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喽!我是言失,大家周末愉快~


這周呢,我們不聊影評,我想和大家來談一談熒幕上的女性形象。


...



為什麼我們要來說電影、電視劇當中的女性形象呢?這些女性形象有什麼問題呢?


原因是一篇關于柏林影後詠梅的采訪報導擊中了我。



·  正  ·  文  ·  來  ·  啦  ·



 詠梅是誰?


...



和王安石那首《詠梅》有所關聯的便是,影後詠梅的命運如同詩中的那句“望塵俗眼那知此,隻買夭桃豔杏哉”一樣超凡脫俗卻不被世人發掘。


...



從1995年進入影視行業,到2017年出演第一個電影女主角,詠梅用了22年。


...



為什麼她這麼多年一直不“紅”呢?


詠梅天生與世無争的性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沒有适合的角色。


詠梅在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件事:


“昨天收到一條短信,片方希望我出演一位科學家的妻子。在許多人心裡,我就是這種類型的女演員,賢妻良母,知書達理。如果有機會能颠覆掉這個形象,我不拒絕,但是沒有的話,我也無可奈何。”


 

“對于現在中生代女演員的狀況,我很憤怒。她們形象都很好,人生閱曆又豐富,又會表達,可市場上給我們的機會太少了。究其原因,還是一個審美問題。很多觀衆不願意看一個很美的中年女性,他看不懂,隻看年輕漂亮。審美問題背後,其實是教育問題。”


 

“别人總拿梅麗爾·斯特裡普,朱莉安·摩爾舉例子,但國外對中年女性很包容。在中國太難了,你努着勁兒拍也未必有人看。你隻能去演一些沒有缺點的、優秀的、可以立牌坊的貞潔烈女,具有犧牲精神的女性。為什麼老讓我演科學家的妻子,而不是女性科學家?可大衆審美如此,我演知識女性、科學家,又有幾個人看?”


 

“這事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所以,我們現在隻能憤怒。”


 

這些話可謂是一語中的,既道出了現如今中生代女演員的無奈,又說出了現如今影視行業商業導向的現實問題。


...

 

中生代女演員所面臨的危機,反映出當今社會上中年婦女所遭受的歧視。


人們更願意去看那些“甜蜜蜜”的青春戀愛劇,又有多少人會想看關于中年婦女事業婚姻的焦慮劇呢?


畢竟許多人的生活已經是一團糟了,又何必再在電影、電視劇中重溫一遍。


但中年婦女的形象在影視劇中一直都是片面的、單一的,永遠不被重視。


印象裡,影視劇中有關中年婦女的劇情從來就隻有家長裡短,不是犧牲奉獻,就是尖酸刻薄。


極端的諸如《娘道》,把中年女性形象塑造成了“甯願死也要生出兒子”的愚昧封建代表,仿佛那個時代的婦女都是如此地發揚“婦德精神”。


...



正如詠梅所說,為什麼正面的女性角色就一定得被貼上“賢良淑德”的标簽,為什麼電影裡隻能出現“科學家的妻子”,而不能有不談戀愛的“女科學家”?



...


不止是中年婦女的形象被貼标簽,影視劇中的女性角色一直都擺脫不了戀愛劇情線的束縛。


校園青春劇要戀愛,職場勵志劇也要戀愛,就連醫療劇也要在救護病患之餘談個戀愛,仿佛影視劇中女性角色的作用就是觸發“甜甜”的戀愛劇情。


...



再看看一些打着“女性奮鬥”“女性自我成長”旗号的都市情感劇,女性雖然是主角,但卻隻有在遇到男主之後,才會顯現出所謂的“主角光環”,之後在男主的幫助下,一路“升級打怪”,走向人生巅峰······


這樣的影視作品無疑是在“挂羊頭賣狗肉”,變相地誤導大衆“戀愛婚姻才是女孩的人生巅峰”。


...



中國的影視劇不能隻停留在上個世紀的性别意識狀态裡,而應緊跟當代女性主義發展的腳步。


...



畢竟我們更想看到的是傳播女性意識的《淑女的品格》,而不是灌輸“婦德精神”的《娘道》。


...

我是言失,一個不專業的影評人~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衆号“言失影評”,我将帶你去看電影背後的故事~


...


...

                                                                                      點擊一個贊,讓我知道你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