奶心情愉快地走完最後一程不是一件壞事,這時她内心對傳統東方死亡觀念進行了一次認祖歸宗。

...

然而她還是迷茫的,分别時奶奶瘦小的身影越來越遠,不久後出租車上的父母也相繼睡着,比莉望着窗外,仿佛她是唯一清醒的人。這一刻她是韓劇《請回答1988》裡的德善,要經曆多少事情才能心頭磨繭,看淡生死呢?

...

...

《别告訴她》改編自導演王子逸的真實經曆,而現實生活中她奶奶在醫生宣布癌症噩耗後六年仍健在。

...

因為介于兩種文化之間,華裔導演的電影常常力圖中正公允,面面俱到,所以沒有那麼濃烈的情感偏頗,呈現出謹慎、溫吞、平淡的特點,處理好的比如李安幽默又有智性的“父親三部曲”,或者像伍思薇的《面子》那種喜劇愛情片。

...

《别告訴她》前半段節奏緩慢,略顯沉悶,其他人的沉重和奶奶的輕松心情相比,并沒有巧妙地穿插成啼笑皆非的場景。直到婚禮那場戲漸入佳境,烘托出足夠的中國式人情,讓比莉的心路轉變合情合理,結尾處溫情感人。

...

總之,這部電影特别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觀看,畢竟如何面對死亡是家庭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