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辭典,是橫渡詞彙海洋的船……我們要編纂最适于渡海的船”——《編舟記》
一本名為《大渡海》的中型辭典,十五年時光,老中青三代辭典編輯用生命用熱血編纂了一部偉大的辭典。
日本電影《編舟記》改編自日本著名女作家三浦紫苑創作于2012年的同名小說。
雖然辭典人人都用過,但是《編舟記》講述的故事卻是冷門、小衆的。和小說的基調一樣,電影的氛圍也相當沉悶,甚至比小說傳達的氛圍更加沉悶。昏暗逼仄的工作環境,古老的舊式樓房,色調灰暗,讓人感覺辭典編纂工作仿佛是一項古老又無趣的工作。但當你沉靜下來細細觀賞這部電影時,那蘊含其中的熱情卻會讓人不自覺地燃起來了!
相對很多改編于小說的電影,本片算是成功的。電影采用了小說中很多情節,對于小說的一些細節也沒有做大的改動,從而确保了電影内容的高質量,畢竟小說本身質量就是高水準的。

電影在選角方面也很出色。除了扮演松本老師的加藤剛形象和性格與小說略有出入外(不過,加藤剛的表演依然出色,隻是另一個松本老師而已),其他角色基本符合小說中的人設。
木讷執著的學者型宅男馬締光也由松田龍平飾演;

宮崎葵飾演的是溫柔敬業的林具香矢;
小田切讓飾演油滑熱情的西岡;
其他配角也可圈可點,如在《深夜食堂》中有尚佳表現的小林熏飾演的荒木公平,渡邊美佐子飾演的阿竹婆等等。
隻是令人可惜的是在電影中荒木公平的戲份沒有在小說中多,他的存在感實在太低,沒有給小林熏充分表現的機會。
不要小看荒木這個角色,他并非可有可無。荒木公平與松木老師以及馬締光也正是支撐《大渡海》及至整個辭典編輯部的老中青三代支柱,加上其後加入的女職工岸邊綠,他們體現了辭典編纂工作傳承的延續性。荒木可有可無的戲份,弱化了這種傳承感。
另外,有些暴躁的他與西岡之間時不時爆發的争吵,是故事中少有的有趣點,它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令人遺憾的是這點被電影忽視了。

除了荒木,電影中原本刻畫很成功的西岡形象相比小說中的西岡,也有些許遺憾。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甚至動畫《編舟記》中,西岡都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他不像松本、荒木和馬締那樣擁有對詞彙本能的敏感和熱愛,也沒有用全部生命來編纂辭典的執著,他更像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西岡内心并不喜歡編纂辭典的工作,卻也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但是面對老中青三代人對辭典編纂工作的執著和熱情,西岡終被感染。他也熱愛上這項工作了。
西岡在被迫離開辭典編輯部之前,替不善交際的馬締作好了一切善後工作,在離開編輯部後,他依然随時對《大渡海》提供有力的支持。
小說中原本有一段西岡為讓繼任者能夠立刻勝任編纂辭典工作而準備了一些詳細資料的細節。他還特意在隐蔽處留下了馬締光也那份獨具特色的,長達十五頁情書的複印件,隻為讓後來者盡快了解自己曾經的同事,那位木讷不善于交際的宅男的另一面。
西岡甚至留下自己郵箱地址,專門為辭典編輯部的後輩答疑解惑——正因為看了西岡留下的這些東西,才打消了岸邊綠離開辭典編輯部的打算。從而為編輯部留下了一位辭典編纂工作的有生力量。
原本這一細節堪稱精華,可惜的是,電影删減了這段。
如果沒有這些遺憾,這部電影将會更加優秀。
文/秦時嘯歌于2019.5.21.23.18分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