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山河故人到江湖兒女,從葉倩文的珍重到淺醉一生,賈樟柯的電影總能把我帶回到那個年代,那個已經快被人們淡忘的年代。


我覺得真實感是賈樟柯電影的最大特性,他所講述的每一故事都讓我相信這件事是真實發生過的,雖然我們現在的社會中很少看到像江湖兒女的斌哥一樣的社會大哥,但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候,在我們還在懵懵懂懂的時候,或多或少的聽到過父母提及到類似這樣的人和這樣的時代。


...

每次看完賈樟柯的電影心裡都是悶着口氣的,想要說些什麼卻又無從下筆。就像我現在的狀态,插着耳機聽着葉倩文的歌,把自己放在那個年代,那個時候的我又該如何理解“江湖”呢?像斌哥那樣看起來牛氣十足,手下一幫馬仔,所有人都阿谀奉承?還是像巧巧那樣為情為義都義無反顧無怨無悔呢?


我無法說清自己内心的想法,“江湖”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有些沉重,不似金庸先生所描述的快意恩仇、暢快灑脫的江湖,賈樟柯的“江湖”由義字貫穿,我覺得更多的展現的是人性,斌哥的自尊感是他的特性,他對江湖的失意也是因為他的自尊感,同理,巧巧的義氣,馬仔态度的變化,都是在展現人性啊。讓斌哥無法釋懷的不是因為資本變遷,更多是那個曾經的馬仔如今開着賓利而變得趾高氣揚的态度。


...

他無法釋懷,為什麼以前義字當頭的”江湖“現在變成金錢至上了,所以他才不甘心的的忙着“大工程”,不想讓巧巧看到失意的自己,總覺着自己也可以闖出個名堂,讓曾經看輕自己的人刮目相看。可生活就是這樣,它隻會給你一次機會,不會提醒你,等你反應過來想要抓住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


想要闖出名堂的斌哥失敗了,看完電影和身邊的人讨論,有很多人認為斌哥就是一個大渣男,隻有落魄的時候才會想到巧巧。斌哥在回答巧巧這個問題的時候說他覺得這個世界上隻有巧巧不會笑話他了,所以他才選擇回到巧巧身邊。這個時候的斌哥已經向命運妥協了,所以他才會選擇回到這個讓他得意、又讓他失意的地方。在聽到巧巧沒有成家的時候,即在意料之内,又在意料之外。巧巧還是原來的那個巧巧,可斌哥卻不是之前的那個斌哥了,所以他才會突然大發雷霆,又回到了那個麻将館,他希望通過這些外在的表現才找回當時的那個自己。可現實卻是給了他重重的打擊,但這一次他沒有自暴自棄,開始接受治療,他問巧巧恨他嗎,我想這一刻的斌哥内心是帶着期許的,有恨才會有愛,可巧巧的回答是無情了,也就沒有恨了,他已經不是江湖中的人,不會懂的。


...

巧巧的表情是忍着淚的,江湖在這裡又被她提起,那麼這個時代的江湖又是什麼樣的呢?


我覺得影片的結尾是最好的處理,在2018年的1月1日,斌哥選擇離開了,離開了這個可以帶給他庇護的地方,以前看電影總是愛看主角逆襲的故事,總期待着事情會發生反轉,可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的反轉,更多的是選擇,斌哥最後選擇繼續在江湖中行走,離開沒有愛隻剩義的巧巧,我覺得這一刻的斌哥才是拾起了自尊,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吧。


...

最後想起徐峥所扮演的騙子說出的話,我覺得才是賈樟柯導演透過電影真正想說的話:


這個時代太快了,

坐慢火車可以看的清楚一些。

而我們都是宇宙的囚徒。



首發于個人公衆号「咕咚呢」愛做夢愛看電影喜歡寫小說
我在等待那個志同道合的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