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凱爾經的秘密》到《海洋之歌》再到這部《狼行者》,不得不說,湯姆·摩爾成功繪制了自己的凱爾特宇宙。

粗粝的筆觸和如夢似幻的畫面,仿佛我們小時候看過的繪本,有種返璞歸真的純淨。在故事上,沒有太多複雜的人性,直來直往,沒有旁逸斜出的情節,真就像說給小孩聽的睡前童話故事,又帶着說給大人聽的凝重和沉吟。在這樣的故事裡,有波濤洶湧的大海和英勇善良的小soldier,再加上異域的環境、古老的時代和凱爾特音樂特有的情調,整體給人通透澄澈幹淨、振奮卻也憂傷的感覺。

...

影片故事發生在1650年,當時正是英格蘭殖民擴張的年代。女主Roybn本來與父親Bill在英格蘭過着自由自在的捕獵生活,但他們随着護國公來到愛爾蘭,在護國公的高壓統治下,狼被描繪成奸佞邪惡的敵人,于是号召全城人一起出動獵狼。父親成了壓抑與機械的獵狼人,而他的女兒被他軟禁在家,美其名曰保護她。

失去自由的Roybn一直不甘心,渴望再過上打獵的生活,于是她每天在家練習射箭,并且期待着偷溜到森林裡和父親一起獵狼。終于她等到機會偷溜出來了,卻發現打獵已不是她想象的那回事,森林裡潛伏的“狼行者”Mebh友善而純真,Roybn對狼、對父親、對護國公的态度都發生了轉變……

影片可以從很多角度進行解讀,比如說環保題材,比如說後殖民時代對于殖民統治的思索等等。我想先說影片裡的兩個細節:

其一,Bill告訴Roybn,不要到處亂跑,因為城裡的孩子很讨厭他們英格蘭人,事實上确實如此,街邊的“野孩子”對Roybn的敵意很重,從他口裡得知,因為護國公把他的父親抓走了,而Roybn的父親還在為護國公效力。

其二,那位不過說了幾句護國公壞話的牧羊人,是被禁锢在斷頭台上的。

...

因為動畫還要給小孩子看,所以這些部分展現的都不多,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毛骨悚然又萬分悲哀的時代背景。

關于這部動畫我最想讨論的是這句台詞,相信這句話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

我都是為了你好”。

...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經常從Roybn的父親裡聽到,到後面Roybn面對Mebh的沖動,也對她說出了這句話,可見父親的行為已然潛移默化的影響了Roybn。

但其實這句話所體現的思想不光反應在Roybn父女上,它是貫穿全片的,潛藏的另一處,是護國公對全城老百姓的态度:消滅狼、馴化狼,把森林燒光建立城市,把所有不滿的聲音戴上鐐铐,老百姓的生活就安甯了。護國公在為老百姓好。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相信中國的孩子沒少聽父母說,可是他們真有多少是為了孩子好呢?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聽話,丢掉獨立思考,來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諧社會。

長久以來,關于美麗新世界應該是什麼模樣,我們一直聽到兩種聲音,一種說關閉所有不一樣的聲音,讓不同的鳥兒唱同一首歌,這個世界就完美了;另一種聲音說,我們的世界應該是百花齊放百鳥争鳴的。前一種聲音不習慣後一種的吵吵嚷嚷,覺得成天這麼吵完全不能帶來進步;後一種聲音不習慣前一種的桎梏與束縛,覺得深陷牢籠無力解脫。

可是進步是什麼?是一堆冰冷的數字和發票?還是方方正正的手機和電腦?進步的人還記得上一次聽鳥鳴啁啾是什麼時候嗎?

文明急迫前驅的大踏步革新,在這部影片裡,被春天、夢境和自由瓦解了——影片的背景是1650年,可它所讨論的問題,卻是我們現代人亟需面對的。

如今賽博朋克風正在成為流行,它為我們描繪的就是對未來世界的解構:科技并不會帶來長足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貧富差距愈拉愈大,機械化和無處不在的監視讓城市變得冰冷,罪惡叢生,遊走在街頭撐着雨傘穿着黑色風衣的殺手反倒送來了渺茫的希望。這種末日幻象的流行不是偶然,而是人們在充分回顧過去後對未來産生的笃定的展望。

當我們愈發習慣于文明的馴化時,我們已全然忘記,我們也是從自然裡走來的動物。我們的血液本該是流淌着活力的,我們不必羨慕狼對月嚎叫時野性與不羁的樣子,隻要我們願意放棄一些東西,我們也是可以自由在草地裡奔跑,伴着蝴蝶和花香,在超我的升華中享受靈魂的永恒的。

...

所以湯姆·摩爾為我們編織這一篇又一篇的童話,無外乎是想讓我們從後工業的時代裡走出來,抛棄身上那些被工業和數字化所異化的自我,在自然裡超越,與自然融為一體,聽一次老樹的誦經,看雲卷雲舒。拒絕一次文明的馴服,反叛一次那些總說着“為你好”的人,你不必負起任何責任,“質本潔來還潔去”,浪漫地活一回。

那些總嚷嚷着太累的人,真的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我們不是要快速地邁向不可知的某個目标,我們人生的意義應該是享受“此刻”,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