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裡寫到:“我能夠理解為什麼有的人什麼都不想要,而隻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着月光、芋頭過活。
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冥之時的片刻小憩。”
有一種生活令人向往
從《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到《小森林》中四季水霧缭繞,山色蒼翠的小森,這樣的作品總是格外能吸引人們的目光,讓人格外向往其中描繪的生活。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森的世界❤
逃離城市的喧嚣,沒有爾虞我詐,來到一個與世無争的地方,種一壟青菜,在山間尋一籃野果,大汗淋漓的時候,從井水裡撈起浸泡許久的蔬果。“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晚間,望着滿空星光,給自己倒一杯冰鎮過的米酒。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于是,當《小森林》将這樣世外桃源一樣的生活徐徐展開在人們面前時,便有了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縱然身不能往,但隻看努力生活的市子,便足夠治愈人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森的故事❤
小森是市子家鄉的名字,這是一個遠離市區的村莊,除了少數生活用品,大部分食物都可以自給自足。
從城市的喧鬧中脫身的市子,重新回到了小森,小森每天蒸騰的霧氣和林間停歇的鹭鸶逐漸撫平城市生活給她帶來的疲憊。
但短暫的逃離之後,越來越多的賬單讓她知道逃離隻是暫時的,生活還要繼續。
為了生計,她開始嘗試養菜種稻,尋着記憶中母親的樣子,做出一道又一道自己胡亂命名的美食,在一餐一飯,一粥一稻中,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森中的智慧❤
作為一部美食類電影,《小森林》中的美食雖不精緻,卻格外充滿了生活的味道。
爐子帶走屋裡的濕氣,燒完火的爐子餘溫用來烤面包剛剛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吃不完的番茄做成罐頭,可以保存很久。

圖片發自簡書App
辛辛苦苦長大的胡秃子果實,隻落得爛在地裡的下場,那就拿來做果醬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似簡簡單單的食物,實則最考驗耐心。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生活中,靜下來認認真真為家人做一餐飯已經變成了最奢侈的事情。
大多數人隻能一邊啃着快餐一邊忙着回複一刻不停歇的工作信息。
有人說《小森林》所暗示的道理是殘酷的,主人公市子是跟不上城市生活的節奏才逃離到故鄉的。
而市子的母親不是小森本地人,她愛讀書愛思考,不能和勤勞儉樸習慣以土地為生的小森人融合在一起,也逃離了小森。
似乎整個故事的主題是“逃離”:市子從城市逃離回小森,市子母親從小森逃離回城市。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丢下工作,像市子回小森一樣回到鄉間生活。
因為我們肩上有責任,愛人,孩子,父母,都不允許我們逃離。
現實生活的殘酷和赤裸,讓電影中的“逃離”似的生活變成了桃花源一般的虛無和不現實。
正如有網友評論說:
我厭煩這繁忙的生活與錯雜的人際,卻貪戀燈紅酒綠的繁華和慵懶。
我迷戀那幽靜的生活與踏實的日子,卻害怕年複一年的孤寂與勞累。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這部電影。小森就像屬于我們每個人的一方空間,它存在于現實,也存在于每一個人心裡。
既然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這一方可以養花種菜遠離喧鬧的淨土,那就在心裡為自己留下一方空間,不管多忙,都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隻是望着天空發呆。
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
“奇怪”的人,
他們拼命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
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
做一些旁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
喜愛登山、旅行、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人
總是格外熱愛生活,
這些浪看似費時間的愛好
總是帶給人無盡的精神激勵。
其實這些看似毫無意義的事,
就是我們每個人可以擁有的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