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講一個人。
一個在今年香港金像獎繼續默默陪跑、顆粒無收的人。
這位大哥,演技明明不差,卻至今不溫不火,惹得粉絲比他還着急,在後台讓我趕緊講一講。
說實話,肉叔一開始,是怵的。
因為這位演員的戲,我真的從小看到大。
甚至在對電影是什麼都沒個概念的時候,肉叔就認得他的臉。
資曆這麼老,卻偏偏大器相當晚成。
入行了33年,直到去年才熬了部代表作出來,做了民選影帝。
你也許也曾經看過他的戲,卻不知道他的名,這也正常,因為這位啊,往年最擅長做配。
但這次講完,你最好趁早記住了,因為他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地跟好片一起出現。
他的名字,是——姜皓文。

01亂撈的「撈」
姜皓文,花名叫“黑仔”,據說是因為隔代混血兒,天生皮膚黑而得來的名字。
這個在粵語裡意思是倒黴的诨名,卻其實也暗暗切合了他的前半生。
關于他在入行之前的生活,不同的媒體嘴裡有不同的版本。
有的說他沒見過母親,從小跟父親過活,小學起就不斷轉學。有的說他沒見過生父,靠母親養活,14歲喪母後開始自食其力。
反正,都很坎坷。
據說初中就開始要到酒樓去打工,裝修、銷售、表演,統統做過。
就這麼混到二十歲,他參加了由當年的香港電視業巨頭亞視舉辦的第一屆“電視先生選舉”。
憑借不錯的外形,姜皓文一舉拿了個亞軍,從此入行。

網友們說這時的他有點像BIGBANG的TOP
可入行之後呢,背靠着亞視這麼一棵當時全港數一數二的大樹,他卻表現得仿佛真的是去乘涼。
别人把娛樂圈當名利場來厮殺,搶鏡拉踩博出位。
他倒好,把娛樂圈當成個來錢快的打工仔天堂。
人們給我劇本就去“撈”、開工,叫我做什麼就做,不會想其它事情

那時候的姜皓文,覺得演戲無非是靠外形樣貌打份工,接戲标準更簡單——朝錢看。
在不同的采訪中,他都提到過:
我跟電影之間的遺憾太多,年輕時接戲總是往片酬看,錯失過好多機會,推掉過好多好心人的好意,很想跟他們說聲對不起,那時真的為生活。
抱着這種心态去演戲,能演多好?又能走多久?
這個問題,不用腦子想也能有答案。
因為這樣,那段時間姜皓文在亞視雖然也演過不少角色,卻始終沒什麼水花。


除了上面兩場這種一看就功能性極重的角色。
借着面相夠威,身材夠高大,兩頰還有肉,顯得夠憨厚,他也接了不少差不多一個類型的配角——
“得個勇字喺心口嘅大舊衰”(有勇無謀的傻大個)。
好比說,95年,甄子丹版的《精武門》裡。
他就做了個明明比主角高,比起武來卻隻會靠蠻力的傻大個。

不僅因為不會動腦在比賽裡輸給了主角,更被主角整個人抓着腳扔了出去。
很好地完成了自己襯托主角“其貌不揚卻身負神功”的任務。
可能“配開有條路”,三年之後,亞視自制了一檔時裝奇幻電視劇,也找來姜皓文,演了男主角的二貨好兄弟。
這個角色,叫高保,這部劇叫《我和僵屍有個約會》。(童年!!!)


馬小玲你怎麼可以這麼美!!
雖然這部劇在當時也算大火吧,但再怎麼火,也帶不旺一個戲份不多的配角。
以拍戲為主業的姜皓文,依然收入拮據,交不起租,繳不起稅。
據說還曾經為形勢所迫,轉行做過兩年私房菜。
但就是這樣肉眼可見撈都沒得撈,很大概率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下。
可能是終于發現自己對演戲死不了心,姜皓文最終還是選了回頭路——繼續做演員。
02苦捱的「捱」
當人對一件事無所求的時候,是可以很無欲則剛的。
但一旦你開始有所追求了,就會開始有所謂了。
盡管對于姜皓文來說,這個有所謂,似乎來得有點晚:
年輕時候我玩多過做,對拍戲不是怎樣上心,混混沌沌這麼多年……到近這十多年我才真正去了解什麼叫演戲,很認真地去對待每一個工作。
而在這三十年間,得益于他那張随着babyfat的消失,江湖氣越來越重的臉。
配的代表角色十個有八個要拿槍——即便偶爾是兵,偶爾是賊。

右邊截圖代表作品來自維基,從角色名到影片名都明顯可以看出過半是警匪題材
盡管已經入行了三分之一個世紀,近10年來,姜皓文的事業才算真正有了起色。
16年,在電視劇《無間道》裡,他出演反派太子,以浮誇的眼線和黑色指甲奪人眼球,演技和口碑有了明顯回升。
在港媒的角色專訪裡,他終于開始“查有此人”:
我好想擺脫好多傳統的東西,給了很多意見予美指。我提出要搽黑色指甲油以及畫眼線,監制都覺得效果不錯,接受了我的提議。

看得出,他開始對角色有了自己的野心。
不再是光聽别人怎麼說就怎麼演,會開始結合背景加入自己的想法來強化特點。
同年,他還拍了《樹大招風》,跟林家棟對戲,演一個金盆洗手之後的傻爸爸大輝。
片中有一場當街對峙的戲,是這樣的。
他終于找回被舊時大哥無端帶走的女兒,心裡又急又氣,卻不敢當街對老大發火,隻想趕緊接過女兒的書包,卻突然發現他老大在借他女兒做危險事。
從表情還略帶松動的疑惑,到逐漸意識到什麼的嚴肅,再到對自己居然放任女兒和危險人物相處的後怕。

一層一層的情緒不僅遞進在表情,你甚至可以從他的前臂肌肉的用力程度不同,發現大輝在捉摸出真相前後,肢體緊張感的不同。
不可謂完成得不出色。
憑着這個角色,他首次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在13到16年間,他的平均年産片數達到了驚人的9.25。
厚積到了一定程度,17年,姜皓文憑着《拆彈專家》,終于捕獲自己從影以來的第一個獎項。
18年,憑借着《拆彈專家》裡面的精彩表現,他一舉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在頒獎詞中,有這樣一句話:
在兩年的時間裡拍了26部戲,沒有姜皓文,香港電影可能開不了工。
什麼是金像獎級别的表演?
一個鏡頭告訴你。

同樣是目送主角步入險境,發現姜皓文跟旁邊的人演得有什麼明顯不一樣了嗎?
呼吸。
或者說,狀态——他整個人的身體都跟着目光一樣緊繃。
不止緊緊扒住車窗的手指,還有那種像在盡量穩住自己,又因為情緒澎湃而壓抑不住的呼吸,綿長又壓抑。
随着他呼吸的節奏,這種一張一弛的緊繃張力能透過畫面朝你襲來。
拿下了這項大獎,姜皓文終于有點小紅,走在路上,會有人會跟他打招呼、說加油。
但跟一般的年輕人有點成績就開始膨脹不同,年屆五十的他突然被加封成“鑽石級綠葉”“綠葉影帝”之後,反而對這種突如其來的順境感到驚慌。
甚至在領獎台上,他就沒忍住自己的惶惑。
忽然間,運氣就好了很多,好到我自己都驚,(太好了)會不會死,這樣子

眼前一片漆黑地努力了這麼多年,他的努力終于在業内獲得了肯定。
誠惶誠恐其實也不是不好理解,但随着他的知名度在持續攀升,關注姜皓文的人,都會留意到一件事——
光環越重,他卻越謙。
03不争的「争」
他謙到什麼程度呢?
肉叔先去翻了他的微博,吓了一跳。
一個實打實憑演技拿過金像獎的香港演員,微博粉絲,才8萬出頭。
甚至,不到10天前,還有粉絲心疼過他,8萬都沒有
- 演技好長得帥又挺有名氣的姜皓文,微博粉絲為什麼那麼少,才不到八萬,有點心疼,這不公平
- 沒問題的,至少我的粉絲裡面有你

偶像包袱?明星跟粉絲要保持距離?
肉叔都能想象得出黑哥露出一口白牙哈哈大笑,然後操着那口很普通的“煲冬瓜”連連擺手否認。
他的微博,想形容說親切得像個高仿,我都怕别的高仿反對。
一個粉絲沒過千的娛樂号,配圖一張豆腐塊大小的文章,說欣賞他,他二話不說就默默轉發。

一個小粉絲在微博上分享最近熱播,由他擔綱的《鐵探》觀後感,稱贊姜皓文的角色人設好,還跪求讓他活到最後,最後默默自己給自己補刀說“希望渺茫”。
第二天,他不僅耐心看完,轉發的時候還默默劇透一句:“(希望)大”。

甚至今天下午兩點半,他都還用上了“您”來轉發感謝粉絲支持。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得出,黑哥在微博搜自己名字真的搜得比較勤了)

被采訪,聽到有市民盛贊他演技如何炸裂,都要強調地回應一句:
我沒有演技,隻有演出方法。
而在被問到今年榮獲金像獎最佳男主提名,有沒有準備獲獎感言的時候,他甚至會直接坦白:“我不敢想獲獎感言”、“陪跑都覺得榮幸”等等。
這種謙和讓,是他的“不争”。
其實,背後有怕。
怕自己會昙花一現,成為那種有了點名氣就開始走流量路線的消費型演員。
現在的姜皓文,是認真誠摯地在把演員,當成一份畢生事業來經營。
他其實也“争”,隻争四個字,藏在了他的微博簡介:
香港演員。

所以他開始在有意識地轉型,開拓新領域。

去年,半為了開拓戲路,半為了自己心中香港電影該有的那份社會責任感。
在古天樂的支持下,他跟着一個香港新導演,去拍了《翠絲》(首部華語變性人題材電影,又稱港版《丹麥女孩》)。
Man了這麼多年,在接到這個妩媚的跨性别者角色的時候,他也猶豫過。
但他覺得“這是一件對的事”,所以開始剃腿毛、練纖腿課程、減重。
拍前多次去跟一群香港的跨性别者溝通,拍時無時不刻在跟女編劇打電話檢查自己對女性心态的把握情況。
于是才有了橫掃今年金像獎九項提名的這部“小衆片”。

憑借這個角色成了民選影帝,姜皓文卻覺得,這個30年來對他影響最大的角色,其實好在:
最少讓觀衆知道,香港有一小撮人在生存。
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姜皓文真的活得越來越慵懶:
拍電影,他覺得遇到好演員和好劇本,“角色有得發揮就是一種幸運”;
拍網劇呢,更好,一集集來,可以“慢慢歎”;
金像獎失意,他也不以為然,早就放話“得獎與否都同樣享受,隻求香港電影百花齊放”。
沒什麼強烈的進取心,整個人都散發着一股感謝所有的甘心願受。
慢慢跑着人生這場馬拉松,沿途還有好心情欣賞沿岸風景。
但要搞清楚一點,這不是因為黑哥真的沒有執着,可以立地成佛。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甘受人欺,定非懦弱”。
之所以受世界欺負的時候,也能活得這麼柔韌又堅強,是因為早就想好了——
演戲這件事,他大概,想堅持一輩子。

編輯:鄧布利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