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醜的笑
寫在前面
我是心智成熟的知識分子,可當生活的黑色幽默把我受過高等教育的流氓,我也不介意嘩衆取寵做個小醜,因為接下來讨論的這部電影列為R.級的《小醜》目前國内禁播。
世界需要聆聽從不同的山谷傳回的不同的聲音。
在《小醜》上映以後,很多人質疑如此壓抑,陰暗,堕落的電影為什麼能夠拿下全球将近10億美元的票房,斬獲威尼斯金獅獎的《小醜》煽動性的犯罪場面和政治的敏感程度惹民粹主義崇拜,小醜以反派“英雄”的形象,極力沖擊着大衆視野。我想說,我們與小醜同在。亞瑟你本來是帶給世人歡笑聲的,把微笑裝在臉上。
第92屆奧斯卡華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憑借電影《小醜》中的角色成為今年的影帝。在頒獎禮上,菲尼克斯呼籲人們為追求平等而奮鬥,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用愛和慈悲做出改變。感言最後,他含淚提起已故的哥哥裡弗·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17歲時寫下的一句歌詞:"帶着愛奔走援助,和平随即而至。"

講講劇情
小醜的A面悲慘人生
故事發生在哥譚市,20世紀80年代,那時候社會湧動着不安和暴力。這是一個罪惡之城,政治黑暗、經濟蕭條、階級固化、沖突不斷。亞瑟就從小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原罪的地方,新聞報道作為畫外音,一是提到清潔工罷工導緻城市垃圾遍地,二是精英階層執政後,還在進一步削減了下層低保戶的社會福利。
男主角亞瑟和母親住在破舊的小公寓裡,被社會邊緣化的亞瑟對新聞報道的嗅覺最初非并不敏感。“我隻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摘錄自亞瑟的學習筆記本。在公交車上逗小孩,可男孩的母親呵斥他遠離自己的孩子,亞瑟不受控制的癫笑起來,克制卻無法抑制的發出尖銳瘆人的笑聲。亞瑟他有善意的一面,在公交車也希望能逗小孩笑的小醜,人心冷漠怎怪我病态,被辜負的熱情何以解憂。
因為亞瑟他是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甚至住過精神病院,需要服用七種精神病藥物抑制病情,亞瑟,他是需要社會幫助的小醜。
亞瑟靠着扮小醜掙着微薄的工資養家,更糟糕的是亞瑟還有病,需要政府的救助才能獲得治病的處方藥,貫徹始終前後亞瑟能得到的社會幫助,包括社工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咨詢和精神病發作後抑制劑等鎮靜藥品。亞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已經是社會的最底層了。

用手擠出微笑
影片的開始,我們必須得肯定亞瑟他正能量付出的努力。一是他知道自己有病制作了病曆卡片告訴身邊的人他應激發病的反應是狂笑不止,二是他在努力學習,記錄笑話和裁剪十八禁的圖片整理自己的學習筆記,知道表揚脫口秀節目時要注意眼神交流和講一些黃段子更容易受觀衆喜歡。三是他有舞蹈功底,這裡涉及到一個舞蹈的隐喻寓意,按下暫且不表,至少他的表演賣力很稱職,他是超愛他的這份工作,最初的夢想——他是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喜劇脫口秀演員的小醜。
可沒有任何緣由,一群不良少年的小混混當街搶劫了他,搶走他手裡的廣告牌後,引他追到巷子,胖揍了亞瑟一頓把他當出氣的沙包罵他是弱雞,将他打倒在地上。
生活的苦難從來沒有放過亞瑟。亞瑟回到家中,他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安慰他之所以不受控制得發笑是因為他是給人們送去溫暖和快樂定位,母親沒有保險,說年輕時曾在韋恩的莊園工作過,而且母親一直寫信給托馬斯韋恩希望得到富人精英階層的援助,希望得到回信,一直讓亞瑟檢查空蕩蕩的郵箱。這也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亞瑟和母親都喜歡看一檔莫瑞脫口秀節目,亞瑟将電視脫口秀主材人莫瑞視為有精神上的父親,希望有朝一日從節目的觀衆喜被邀請上台做分享,渴望得到聚光燈的注視,渴望得到父愛的溫暖擁抱。
第二天亞瑟來到上班的地方修理并不合腳的大頭皮鞋,知道亞瑟被一群小混混暴打了,同事蘭道當亞瑟是他的小弟慫恿着他持槍,給了他一把槍防身。後面這邊槍就像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一樣。
同時,蘭道嘲笑同樣是社會邊緣人的侏儒蓋瑞的身高,可亞瑟附和着尬笑了幾聲就收住了假笑,是老闆找他。原來上次街上被搶的事情還沒有。亞瑟被他的老闆無端指責表揚不好笑,和歸還琴行的廣告牌不然就處罰扣錢,然後還要來一段“其他人在你身邊都很不自在,他們說你很怪”,假設我們在生活裡如果聽到有人對你說“别人說你怎麼怎麼……”你心情會不會變得很糟糕呢,答案是肯定的,也見到了亞瑟潛在的暴力傾向,他直接跑去踹垃圾箱宣洩。

哥譚裡的小醜
然後亞瑟在進電梯裡偶然相遇美女,這是亞瑟精神上的戀人,對方隻是做了一個對頭開槍的手勢,就記住了她,原來他們住同一層樓對她産生了興趣,第二天偷偷跟蹤了她。晚上亞瑟把玩着槍不小心擦槍走火,對暴力武器的威力有些震撼,亞瑟在脫口秀酒吧記錄着笑話和靈感筆記,原諒我一身放蕩不羁笑點低,他的笑點和常人不一樣,“患精神病最糟糕的事,就是其他人期待你,裝沒病”
然後亞瑟幻想出來的心上人美女鄰居索菲過來敲門,他們互相介紹,認識彼此,并且邀請對方參加出席他的脫口秀節目。第二天在兒童醫院表演中,表揚“如果開心你就跺跺腳”時,亞瑟不小心發生了意外。亞瑟為什麼要随身帶槍?他不想像上次那樣再被欺負。
結果,亞瑟因為持槍造成了兒童醫院的恐慌,就被老闆批評臭罵一頓後給炒鱿魚了,他辯解說是道具槍為了增加喜劇效果,可蘭道已經擺了他一道,撇清關系供出來他,謊稱槍是亞瑟他主動找蘭道買的。老闆知道他拿得是真槍,現實中小醜這份正式意義的工作丢掉後,小醜這份職業的意義正式下線。即使這份工作薪水微薄,可他是真的超愛自己的這份工作,因為他可以借這份工作給人們送上陽光,幸福,和微笑。生活還要繼續施壓。
剛剛丢失工作的亞瑟,在地鐵上他遇到三個喝醉酒的社會精英人士,他們三個人正在調戲一個姑娘,亞瑟因為憤憤不平卻沒有想惹事,可一情緒激動他就病發,又一次陷入癫笑狀态,狂笑不止惹來了三人的注意,可不容他解釋,他們三人就對他拳打腳踢,随着槍響,兩槍結果了兩人後,又追殺逃出地鐵跑到樓梯口的一人,亞瑟一連開了八槍洩憤。

懷念這個版本的小醜
亞瑟瘋狂逃竄後,躲進一個昏暗燈光的公共廁所,對着鏡子跳舞宣洩着複仇快樂和暴力快感,“起舞、弄清影”,小醜的影像漸漸清晰浮現在鏡面玻璃上。然後亞瑟來到索菲的公寓,親吻了精神上的戀人索菲,關上房門。
小醜的B面精分蛻變
自此,亞瑟開啟了陰暗性格中的B面,亞瑟開始和小醜走上融合在一起的道路。
第二日,亞瑟來工作的地方辭職暴力得打碎了打卡的機器露出真實的笑,可能也是全片并非精神混亂下惟一的真笑吧。而後,亞瑟光着膀子憤怒顫抖的腿,看着電視上韋恩托馬斯發表了嘲諷亞瑟的言論。托馬斯想借此為自己拉攏選票好競選實戰,他批評小醜是社會底層人的孬種,貶低着哪些跟小醜一樣躲在面具背後不敢見人的無業遊民,因為死去的三人是韋恩企業的員工,托馬斯韋恩他的言論徹底激化了哥譚市的貧富差距的矛盾,人們開始把小醜視作英雄膜拜,信奉小醜的示威者,戴上面具出現在街頭,視小醜為領袖。亞瑟似乎找到了存在感和存在的意義。可社工心理咨詢師, 并不關心亞瑟他的想法,并且告訴他福利機構的預算被縮減砍掉,無法提供抑制精神病的鎮靜劑藥物。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晚是亞瑟他成為喜劇脫口秀演員的首次登台,可亞瑟已經被偵探盯上了,他甩開偵探去了一個脫口秀表演的酒吧現場,争取到了試演的機會,但他一上台,又犯病了,開始狂笑不止,隻有他精神上的戀人索菲來當他的觀衆,對他開懷一笑,微微一笑很傾城。

幻想中心上人的微笑
亞瑟他不想出糗可因為沒有藥物亞瑟還是不可抑制的犯病了,最後他忍着難受克制平複下來了,在脫口秀酒吧他講了和母親的故事,然後翻開筆記本講段子可受到了觀衆的群嘲,笑話講的斷斷續續,在觀衆的謾罵聲中亞瑟灰溜溜地下了台。可在幻想中亞瑟他完美完成了節目表演赢得了笑聲掌聲榮耀。
回到家他打開了母親寫給托馬斯韋恩的信件,他發現自己是哥譚市首富的私生子,這讓他震驚又興奮,于亞瑟他難道又點燃了生活的希望,于是跑到韋恩莊園,遇到了小時候的布魯斯韋恩并表演魔術逗小孩,沒錯,這小孩也就是以後的蝙蝠俠。小醜和蝙蝠俠的命運糾葛,是一輩子的宿敵,又似雙生子一樣。

小時候的蝙蝠俠
他拉扯了小布魯斯的嘴角使他上揚裝出一個笑容來。亞瑟遇到趕來看護小布魯斯的管家,可從管家那裡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管家告訴他,這一切都是假的,因為她母親得了妄想症。亞瑟拽住管家的脖子而後憤怒離去。未出道的蝙蝠俠,和還未黑化的小醜相遇了。随後,亞瑟喬裝打扮成服務員,混入托馬斯韋恩所在的劇院,在廁所門口和托馬斯對質,得到了絕情的拒絕,問他是不是想要錢,還罵他的母親是精神病。而我們的亞瑟他想要得到的不過是父親的一點點溫暖,一個擁抱,而且更糟糕的是,從托馬斯韋恩透露的消息,認父不成還丢了親媽,亞瑟是被領養的。亞瑟這時候發出絕望的癫狂笑聲,“爸爸,是我啊”可是托馬斯韋恩打了亞瑟,并且警告亞瑟如果再碰他兒子就殺了他。
屋漏偏逢連夜雨,亞瑟回來公寓,發現偵探繼續跟蹤他,讓亞瑟擔驚受怕,而後亞瑟母親中風進了醫院,而後他在醫院照料母親的時候,透過電視,亞瑟發現自己講脫口秀的影像,登上了最喜歡的那檔莫瑞脫口秀節目,可是莫瑞無情的嘲諷了亞瑟做喜劇脫口秀節目的夢想,被他視為精神上的父親莫瑞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播放他的影響打擊傷害了亞瑟,亞瑟夢想破碎,亞瑟淪為公衆群嘲的笑料。
亞瑟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跑到阿卡姆瘋人院去調母親檔案,随後他搶走了檔案資料,亞瑟發現原來他是被母親領養的,還從卷宗看到,他小時候曾經被養母和她的男友虐待過。亞瑟看了看手上的傷,已經相信眼前的事實。因為養母有着非常厲害的妄想症,而且也曾經放任男友虐待童年的亞瑟。可以說,亞瑟從小到大沒有享受到一絲陽光,他的生活底色一直是黑色的。此時亞瑟的養母由于身體狀态不好已經住院了,亞瑟跑到問養母關于自己的身世,養母一口咬定他的生父就是那個名人,亞瑟氣急敗壞,在醫院把養母活活地悶死了。
更殘忍的事情是,當亞瑟來到同一層樓女鄰居家,看起來一切都很陌生,亞瑟根本沒有來過索菲的家,亞瑟以為索菲的出現是上天對他的眷顧,亞瑟想尋求一絲慰藉,可鄰居情人索菲居然不認識他,哀求他出去。原來他和鄰居情人的邂逅是自己幻想的。他與女鄰居的美好愛情、在脫口秀表演的成功表現,竟然都隻是他内心的一廂情願和妄想。女鄰居寡婦對他的不請自來如臨大敵,請他出去。
就在此時電視台給他打電話,說看他的脫口秀表演錄像了,非常棒,希望能在電視台表演一下,亞瑟同意了莫瑞脫口秀的邀請,因為他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亞瑟彩排着自己的死,想讓自己的比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亞瑟想用自己的死讓大家注意到他的存在。
亞瑟準備着,盛裝出席而後慷慨赴死,亞瑟塗脂抹粉,顔料磨白臉上,染綠頭發。這時候 亞瑟的前同事胖子蘭道和侏儒蓋瑞居然去找亞瑟詢問地鐵槍殺案是不是他幹的,已經連累到他了。亞瑟被激怒,二話沒說,直接把蘭道一刀殺了!亞瑟放過了那個侏儒,因為在那個公司,隻有他是真心對亞瑟好,侏儒吓的神魂颠倒,跑出了亞瑟的家。
亞瑟出門後在樓梯上獻上了全片最巅峰的舞姿,這一刻的手舞足蹈從容淡定,小醜已經和他完成了形式形象上的融合,亞瑟他的肆意從容,癫狂自自若,宛如瘋魔一樣克制的小醜。
我癫我狂我癡我笑我舞,到頭來終究是心有魔怔。

小醜的舞步
亞瑟登台的那天穿着鮮豔的紅色小醜服,并且要求主持人稱呼他為joker,亞瑟他在萬人矚目中上台了,亞瑟從最開始就計劃在節目上直播自殺,除了讓自己從痛苦中解脫,潇灑的登台亮相,高傲的握手,到出其不意熱吻嘉賓,都跟之前演練的不同。
在台上,著名的主持人莫瑞開始調侃亞瑟,博得了一陣陣笑聲,亞瑟微笑着,而後亞瑟翻看着筆記說了一個不合時宜的笑話,觀衆包括主持人都覺得并不好笑,而後亞瑟他承認自己在地鐵殺死三個人的事,主持人和在場的觀衆大吃一驚,電視正在直播,可主持人并沒有看出亞瑟的絕望,還在挖苦亞瑟,成功激怒了亞瑟,亞瑟放棄了自殺,亞瑟開槍打死了曾經視為精神上的父親莫瑞,又補了一槍。亞瑟也把計劃從在節目上自殺,改為謀殺主持人也能在心愛的節目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瞬間。

最後,警察逮捕了亞瑟。警車行駛在路上,遊行的小醜們救了他,城市此時已經變成了廢墟,就像硝煙的戰場一樣,哀叫聲、哭聲、大叫聲連成一片。疑似亞瑟生父、市長競選托馬斯韋恩夫婦在混亂中被小醜的信徒打死了!留下布魯斯韋恩,在黑暗中,覺醒成為後來的蝙蝠俠。
亞瑟站在汽車頂,穿着小醜服跳起了他最喜歡的舞蹈,周圍的崇拜者帶着小醜面具應和着他,亞瑟摸着嘴角的血,小醜的标志性笑容,在joker他的臉上始終挂着笑容,或許他今天是他最重要的一天,因為他是主角,站在至高點肆意的跳舞,成了一顆萬衆矚目的亮星!
哥譚市的地下皇帝小醜就此誕生。

哥譚的地下皇帝小醜
片尾小醜面對另一位社工又爆出狂笑,社工問你為啥笑,小醜表示我想到的笑話你是get不到的,然後又唱起That's life這首歌,踩着血腳印走出房間,迎着陽光表演出最後一段小醜之舞。
亞瑟以小醜身份真實殺戮的開始,是他殺掉了社工嗎?白色牆壁跟最初提到“進過精神病院”時的閃回非常相似,卻跟他搶資料時的阿卡姆精神病院黃色的牆壁不同,是否代表這一切都是虛幻的妄想,其實他自始至終都在精神病院裡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幻想出來的故事呢。
其實有個時間線索,牆上的時鐘一直顯示11:11。如果時間的概念是真實的,重組後的故事更悲劇,因為是小醜随着咨詢治療回憶起亞瑟之死,而且小醜透過回憶視野的故事裡,有個更悲涼的一個細節回憶,亞瑟留意到母親遺物卡片看到了有托馬斯韋恩寫給母親的情書,以托馬斯韋恩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在逼瘋亞瑟母親後,篡改阿卡姆治療的病曆和僞造亞瑟被領養的報告。你選擇做什麼樣的人?被社會邊緣化的亞瑟任人欺負,還是被一群暴徒信仰擁護的joker。血色腳印給出了答案。
舞蹈和樓梯的意向剖析
《小醜》這部電影裡,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就是:小醜給自己花了整套的小醜妝,去參莫瑞脫口秀電視節目,在去的路上在樓梯上跳舞。
這一幕有着一種「完全接受自己」的暢快,我是個變态,我承認,我是個神經病,我不掩飾。在電影裡,小醜每殺一個人,bgm都仿佛在告訴我們,他又進化了一層。小醜的進化史說的是,作為一個受到社會壓迫的人,都可以通過傷害别人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甚至能夠最後變成DC頭号反派。
小醜的形象有着強烈的情感認同。他是個會逗小孩開心,心存脫口秀演員夢想的普通青年人。而他面臨的窘境,比如同事排擠、童年陰影、陌生人騷擾、理想破滅……這些事情或多或少發生在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身上。這樣的形象與他後來做出的行為産生對比,讓人無法從邏輯上解釋發生變化的原因。
需要解釋小醜怎麼來的嗎?嘴角的傷疤,化學品的侵蝕,DC漫畫和蝙蝠俠大電影宇宙裡的小醜,也有個變壞的答案。不得不說,這部電影裡的小醜喚起了人的同理心,共情過度的甚至感同身受,甚至有替代性傷害的可能性,喚醒我們不開心的記憶。
舞蹈就是融合小醜程度的進度條,讓我們知道他随着樓梯拾級而下,已經不可抑制的成為邪惡反人類道德秩序的小醜了。
我想換個角度解析。不要為不屬于你的觀衆,去演繹你不擅長的人生,因為你給的嬉笑太盛,别人就可能忽略你的認真,一幕感情戲結束,哭得再委屈也隻會像演小醜,笑得永遠是觀衆,不覺得圍觀冷漠嘛,取悅觀衆不成恐怕還會落下票房毒藥的罵名,感情遊戲的潛規則就是認真你就輸了。
joker在去電視台路上樓梯的跳舞,潇灑走一回,倜傥至極,亞瑟他已經完全釋放出心魔,徹底變身為小醜。所以背景裡陽光明媚,跟第一次被小混混打後回公寓時的失魂落魄,走上同一個樓梯時的暗淡色彩形成明顯對比。
樓梯,像貧富階級對立面的連接點,兩者的世界等分法,都靠樓梯、坡度、公寓,空信箱等對立的場景布局制造出上 & 下、明 & 暗、裡 & 外、淨 & 髒等對立關系。
All it takes is one bad day. 從正常的守法公民堕入罪惡的深淵,隻需要糟糕的一天而已。
這句明顯是在緻敬阿蘭摩爾《緻命玩笑》小醜說過的那句:All it takes is one bad day to reduce the sanest man alive to lunacy. That's how far the world is from where I am. Just one bad day.
隻需要糟糕的一天,再理智的人也會變成瘋子。亞瑟痛苦源自内心召喚與社會馴化的撕扯。小醜的意思是想證明,即便是世上最理智的人,距離小醜的瘋狂世界,也隻有一步之遙,或者說隻有一日之遙。
亞瑟的筆記
我不否定你的努力,可你努力生活的全部付出,不是靠學習可以提升生活,改變命運的。
亞瑟的死亡思考,包括意中人女鄰居索菲開槍舉頭的姿勢,和社工心理咨詢師關于死亡和存在的思考,他想說自己活出了一出喜劇嘛,不是的,是徹徹底底的悲劇啊,在底層最艱難地活着,沒有時間去學習和提升,光是活着,已經費盡他們的力氣了,所有天賦也抵不過現實中精英階層的背景,哪怕最後證明了,亞瑟就是托馬斯韋恩的私生子,精英人士不會接受他的身份的,如果承認他,早就承認了,不會放任亞瑟的童年被虐待。再說,即便他們能去學習提升,社會真的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晉升的通道之門了嗎?沒有!
托馬斯韋恩一樣的社會名流,可以競選高官或者成為巨賈,住着幾千平米的豪宅莊園,用喝不完的美酒沖下水道,他們可以心安理得地看着反映貧苦人生活遭遇的卓别林《摩登時代》放肆大笑。雖然他們的競選宣言可能充滿了偉大光明正确的詞彙,宣揚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但他們真正關心過、傾聽過像亞瑟一樣的"透明人"的心聲嗎?答案還是沒有。
那麼,亞瑟會有美好的明天嗎?答案有些冰冷,是絕對不會。亞瑟在哥譚市是可有可無的一個人,而亞瑟成為joker,那麼像亞瑟一樣的這群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低層蝼蟻,他們在亞瑟的悲情控訴言論打動,随着亞瑟一聲槍響,随着新聞被直播出去,小醜得号召下,哥譚市的底層人民就是一群吞掉大象的行軍蟻,當權者不顧及他們的死活,隻要不激起暴亂就可以忍受。
亞瑟在蛻變為小醜之前,一直是痛苦和糾結的。他希望按照母親對他的期望,用笑臉給别人帶來歡樂,即使自己内心完全沒有一絲絲地快樂。影片開頭亞瑟他努力微笑卻留下了一滴淚,淹沒在眼角的墨綠濃彩妝容裡,結尾呼應他帶血的微信,他努力把一個開心的微笑挂在嘴邊。
smile and put on a happy face!
快樂的微笑挂在臉上,本意如此,可對這句話,我的理解是,微笑是裝出來,你不是真正的快樂嘛。身邊的人,他們漠不關心我,包括觀察亞瑟筆記的社工心理咨詢師。
亞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獲得同事和朋友的認可,掙更多的錢,讓母親過上更好的日子;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實現自己的喜劇夢想,從而成為一名被社會價值排序,和倫理情感的評判體系,都雙重認可的"大衆人"。可老闆嘲諷他很怪解雇了他,觀衆群嘲他的笑話,偶像播放他出糗的錄像,還邀請他到電視台人身攻擊他。
而現實是亞瑟被社會邊緣化,抑制精神病的藥物不可得,他靠穿着并不合腳的小醜鞋跳舞緩解内心的壓抑。愛情不可得,他像唐吉诃德一樣幻想鄰居為意中人,存着美好幻想困難時有心上人陪伴着鼓勵他。親情不可得,母親小時候縱容男友虐待他,餓得骨瘦麟旭,疑似生父拒絕相認。遭遇同事排擠失去了工作,社工和他對話都是走形式,社會福利體系在抛棄他,沒人聆聽他的控訴和内心想法。夢想也破滅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脫口秀演員,他可不是喜劇之王,而是哥譚黑暗皇王。
因為小醜也高談闊論過自己對喜劇的定義:我的人生就是喜劇。喜劇是主觀的。我在地鐵上殺了三個人,我很開心啊。我已經厭倦假裝殺人這事不好笑了。然後拿殺人的事講了個段子They couldn't carry a tune to save their lives.
打死他們都不好唱歌。
小醜他希望用自己的真誠和有些拙劣的示愛技巧,獲取自己心儀女人的愛心,畢竟沒人有是生來享受孤獨定位,亞瑟内心深處也深深渴望愛情,渴望被愛的感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表面看,亞瑟生活在一個母慈子孝的家庭,但背後隐匿着殘忍的秘密。亞瑟是一名棄兒,他的母親并不是親身母親,他的父親不知所蹤,哪怕養母透露出親生父親是托馬斯韋恩,他也抱着一絲希望去尋求一個溫暖的懷抱,心上人女鄰居對他的不請自來如臨大敵,觀衆和他視為精神寄托的脫口秀主持人對他拙劣的表演充滿了嘲笑。亞瑟一方面努力向主流社會價值體系靠攏,可主流社會對他棄如敝屣。兩方面力量的撕扯讓亞瑟非常痛苦,他希望用死亡來結束自己悲劇的一生,獲取一點微不足道的人生意義。亞瑟一直生活在心靈與身體的二元撕扯中,痛苦不堪。本質上是因為他希望按照主流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生活。
亞瑟有選擇嗎?不是所有人都按照主流的社會價值評判體系生活嗎?
亞瑟本來也以為沒有,他越努力,越痛苦。
當他用槍反擊那些道貌岸然的華爾街精英時,内心的小醜開始覺醒了。
原本一直被欺壓的小人物開始感覺自己獲得了某種力量,獲得了某種自由。
這是一種超脫社會馴化的力量,這是一種擺脫主流評價的自由。
他開始反思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為,不再強求自己融入主流社會,獲得社會尊重和認可。他認可了自己就是一個被時代抛棄的人,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當他放下了心頭的包袱,他也獲得了重生,他從此蛻變成小醜。
他割舍了人世間的一切羁絆,毫無愧疚地殺掉了自己的養母、破滅了自己幻想的愛情對象、結果了了陷害自己的同事、兩槍殺死自己曾經的偶像脫口秀主持人。最終,他在他引發的社會環境下,無數個小醜信徒的矚目之下, 殺死了自己。
這是親情,愛情,事業,理想,希望破滅的過程。用喜劇脫口秀的表演——舞蹈和講段子,締造了小醜亞瑟的悲劇人生。
這時的小醜是一個沒有底線和原則的人,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惡魔。自己的生命固然不吝惜,别人的生命也是草芥。
可以說,亞瑟找到了一條出路,就是抛開舊有的話語體系,他是地下自由的。
最後寫上小醜日記裡的那句話:“我隻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
說說遺憾
早在威尼斯電影節時就有人評價:《小醜》是馬丁斯科塞斯/羅伯特德尼羅的《出租車司機》+《喜劇之王》(不是周星馳版本的)。所以說是緻敬之作,甚至及時沒有加入漫畫背景加成才能看。小醜的内核并非鼓吹暴力兇殺,而是考驗人性道德的選擇。
漫威DC超級英雄片終歸是純商業片,可能大多沒有劇情上的藝術價值,而這部電影是構造了二元對立的劇情,如果情節經不起推敲,可能僅僅就是為了煽動情緒的資本運作。如果真的把漫畫元素去掉,簡單些,這部電影就是小醜的殺人回憶錄,怎麼從亞瑟随着背景音樂跳舞,随着一堆糟心事變成了joker。
小醜上線啦,蝙蝠俠等你來戰。這是漫威。
亞瑟下線啦,蝙蝠俠也是小醜。這是小醜。
寫在最後
希望您從這部電影收獲滿滿的正能量思考,愛微笑,愛生活,愛生命,愛自然,愛所有可以問候的文化和傳遞愛意的語言。
Hi. What’s up? Hi. God, I’m full of so much gratitude right now and I do not feel elevated above any of my fellow nominees or anyone in this room, because we share the…the same love, the love of film, and this form of expression has given me the most extraordinary life. I don’t know what I’d be without it.
大家好,我現在心裡充滿了感激,我并不認為我比其他提名者,或者這裡在座的任何人更優秀,因為我們都有對于電影共同的熱愛。電影這種形式的表達,給了我最精彩非凡的人生。沒有電影,我不知道我會做什麼。
But I think the greatest gift that it has given me and many of us in this room is the opportunity to use our voice for the voiceless. I’ve been thinking a lot about some of the distressing issues that we are facing collectively, and I think, at times, we feel or are made to feel that we champion different causes. But for me, I see commonality.
但我覺得它給予我以及與在座的任何人最大的禮物,就是為無法發聲者發聲的機會。最近我想了很多關于我們共同面對的一些令人沮喪的問題。我們總是認為或者自認為,我們在捍衛不同的議題。但就我而言,我看到了其中的共同之處。
I think whether we’re talking about gender inequality or racism or queer rights or indigenous rights or animal rights, we’re talking about the fight against injustice – we’re talking about the fight against the belief that one nation, one people, one race, one gender or one species has the right to dominate, control, and use and exploit another with impunity.
我覺得,我們不論是在讨論性别平等,還是種族主義,還是同志平權,還是原住民權利,動物權利。我們都是在讨論對抗不公,我們在抗議這種想法,那就是一個國家、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種性别或是一個種族,可以去肆意地主導控制和利用剝削他人。
I…I think that we’ve become very disconnected from the natural world and many of us, what we’re guilty of is an egocentric worldview – the belief that we’re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We go in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we plunder it for its resources. We feel entitled to artificially inseminate a cow, and when she gives birth, we steal her baby, even though her cries of anguish are unmistakable. And then we take her milk that’s intended for her calf, and we put it in our coffee and our cereal.
我覺得我們已經和自然世界脫節了,我們很多人都負有責任。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觀,認為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們踏入自然世界,掠奪他們的資源。我們自覺有權利:給母牛做人工受精,然後當她生出幼崽後,我們再偷走。雖然她會非常痛苦地哭泣呼喊,我們奪走她本該喂給幼崽的牛奶,倒進我們的咖啡和麥片中。
And I think we fear the idea of personal change because we think that we have to sacrifice something to give something up, but human beings, at our best, are so inventive and creative and ingenious. And I think that when we use love and compassion as our guiding principles, we can create, develop, and implement systems of change that are beneficial to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to the environment.
我覺得我們害怕改變,因為我們認為放棄會讓我們犧牲一些東西。但是我們作為人類,是如此地會發明創造,如此地天賦異禀。我覺得,當我們将愛和憐憫,作為人生的指導原則的時候,我們可以創造、發展、建立一個讓所有生物以及環境都能受益的變革系統。
And I have been – I’ve been a scoundrel in my life. I’ve been selfish, I’ve been cruel at times, hard to work with. And I’m grateful, but so many of you in this room have given me a second chance and I think that’s when we’re at our best, when…when we support each other, not when we cancel each other out for past mistakes, but when we help each other to grow, when we educate each other, when we guide each other toward redemption. That is the best of humanity.
我曾經是一個無賴,曾經很自私,有時候還很冷酷,難以共事。所以我很感激在座的很多人給了我第二次機會。我覺得這就是我們最棒的一面,當我們互相支持,不是把以前的錯誤相互抵消,而是幫助彼此成長,彼此教育,互相引領着一起走向救贖,這就是人性的制高點。
I just – I want to – when he…when…when he…when he…when he was…when he was 17, my brother wrote this lyric. He said, “Run to the rescue with love and peace will follow.”
當我哥哥17歲的時候,他寫了一句歌詞。他寫道:“帶着愛奔走援助,和平随即而至。”
Thank you!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