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女同性戀的影視劇不太多。

印象深刻的無非是經典的那幾部《卡羅爾》、《阿黛爾的生活》但回看同志片卻一再被腐女熱衷。
當男男的設定越來越被社會接受,女女是不是也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常青藤

豆瓣:7.1

...

恩素和藝園是一對女同性戀人,兩人年紀相差十幾歲。

藝園是恩素曾經的學生,說起兩人的相識,最開始藝園隻能隔着窗框,偷偷看着神采奕奕的恩素。可她們很相愛,藝園也很依賴恩素,總喊着沒有你我也要去死了。

...

...

也許和很多同性戀人面臨的問題相同。

她們無法光明正大的在路上牽手,無法告訴同事接送我上班的是我的戀人,更無法像正常的情侶一般公開秀恩愛。

...

而這一切雖然艱難,但平淡的生活擁有彼此一切都可以克服,。
可突然的一場變故,才發現這個“不同于”平常家庭的同性組合,在這個社會生存太難了。
恩素發生了一場車禍,妹妹恩海當場去世,恩素也半身癱瘓,留下妹妹的女兒素敏成為孤兒。

在這種重大變故中,同性戀人的身份,就更加讓人絕望,無法公開即使恩素生命垂危藝園也不能探視,因為她不是家屬。

因為恩素車禍隻能請假的藝園,被領導誤解成怠工,沒有血緣關系的朋友就能一個禮拜不上班。
但她不能和别人說,其實兩人是相愛的戀人,家人一樣的存在。

...

更沉痛的是,恩素無法領養自己妹妹的女兒,隻能送到福利院,因為恩素的伴侶是同性,而且她癱瘓無法照顧自己。

也許沒面臨重大困難前,同性情侶還可以勉強體面,可在這種變故後,同性伴侶變得舉步維艱...

...

該片在21屆全州國際電影節上,入圍了韓國競賽單元。10月28日韓國上映以來,在電影人氣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而這部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該片似乎并不着重于同性戀人之間的愛情羁絆,更多的是關于同性家庭在社會上承受不同于普通家庭的壓力。

...

導演克制、細膩的從這種視角入手,讓我們能更加理解這種組合的不容易,以及平等的對待至關重要。

電影的名字《常青藤》代表什麼,似乎導演早就在影片中給了答案。
這是一首詩:在這面無法生存的牆面上,常春藤之間互相纏繞着,匍匐前進,最終爬過了那堵牆,即便身處絕望之中,也要堅持下去和身邊的人一起共渡難關。

...

而藝園問:“難道我們不是家人嗎?”
難道一個家庭的組合,必須傳宗接代才能算家人嗎?必須要得到法律的認可,才是家人嗎?必須是異性的結合,才是家人嗎?

自從車禍以來恩素對于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棄,藝園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做飯、照顧素敏、賺錢養家,也負責讓恩素重新開心起來。

她從未想過離開她,即使恩素要求藝園走,怕拖累,她也從不離開。
也許同為女性的原因,女性戀人更細膩、溫柔,也更能洞察出女性内心柔軟的喘息。

...

藝園帶着恩素和素敏去海邊,背着癱瘓的恩素走在沙灘上,
恩素問:我重嗎?藝園:就像沒有背東西一樣輕。
她也會幫助恩素洗澡,一點點的搓,一點點的溫柔擦泡沫,恩素也逐漸重拾信心,開心起來。

...

而“一家人”是什麼?
是孤獨的人生笃笃前行,有個人風雨兼程的願意陪伴,是在灰暗日子裡的不放棄也不妥協,是有個人深愛着你你也深愛着她。
這些和性别有關嗎?無關,從來都無關…

...

很多人對電影的結局意難平,因為沒有一個所謂的“完美結局”。
雖然沒在一起,但大家都在慢慢變好,她們選擇用另一種方式的默默守候,雖然素敏在福利院沒等來為自己慶生的家人。

雖然恩素還在複健為了能站起來。

...

雖然藝園也開始畫畫,被問起姐姐去哪裡,她說:隻是去旅行。

...

但電影給了我們一個希望的,也給了同性家庭一個希望,隻要願意等待,一切都會變好的,無論如何不要放棄,請彼此依附着繼續向前吧...

“這世間的溫暖都與你有關,隻要你肯回來,藤常青,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