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論安然應不應該撫養弟弟之前,我們要先把這個問題的源頭搞清楚。

這個問題的源頭是誰呢,就是安然的父親。

為什麼剛開始安然對撫養弟弟是有所抵觸的?

其原因在于安然父親想要的是兒子,但卻生了個女兒。

他為了能夠生二胎,逼迫安然假裝殘疾,逼迫安然一瘸一拐地走路。

有一天安然穿裙子,被街道辦的看到了,父親還把她打了一頓。

安然填志願填的是臨床醫學,父親還私自給她改為了醫學護理,因為他覺得女兒就該早點工作養家。

一般人都是由父母供到大學畢業,而安然是一邊上大學,一邊打工給自己賺學費和生活費。

不能說父親把她養大了,隻能說父親沒有把她餓死。

她沒有從父親身上得到過一絲關愛,所以她對弟弟也沒有愛。

如果安然父親不重男輕女,他有安然一個女兒就足夠了,哪還有閑心去生二胎?

他不會不允許安然穿裙子,更不會叫安然假裝殘疾,相反,他會送安然去學跳舞,說不定安然長大後就會像可可那樣成為一名舞蹈老師,去教别人跳舞。

如果她不喜歡跳舞,她想做醫生,父親也會尊重她的意願,讓她讀研、讀博,讓她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如果父親不重男輕女,安然壓根不會去做護士,也就壓根不會受富二代同事的氣。

她自己就是醫生,不會有人來嘲諷她,也就根本不存在是選擇隐忍還是反擊的問題。

如果父親不重男輕女,就根本不會有弟弟,也就不會有他和妻子出車禍後,弟弟由誰來養的問題。

就算他生了安然後還想再生個兒子給安然作伴,他也會馬上就生,而不是等安然都要成年了才生。

年齡差不多大才叫作伴嘛,差十多歲哪能叫作伴?

如果他生了安然後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就生弟弟,同樣不會有他和妻子去世後弟弟由誰來養的問題。

因為弟弟隻比安然小一兩歲、兩三歲,如今安然已經大學畢業了,弟弟也該上大學了。

既然安然都可以自己供自己上大學,弟弟有什麼不可以呢?

但事實是父親生弟弟并不是為了給安然作伴,他之所以等到安然快成年了才生弟弟,是因為之前沒有開放二胎。

如果父親不重男輕女,他根本不會讓安然寄宿在姑父家裡,也就根本不會發生安然被表哥當成沙包打、被姑父偷看洗澡的事。

很多人隻看到了安然該不該養弟弟的問題,有的人說安然該養弟弟,有的人說不該,還有很多人為了這件事吵起來……

但這件事的本質是他們的父親重男輕女,所以才有了後來的這些問題。

安然沒有錯,弟弟也沒有錯,這一切都是他們的父親的錯。

為什麼安然過得那麼慘,全都是父親一手造成的。

為什麼她被表哥打、被姑父偷看洗澡,因為父親讓她寄宿在姑父家。

為什麼她要受富二代同事的氣,因為父親偷偷改了他的志願。

為什麼她要面臨考研和養弟弟的艱難抉擇,因為父親一直都想要個兒子,生了女兒後還是想要個兒子。

如果父親不重男輕女,這些問題全都不會有了。

如果安然選擇養弟弟,她就沒法考研了,也沒法換工作了,她隻能繼續做一輩子的護士,被醫生冷嘲熱諷的事還會繼續上演,她要麼隻能忍着,要麼怼回去,但結果就是會被穿小鞋,然後過得更慘。

如果她選擇養弟弟,她就過不了她想要的生活了。

如果她選擇考研,把弟弟送養,她一輩子都會被罵冷漠無情。

表面上這是一部家庭片,實際上是一部恐怖片。

父親生前就沒有給安然一絲關愛,死後都還不安甯,還要丢下個爛攤子給安然,還要給安然留下一道天大的難題,無論是選擇考研還是養弟弟都沒有好下場,真是名副其實的“做鬼都不會放過你”。

安然上輩子肯定是刨了他家祖墳,所以他這輩子要這樣報複她。

父親生前不好好對待安然,死後也不放過安然,這已經很恐怖了,更恐怖的,這個故事還無限循環,永無止境。

安然的奶奶也是重男輕女,她覺得姑媽是欠安然父親的,什麼都該讓着他。

姑媽考上了大學,而安然父親隻考上中專,最後姑媽還隻能把上學的機會讓給安然父親。

姑媽參加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就隻有45塊,還要分15塊給安然父親做生活費。

姑媽晚上熱得睡不着,醒來卻發現奶奶在給安然父親吃西瓜,還叫他快點吃,别被你姐發現了。

姑媽這一輩是重男輕女,奶奶那一輩肯定更重男輕女。

奶奶自己都是被壓迫、被剝削的,她長大後卻認同了重男輕女的價值觀。

她都沒有說我小時候就不受重視,所以我要讓我的女兒感受到母愛,恰恰相反,她也像她的父母那樣溺愛兒子,輕視女兒,甚至讓女兒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早日打工賺錢來養弟弟。

她小時候最讨厭重男輕女,她長大後卻成為她曾經最讨厭的人。

奶奶那一輩是如此,姑媽、安然父親那一輩也是如此,安然、弟弟這一輩還是如此。

安然父母去世了,所有人都覺得安然應該養弟弟。

安然父親叫安然假裝殘疾、偷偷改安然志願、安然自己供自己上大學……這些事情他們全然抛之腦後,反正就是覺得安然該養弟弟。

這還沒完,下一代還是這樣的。

安然在醫院遇到一個男的,他妻子都要死了,他不終止妊娠,反而還要妻子繼續把孩子生下來。

死可以,但要把兒子生出來才準死。

不僅是他要妻子生,他妻子自己也說她要生,感覺就好像是隻要她能生個兒子,就算是死也沒有遺憾了。

她和安然的奶奶是一樣的,她小時候也是被壓迫的對象,長大後就麻木了,就習以為常了,開始認同重男輕女的價值觀,所以她才會連命都不要了,就算是死也一定要給丈夫和婆婆生個兒子。

自古婆媳不兩立,此時她和婆婆的立場卻出奇地統一,安然好言相勸,她婆婆還說:這是我們家的事,不要你管。

她本來就已經病危了,她還不終止妊娠,還要把孩子生下來,她這麼做很可能會死。

假如她這次生的是兒子,那麼安然、弟弟的故事将會再次上演。

她死了,她丈夫一個人養三個孩子肯定養不過來,他肯定會把好的都給兒子,次的都給女兒。

他一個人供三個孩子讀書肯定供不起,他肯定會讓兩個女兒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不上學了,打工賺錢供弟弟讀書。

“你們兩個早晚都是要嫁出去的,你們讀那麼多書幹什麼?還不如讓弟弟讀。”

兩個女兒掙錢買的第一套房也要先給弟弟買,等弟弟有了房以後,她們才能有自己的房子。

“你們結婚了,你們的丈夫會給你們買房的,你們買房幹嘛,還不如給弟弟買。”

兩個女兒結婚了,收的彩禮也要給弟弟。

“彩禮不給弟弟,弟弟哪來的錢結婚?弟弟結不了婚,這個家就斷子絕孫了,難道你們就眼睜睜看着這個家斷子絕孫?那我真是白把你們兩個養這麼大了。”

那麼多人覺得兒子比女兒好,生不出兒子就繼續生,直到生出兒子為止。

然而他們的兒子那麼好,到頭來還是得靠姐姐養,還是得靠姐姐掙的錢來買房,還是得靠姐姐的彩禮來結婚……諷不諷刺?

安然可以把弟弟送養給土豪夫婦,但安然、弟弟的問題解決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姐弟的問題就解決了嗎?

就算安然把弟弟送養給土豪夫婦,還是有人重男輕女,還是有人把妻子當成生育機器,還是有人不在乎妻子的性命,就算妻子要死了也必須先把兒子生出來才能死……

雖然安然和弟弟的問題解決了,但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安然和弟弟,而且他們的子孫後代還會成為安然二代和弟弟二代、安然三代和弟弟三代……無窮無盡、無限循環。

從奶奶到姑媽和父親,到安然和弟弟,再到安然二代和弟弟二代、安然三代和弟弟三代……這個故事已經上演了五千年了,但它還沒有結束,還會繼續上演五千年、五萬年,直到人類滅絕的那一天才會結束。

這不是家庭片,而是恐怖片,它講述的一個過去五千年一直在發生,未來五千年也無法破解的靈異事件。

你說它不是靈異事件呢,它又的确很魔幻。

但你說它是靈異事件呢,它又的确是每天就在我們身邊上演的真實故事。

我看到有人說考研和養弟弟并不沖突,說安然完全可以一邊考研一邊養弟弟。

而且持這種觀點的人不是少數,而是大有人在。

你想象一下,如果這兩件事之間沒有沖突,那麼電影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長輩們對安然說:你父母去世了,你的弟弟就由你來養吧。

安然說:好的,我可以同時把養弟弟和考研這兩件事都做好。

全劇終。

這部電影講的就是考研和養弟弟之間的沖突,兩者之間的沖突是這部電影的大前提。

如果這兩件事之間沒有沖突,這部電影的大前提都不成立了,什麼安然不想養弟弟、長輩一定要安然養弟弟、安然去找領養家庭……這些事情通通都不會發生。

所以養弟弟和考研這兩件事肯定是有沖突的。

養弟弟和考研這兩件事中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很有難度的,把其中一件事做好都有難度,想同時做好兩件事就更困難了,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先說考研吧。

我國研究生的報錄比是3:1左右,也就是說3個人考試,隻有1個人能被錄取。

難道沒有被錄取的那2個人就不努力了嗎?

他們也很努力,但也許他們不如被錄取的那個人更努力。

所以你努力是不夠的,你努力的結果可能就是你會成為落選的兩個人之一。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有可能成為被錄取的那一個。

除了努力的程度之外,天賦、運氣等等因素也很重要。

很多人什麼都不幹,每天就為考研做準備,每天就做這一件事,最後還落選了,你竟然覺得你可以一邊考研一邊養弟弟,而且還能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

考研很難,那養弟弟就輕松了嗎?

養弟弟也不輕松,養弟弟的難度完全不亞于考研。

弟弟馬上就要上小學了,現在的小學生和以前的小學生不一樣了,現在的小學生比以前的小學生辛苦多了。

現在的小學家長也不一樣了,比以前的小學家長辛苦多了。

以前的小學生都是老師批改作業,現在是家長自己批改,而且這已經成了不成文的規定,成了天經地義的事,幾乎所有小學都是這樣。

...

你敢不批改孩子的作業,老師就敢怼你。

...

有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有時候批改錯了還會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

孩子做作業是你在監督,孩子有不懂的問題是你在解答,孩子做完作業後也是你批改的,最後你還要說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批改作業已經很殺腦細胞了,但它和輔導作業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小學作業你肯定會做,但你會做這道題,和你能教會孩子完全是兩回事。

做題不難,難的是讓孩子學會做這道題的方法,難的是讓他徹底理解這類題,難的是讓他下次再遇到類似的題的時候還會做。

輔導作業有多難,網上有太多太多的視頻了。

去年上海一位媽媽在家輔導兒子寫作業時,和兒子發生沖突,一氣之下選擇了跳河輕生。

...

消防員營救她的時候,她說: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

這不是段子,這是真人真事。

而且這不是個例,類似的事情還不少。

現在的通訊更發達了,現在有家長群了,表面上好像變得更方便了,但實際上是變得更不方便了。

早上要給老師問好,

...

中午要給老師問好,

...

晚上還要給老師說晚安,

...

逢年過節還要送祝福,

...

哪怕是複制粘貼都可以,但不可以不發。

每當老師發布了通知,你要及時回複,老師才不管你上不上班,反正你必須回複。

而且還不能隻回複一個“收到”,這太敷衍了,不洋洋灑灑寫個幾千字或者寫首詩,怎麼能證明你的态度誠懇呢?

...

...

家長群的作用是通知重要的事,但有些家長經常在裡面閑聊,一會兒未讀消息就999+了。

...

問題是這些閑聊之中時不時夾雜着老師發布的通知,999+又怎樣,哪怕是9999+你還是得一條一條地看完,避免錯過重要消息。

現在的小學家長有多累,網上有太多太多的文章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考研和養弟弟任何一件事單拎出來都是很困難的,竟然有那麼多人覺得這兩件事之間沒有沖突。

還有網友說:你做不到,不代表安然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能做到一邊考研一邊養弟弟,你才有資格要求安然這麼做。

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你憑什麼要求别人做到?

如果安然選擇全心全意考研,那弟弟就沒人養了。

如果安然選擇全心全意養弟弟,那她就沒法考研了。

于是安然走了第三條路,讓土豪夫婦領養弟弟,弟弟可以衣食無憂,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她也可以安安心心考研。

土豪夫婦領養弟弟有個條件,就是要求安然從今以後再也不要和弟弟見面。

很多人說,如果安然簽了字,那就太冷漠無情了。

那你想象一下,如果安然不簽字,如果她放棄送養弟弟,而是自己養弟弟,結果會怎樣。

安然已經決定要去北京了,而且連機票都買好了。

她一個人北漂的話她可以對居住條件沒有任何要求,但如果她帶着弟弟一起北漂,那一個月光是房租都要好幾千。

住地下室肯定是不行的,兩個人住不住得下都是其次,他倆住地下室的話弟弟連學都上不了。

...

弟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營養必須要跟上。

而且他每年都要長個子,所以每年都要給他買新衣服。

北京的消費比成都貴多了,他們那100萬遲早是會用完的,所以安然還得找份工作。

而且外地人在北京上小學,父母或法定監護人需要提供在京務工就業證明。

假如安然沒有工作,弟弟連學都上不了。

前面我已經說了,光是兼顧考研和養弟弟已經是不可能勝任的事了,如果安然還要工作,那就更不可能勝任了。

她一邊備考,一邊工作,還要一邊養弟弟,這種情況下怎麼考得上?

就算她考上了,她也要一邊讀研,一邊打工,下班回家還要輔導弟弟做作業,弟弟做完作業她還要批改,而且她還要随時看家長群,随時注意老師又發了什麼新的通知。

你覺得這可能做到嗎?

這樣的結果就是她什麼都做了,但什麼都做不好。

雖然她考上了研究生,但她也可能畢不了業,可能性更大的是她壓根就沒考上。

她上班時間看家長群會被上司批評,不看家長群會被老師批評,結果就是工作也沒做好,老師在群裡發的通知也錯過了。

她又要上學又要上班,沒有多少時間輔導弟弟的學習。

除非弟弟非常自律,否則他的成績不會好到哪兒去,最後要麼留級,要麼隻能讀一個一般的中學。

等弟弟上中學了,此時已經過了6年了,安然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假如她結婚生子了,她有自己的家庭了,她就更沒有時間管弟弟了。

除非弟弟非常自律,否則他要麼會退學,要麼考不上大學,或者隻能考個大專。

安然來養弟弟,她絕不可能把考研、養弟弟、工作這三件事都做好,最後的結果會是三件事都做不好,她的前途沒了,弟弟的前途也沒了。

如果是土豪夫婦領養弟弟,他們隻有他一個孩子,他們所有的都可以給他最好的,讓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讓他上最好的學校,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他們文化水平高不高不要緊,他們會不會輔導功課也不要緊,他們完全有能力請家教來輔導他。

他上的是最好的學校,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還有家教給他補課,他考上大學肯定是沒問題的,畢業後找份工作也是沒問題的。

可能有人會說,那麼多富二代上的是最好的學校,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最後還不是隻能靠關系才能上大學。

土豪夫婦可以讓安子恒上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請最好的家教教他;

而他跟着安然的話,安然根本沒時間管他,難道說沒人管他的情況下,他的成績反而還比有家教更好?

退一萬步說他就是沒有讀書的天賦,他成績就是很差,考不上大學,他也可以繼承養父母的公司,他的前途仍然是一片光明。

而安然不需要養弟弟,就不存在弟弟上小學需要工作證明的問題,也就不需要為了讓弟弟能上小學而必須工作。

她不用着急找工作,她可以暫時不工作,什麼都不幹,就安安心心考研,等考上研究生了再去找工作。

既然她不用養弟弟,一邊上學一邊工作對她來說也不難,畢竟她上大學的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

如今她不用養弟弟了,甚至她還可以安安心心讀書,暫時不工作,等三年後畢業了再工作。

畢竟她手裡有50萬,哪怕她一個月用一萬,這50萬也是能撐到她畢業的。

所以土豪夫婦領養弟弟,而安然安安心心考研,是最好的方案,姐弟倆都會擁有美好而燦爛的人生。

唯一的不足就是安然再也不能和弟弟見面。

其實他們也并不是完全見不了面,等弟弟再大一點,他們就可以偷偷見面。

比如等弟弟10歲了,他已經懂事了,他完全可以做到偷偷和姐姐見面而不被發現,也可以做到不把這件事告訴養父母。

安然在北京,他在成都,他們一年見不了幾次面。

見面的次數不多,事情敗露的概率就越低。

養父母又不是一天24小時跟着他,他一年有個三四次說要出去和同學玩,難道養父母還會跟着他去嗎?

退一萬步說姐弟倆完全見不了面,等熬過這十多年,弟弟成年了,他就可以去找姐姐了。

其實土豪夫婦想要的并不是要姐弟倆再也不見面,他們想要的是安子恒忘記自己是領養的,以為自己是他們親生的。

等十多年後安子恒成年了,這個時候如果他要去找安然,他的養父母是會同意的。

畢竟此時他們已經養了安子恒十多年了,安子恒早就把他們當成親生父母了。

他們還是安子恒的父母,而安子恒還是他們的兒子,他們三個人還是一起生活,唯一的變化是安子恒偶爾會去看看姐姐而已。

我想起了去年的網劇《摩天大樓》,非常巧合的是《我的姐姐》中小時候的安然是王聖迪演的,《摩天大樓》中小時候的美寶也是王聖迪演的。

...

《摩天大樓》就有點像是《我的姐姐》的續集,《摩天大樓》中的姐弟倆的生活,就像是《我的姐姐》中的姐弟倆的未來。

《摩天大樓》中的姐弟倆也是因為某些原因分開了,而且也是因為某些原因兩人不能見面。

弟弟被李阿姨撫養長大,長大後成為了一名鋼琴家。

...

姐姐則是一直在各種咖啡廳打工,後來就存夠錢自己開了一家咖啡廳。

《我的姐姐》中姐弟倆不能見面是土豪夫婦的要求,而《摩天大樓》中姐弟倆不能見面是因為他們有一個變态的父親,姐姐不希望變态父親通過她找到弟弟,所以她從來不和弟弟聯系。

表面上姐弟倆十多年都沒見過面,但他們的心一直都在一起。

姐姐有一段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也許你會覺得,我缺席了你這些年的人生,但其實我一直用我自己的方式關注着你,你所有的成長,我都看在眼裡。在我心裡,其實你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

而且弟弟成為鋼琴家後,每次他舉辦演奏會,姐姐都會去看。

而弟弟也是一樣的,他每天都不停地好好地練琴,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因為姐姐是他唯一的人生支柱。

而且最後他們姐弟倆還是相認了。

...

《摩天大樓》和《我的姐姐》唯一的區别是,《摩天大樓》中的姐弟倆有一個變态父親,一旦姐弟重新開始聯系了,變态父親就可以通過姐姐找到弟弟,然後各種敲詐勒索弟弟。

而《我的姐姐》中的姐弟倆沒有這個問題,等弟弟成年後,他可以正大光明地去找安然,我相信他的養父母是不會攔住他的。

還是那句話,養父母的目的不是姐弟倆再也不見面,而是要安子恒把他們當成親生父母。

隻要安子恒發自内心地把他們當成親生父母,那和姐姐見面這件事是有商量的餘地的。

況且弟弟高考的時候完全可以考到北京去,到時候他在北京上大學,安然也在北京工作,而養父母在成都,養父母根本管不到他。

難不成他都上大學了,養父母還專門去北京租個房子陪他上大學?

電影最後是一個開放式結局,安然把筆放下了,帶着弟弟去踢球了,我們不知道最後安然有沒有在協議上簽字。

我的理解是她和弟弟踢完球後還是會回去簽字的。

首先是她踢完球後抱着弟弟痛哭,這就說明接下來她就會把弟弟送回去。

如果她放棄送養了,決定自己養弟弟,她就沒必要哭。

其次是電影的原名叫《踢皮球》,而皮球指的就是弟弟,這部電影中他就像一個皮球一樣被大家踢來踢去。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是一個皮球孤零零地在雨中,這就暗示弟弟未來隻能靠自己度過風風雨雨。

導演在首映禮上也說了,姐姐的性格決定了她不會犧牲自己的未來。

以上細節都說明弟弟最後還是被土豪夫婦領養了,而安然則是一個人去北京打拼,而這也是最好的結局。

弟弟跟着安然,北京的消費那麼高,他們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

而土豪夫婦可以讓他住豪宅,衣食住行全都給他最好的。

弟弟跟着安然,安然一邊上學一邊工作,完全沒有時間輔導弟弟的功課。

而土豪夫婦可以給他請最好的家教。

弟弟跟着安然,安然沒時間輔導他,也沒時間管他,他成績就不會好。他成績不好,長大後就考不上大學,或者隻能考個大專。

而土豪夫婦可以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他考上大學是沒問題的,就算考不上大學也可以繼承養父母的公司。

雖然安然和弟弟會分開十多年,但他們就會像《摩天大樓》的姐弟倆那樣時刻關注着對方,最後安然會成為夢寐以求的醫生,而弟弟也會事業有成,兩全其美。

如果安然選擇自己養弟弟,她是可以每天和弟弟一起生活了,但代價就是安然考不上研究生,就算考上了也畢不了業,弟弟也不會有什麼前途。

當初兩個人一起去北漂,幾年後兩個人花光了那100萬,又不得不一起回成都。

兩個人的大好前途都沒了,就算能朝夕相處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