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就知道,有黃渤的綜藝,不會失手。

上星期剛剛開播,一集拿下9.3分。

當大家還在議論黃渤為什麼離開《極限挑戰》第五季的時候。

他就已經帶着新作品來了——

《忘不了餐廳》

...

第一反應:明星又來開店真人秀?

之前早就有過《中餐廳》《親愛的·客棧》。

但《忘不了餐廳》不同。

擔任店長的黃渤,更像是一個幕後人員。

眼觀六路,八面玲珑,卻隻是遠遠觀望,很少出面。

...

如果說國内的綜藝習慣于讓明星搶了素人的活,需要炒CP或者做宣傳了,就上一上。

那麼《忘不了餐廳》裡明星真正學會了讓位。

給誰?

海報中五個粉色圍裙的老人。

擔任餐廳的服務員。

留意綜藝的名字,還有字體也怪怪的。

充滿了稚氣,局部還都虛化了。

...

這并非節目制作方獨創,而是麥利博文廣告公司聯合漢儀字庫,共同合作開發的一款公益性質字體。

為一群特殊的人。

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俗稱老人失憶症。

人精黃渤帶一群容易忘事兒的老人開店,能帶得動嗎?

...

開餐廳,店長沒幹過,服務員是再就業。

那菜得過硬。

三個主打菜一亮相,Sir就不擔心會沒人來。

...

...

...

剩下的就得看服務員了。

提到阿爾茲海默病人,我們第一印象,大多會是生活不能自理,不認識家人,目光呆滞的老人。

但肯定不會是《忘不了》裡五位那樣的。

正式開業前,店主跟再就業員工第一次碰頭。

倆爺爺姗姗來遲。

其中穿得最亮,一身藍紅條紋衫的,是上海爺爺李君滬,今年69歲。

他一雙笑眼,眉毛彎彎,鼻頭圓圓,很可親。

有點像《飛屋環遊記》裡的老爺爺。

...

...

但他可不喜歡别人叫他爺爺,聽起來太老。

黃渤第一次叫他,他就擺擺手,大嘴一咧,叫我老敏吧。

...

怎麼說呢,感覺這群老人,越老越小孩。

一點點活回去了。

譚少珠阿姨也很警惕“奶奶”這個稱号。

一聽到就要調皮地糾正。

...

孫麗君阿姨,大家管她叫公主姐姐,年紀是五人幫裡最小的。

生活裡真的像個小公主。

穿衣服,喜歡蕾絲、紗質;房間裡呢,也不缺毛茸茸的玩偶和粉色被套。

...

對待他們,也得像孩子一樣。

慢慢教,不能急。

聽到黃渤說要走一遍服務流程,大大咧咧的老敏立馬自告奮勇。

招呼“客人”黃渤喝茶、點單、記單、上菜……

整個模拟流程,老敏每一步都卡殼。

說是服務員,可老敏像是招呼自家客人,啥都讓客人自己來。

坐定,老敏朝他倆大手一揮,喝茶!

點單吧,紙和筆往客人那一遞,要吃啥自己寫!

菜單忘了拿。

點單筆和紙也忘了揣。

...

“客人”黃渤吃完,試探性起身。

倆人都走出餐廳了,老敏還是沒察覺。

嘴裡一個勁地說着:歡迎下次光臨~

裡頭的廚師和同伴們都笑成了一團。

...

在珠珠姨的提醒下,老敏恍然大悟,這才追回了“逃單”的客人。

《忘不了餐廳》裡的老人忘性大。

但有些東西他們卻難以忘掉,耿耿于懷。

比如,自責。

覺得自己怎麼就變成了這樣,一點事都記不住。

所以忘記了一件事後,總執意要補救回來。

之前忘記要結賬的老敏,深刻地記住了自己的失誤。

但。

又太“深”了一點。

他的第一桌服務對象,是個小夥子,人家點完菜後,老敏還不放心,生怕别人溜走了。

于是開始了長達半小時的“老敏盯”。

正面盯。

...

正面盯完後面盯。

...

後面盯完角落側盯。

...

側面盯完換個側面盯。

...

黃渤看不下去,把老敏安排去另一桌服務新來的客人。

人是叫走了,一顆心還懸着。

連給新客人上菜,都要繞遠路。

就為能瞅見小夥子。

...

盯到最後,小夥子都不好意思,起身結賬。

隻見老敏一個健步跟了過去,很迅速地把一早就攥在手裡的單遞了過去。

那張寫着菜單的紙,被他揉得又皺又軟。

看來真緊張得不行。

...

同樣的還有蒲公英阿姨。

因為把6寫成了9,結果給本來點紅燒肉的客人,上了一碗油潑面。

黃渤立馬安慰她不要緊,讓廚師再做一道就行了。

可是她還是不斷地愧疚自責。

...

因為她退休前是個英語老師,認真、嚴謹、負責。

她還是不能接受自己怎麼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怎麼就成了一個“沒用的人”。

...

是呀,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沒用了呢?

這是比衰老更殘酷的事實。

...

老實說,我們現在的鏡頭,一律都回避老。

女明星保養得當,就會引發贊美;而臉上溝壑縱深,一定會招來群嘲。

...

...

鏡頭前活躍着的,都是年輕人。

稍微有一點不夠年輕了,就濾鏡,磨皮、打光,讓所有人的臉看起來都是年輕、光滑、細膩的。

你說七老八十?

那完全就是恐怖片吧。

而《忘不了餐廳》,卻要用鏡頭,讓你直視衰老。

不止畫面。

它對準的人群,是最容易有煽情濾鏡的一群病人。

認知障礙、記憶障礙的老人。

浪漫的說法是,他們腦袋裡有塊橡皮擦,在一點點擦去記憶。

但任何疾病,在初期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幹預,就能讓進攻變得緩慢。

《忘不了》不刻意回避老人的不靠譜。

它同時也在替老人們向外傳遞一種信号,他們想讓我們覺得,他們可以。

開業前,模拟流程完畢後,老敏回到座位。

身邊人有安慰有打趣,他都笑嘻嘻地接受,看起來沒往心裡去。

...

可第二天,那緊張得發皺的菜單就能看出,老敏還是往心裡去了。

這個事情出了以後

會很注意的

以後不會再發生這一類的事情了

《忘不了餐廳》讓我們看到了即便生病,還是在努力想變得“有用”的老人。

這些老人,病了,但也沒有那麼病。

他們正常思考,流利表達,向外界釋放着自己的特别。

在同伴都在苦惱怎麼系圍裙時,公主姐姐第一個就穿好,還不忘在鏡子前左扭右扭觀察。

...

走起路來激動時一蹦一跳。

...

總穿得最優雅的蒲公英奶奶,退休了還堅持教英語,英文發音讓Sir聽了都自愧不如。

盡管生病了,但精神頭卻相當足。

會跳舞,能畫畫。

...

第一天上班,還帶來自己的畫,貼在餐廳牆上做裝飾。

...

...

五個人中公認年輕時桃花運最旺的李東橋爺爺,身材挺拔。

為人老派,剛見面就知道跟店長客套。

寫得一手好字。

...

...

...

你會發現,他們到老了,就越來越喜歡提“當年勇”,展現年輕時的風采。

因為面對大腦中的那塊橡皮擦,他們也不能坐以待斃。

要不斷搶救出自己的記憶。

而在餐廳當服務員,正是幫助恢複社會功能的重要舉措。

不要邊緣化,不要原子化。

像黃渤說的那樣,想方設法,出來和更多的人接觸。

...

...

不久前,Sir聊過新一期的《跑男》。

噱頭是高達九個億的正能量大項目。

結果呢,在放過一段環衛工人的簡單介紹後,遊戲不痛不癢。

所謂的正能量,也隻是讓嘉賓們參觀垃圾處理場。

看現場、提問題、聊閑天。

在成員驚歎和感懷聲中,一部娛樂綜藝,徹底變成了紀錄片。

...

在這場以垃圾為主題的節目最後,一塵不染的嘉賓們,回到了光潔亮麗的演播廳,等待着最終任務。

而那九個億的大項目,也不過是環衛工人的保險總額,并無對環衛工人有實質性的幫助。

對現實的關照,淪為節目上價值的金邊。

《忘不了餐廳》對這個群體的關照,不動聲色。

餐廳裡的裝修,是極簡文藝風。

但地闆呢,卻沒走淺色系,反而是灰黑色的大理石。

餐廳裡頭大白天開全燈,角落處還随處可見寬面的鏡子。

地闆顔色要跟牆面和天花闆有強烈對比,老人走路才會穩。

餐桌設置成圓角,防止老人撞傷。

餐廳的角落裡都放了椅子,能讓老人随時歇腳。

...

...

...

...

...

開業前,黃渤去參觀最後的裝修成果,發現室内室外的門檻有點高,覺得有點不安全。

這一段其實沒在正片播出。

但Sir特意在正片開業後那段裡仔細找了找,原本的門框配上了尺寸相近的橡木坡架。

...

...

沒特意強調,沖這份“悄悄變好”,Sir也會一直挺《忘不了餐廳》。

不止餐廳環境,《忘不了餐廳》的店長人選,也是一種體貼。

體貼周到又不造作,還能真正有耐心地跟老人相處的明星,除了黃渤,娛樂圈怕是難找。

在模拟服務環節,點完菜後,迷糊的老敏就往菜台走,沒注意到客人手上還拿着菜單。

黃渤呢,也不叫喊,隻是舉高菜單試圖引起他注意。

等老敏上菜,被他催着“假吃”時,才順手朝老敏眼前一遞。

...

...

...

遇到老人做得不對的地方,他幾乎都是用問。

因為直接提,有指責的意味。

詢問,是把決斷權交給老人,引導他們自己想明白。

前者無疑受挫感更強,後者卻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交流。

《忘不了》給了生病的老人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能辦好事,也能扮演社會角色的機會。

他們有了明确的任務,也會與同伴産生糾紛,解決糾紛。

...

這種不遮掩的呈現,反而能起到科普紀錄片做不到的共情效果。

就在我們覺得安慰,他們隻是有輕微的認知障礙,他們過得還挺好時,轉折悄然而至。

公主姐姐接待過的客人裡,有個紅裙子的圓臉小女孩。

因為被說像孩子姥姥,公主姐姐很是喜歡這個小姑娘。

忍不住就要拉小姑娘扭秧歌。

...

臨走前還跟小女孩叮囑,記得來找自己玩。

...

第二天,小女孩來了。

可公主姐姐卻愣住了。

這是誰?

不認識,不記得。

不管周圍人怎麼提醒,她都記不起來。

...

Sir忘不了她臉上的茫然。

忘不了小女孩的笑臉瞬間消失的震驚。

...

...

消失了,昨天的記憶不見了。

...

這種震驚,是對屏幕前你我的提醒。

...

《忘不了餐廳》畢竟還是綜藝,不自覺地打上一層溫和的柔光。

電影裡我們見過更殘酷的故事。

《依然愛麗絲》中朱麗安·摩爾飾演的語言學教授,因為無法忍受記憶(也是她畢生心血)的日益侵蝕,痛苦得一度想要自殺。

...

《女人四十》裡,蕭芳芳雖然沒患上老年癡呆,但有一個老年癡呆的公公,走失、跳樓、生活不能自理……也足以把她逼瘋。

...

有兩組數據。

全球每3秒都在增加一名癡呆患者。

每8位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1位會患上老年癡呆症。

一個結論。

阿爾茲海默病目前無藥能痊愈。

我們能做的,是早預防,早發現,早介入。

而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隻有當老人行動不便,表現出明顯異常時,才覺得他們“病了”。

有數據表示,中國是全球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人數最多、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患者就診率卻很低。

最新統計顯示,中國輕度患者就診率僅14%,重度癡呆患者的就診率也隻是34%。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有49%的病例被誤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僅21%的患者得到規範診斷、19.6%接受了藥物治療。

多少“異常”,被我們用“年紀大了、老糊塗了”為理由忽略。

而《忘不了餐廳》能做的,是給我們提了個醒。

别忘了。

這樣一群人并非與你無關。

可能出現在你的家庭。

可能就是未來的你。

也别忘了。

即使真的生病,有些你擔心的事,他們是能做好的。

别讓他們覺得,生病了就是被社會踢出局,生病了就隻能待在家等死。

生病和無法挽回之間,還隔着一段,即便失憶,也能在當下過得好的時光。

在日本,“忘不了餐廳”已經在現實營業,老人還會定期參加洗車服務。

...

...

相關的機構還給患者老人配置了GPS裝置,90%的走失老人能夠在失蹤一個小時内順利被找到。

在法國,相關機構會提供患者和家人的旅行活動,讓他們能夠多多接觸社會。

而于我們,有《忘不了餐廳》這樣的綜藝,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群體的可愛和脆弱,是可貴的一步。

現在“流量”這個詞一直飽受诟病。

其實,流量是中性的。

看你把它給誰。

所以比起那些明星紮堆、自帶流量的綜藝,Sir更想為這個常常“丢三落四”的餐廳打Call。

有些人可能自己都已經把自己忘了。

但我們,不會忘記他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