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片,梅峰導演的新作《戀曲1980》無疑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李現、春夏、麥子等幾位主演在影片中的表現,也一時成為熱議的話題。

...

看完《戀曲1980》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梅峰老師真的是一個精雕細琢的好導演。本以為李現和春夏搭戲可能會尴尬,但在我看來,他倆都難得順利地完成了各自的角色,并沒有讓我覺得出戲。電影裡的李現就是梁正文,而春夏就是毛臻。

...

此外,麥子飾演的譚力力一角同樣觸動人心。正如梅峰導演所說,她在整部電影的精神基調裡面是一個特别明亮的存在。而毛臻和譚力力作為梁正文愛情生涯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都以各自獨有的方式共同譜寫出一段八十年代的戀曲。

...

我們有幸在本屆電影節上采訪到了梅峰導演,跟他聊了聊《戀曲1980》的緣起、劇本、選角以及美學層面上的思考。在談到春夏時,梅峰導演說,她的眼睛非常明亮,看到她的那一刻就覺得那是他心目中的毛臻。而在談到李現時,梅峰導演則笑稱,李現看到劇本的那一天,據說他徹夜未眠。

...

獨 家 專 訪 梅 峰 導 演

采訪| 陸支羽

看死君:電影《戀曲1980》改編自于曉丹的小說原著《1980的情人》,這部小說哪裡打動到您?

梅峰:我當時看就覺得印象很深,她的小說裡有一個結構性的東西挺吸引我。就是你看梁正文是第一視點,他跟毛榛之間的糾葛從頭到尾,一直延續到小說結束。整個故事其實就是這他們兩個人的糾葛。但是,我們所看見的毛臻這一條線的背後還隐藏着某種推動力,就是說,它有前景和後景。我覺得這個設定其實挺電影性的。

...

看死君:她是存在感很強的一個人。

梅峰:對,就是挺有電影性的。因為整個故事一直都是圍繞着毛榛的身世,包括正武是怎麼死的,以及她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就好像說,這個人物始終都是謎一樣的存在,她對整部電影起到了一個結構性的作用。

...

看死君:從劇本創作到拍攝完成用了多長時間,在這過程中您覺得最難的事情是什麼 ?

梅峰:我是從2017年的年底開始做劇本的,然後就是整個2018年,直到差不多開機前還在做各種調整和修改。前面這些工作的難點,其實就是體量的問題;就是你怎麼去做減法,而減掉的東西又不能影響整個小說的表達。因為必須要保留核心結構,保留主要人物、主要情節,其實是挺痛苦的一件事。

...

整個劇本下來,最初的一稿有五萬字。我就說,五萬字是不可以的,太多了,那就一點一點地做減法。但其實後來在現場還是按照劇本拍了很多,比如說關于陳青和老柴的那條線,他們的大學生活,以及跟梁正文的一些互動。但是我後來覺得這條線還是有些幹擾,第一個是體量有限,時間長度不允許;另外的一個就是,對整部的電影節奏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後來就幹脆把很多他們喝酒、吃飯的鏡頭全删了。

...

看死君:後續還會再做一些删減或調整嗎?

梅峰:目前這個版本估計就定了。雖然出品方之前也有跟我在溝通,說梅老師,現在這個片長是127分鐘,如果能正好是120分鐘就好了。随後又說,但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删七分鐘,估計梅老師也不知道要删哪兒吧。我說,是的。

...

看死君:為什麼找李現和春夏來主演呢,他們身上有什麼樣的特質吸引您?兩位主演最終呈現的效果,是您心目中的梁正文和毛臻嗎?

梅峰:其實跟春夏見得最早,因為認識春夏是通過《踏血尋梅》的導演翁子光。我其實對她印象很深刻,我就覺得這個姑娘精靈古怪的。她也不太愛說話,但她的眼神很明亮,就是當她跟你互動時,我會覺得她的個性和氣質,挺适合毛臻這個角色的。後來,我就跟她的經紀公司去溝通,然後就遞劇本;她是最早看劇本的,中間的過程也都挺順。

...

我後來才知道,李現跟她是一個公司的,都是壹心娛樂的。因為我之前也看過李現主演的《河神》,覺得這個演員的形象和造型挺有他自己的特點的。然後就也是跟壹心娛樂去溝通,給他遞劇本。李現看到劇本的時候特别高興,他說他那天晚上徹夜未眠。所以,毛臻和正文這兩個角色,其實是比較早就已經定下了演員。而比較難的其實是譚力力那個人物。

...

看死君:麥子飾演的譚力力這個角色非常觸動人心,尤其是她最後一次去看正文那場戲。可以細談一下這個角色嗎?

梅峰:我覺得,譚力力在整個電影的精神基調裡面是一個特别明亮的存在。如果說我們要在不同的電影人物身上做一個色塊區分的話,那麼好像毛榛就一直處在灰色地帶,甚至有的時候是比較黑色的氣氛當中;而譚力力怎麼樣跟她拉開距離,就是要給觀衆一個比較鮮明的印象。另外一個就是說如何拉開這個對比的效果,所以在譚力力那兒,包括她的服裝,包括她的造型,就是讓她盡量往明亮的那個方向上去靠。

...

譚力力身上的那個社會屬性,就是她應該不太會像這些大學生那般青澀,她沒有學生階段的那種拘謹、懵懂、不解風情,她應該是更加自由的一個女性人物。那在整個創作當中,應該如何讓她去做表演上的發揮,變得更有說服力,我們當時就主要把精力放在了這上面。

...

看死君:有影迷反饋說,李現這一次的表演與以往有很大不同,他的情緒始終都壓着,或者說是比較“淡”的一種狀态。那麼在表演上,您是怎麼指導他的呢?

梅峰:對,我覺得這種“淡”,恰恰是非常适合這部電影的,或者說,這是我需要他去控制出來的一種狀态。因為對他這個角色的設計就是會比較遲疑,他常常會不知所措,尤其是在面對生活和感情上的諸多困擾時。所以我就一直跟他溝通,我說我們要盡量往生活化的感受去做表演,就是去掉一些給人感覺比較誇張的東西。

...

我印象比較深的一場戲,是過年的時候他感冒了躺在床上,然後毛臻來找他,那場戲我覺得他發揮得很好,無論是說台詞的節奏、表演上的控制以及呈現在畫面上的說服力,我都覺得他發揮得很好。我覺得演員做到這些就可以了,所謂的平淡是不是就意味着演技不好,我覺得這是兩回事情。

...

看死君:我在看片的時候,印象最深的是他哥哥去世時的那場戲,李現的那個心緒複雜的微表情,其實挺觸動到我。

梅峰:那個時刻,他有一點點、輕輕的一個抽泣,那個感覺控制得挺好。

看死君:我覺得整部電影的風格基調,就是有一種哀而不傷的感覺,可能每個人都是表面上看起來波瀾不驚,但内心卻很洶湧的那種狀态。

梅峰:對,是的。

...

看死君:影片延用了《不成問題的問題》原班底,是否合作起來更加默契?這一次有沒有面臨新的挑戰?

梅峰:挑戰的話,這次跟攝影、跟美術、跟聲音老師溝通的時候,面對的問題都不太一樣。跟攝影師工作的時候,就是怎樣用鏡頭去讓觀衆進入某種情緒當中,比如鏡頭的表現力能不能産生一種控制力,而這個控制力則是為我們需要的效果服務的。這方面溝通的比較多,我想要呈現出中國山水的那種層次感,然後又看了大衛·霍克尼的很多平面美術作品,看他怎樣處理構圖、光線和空間。

...

落到具體層面的決定,就是用三種鏡頭,或者說是三套不同的拍攝方法;第一套就是我們當時拍《不成問題的問題》時的那個做法,第二套可能就是雙人的中景,而第三套就是分開拍特寫之類,一點點遞進。我覺得特寫最能使演員的精神狀态去和觀衆做直接交流的。

...

而美術方面的挑戰怎麼說呢?就是八十年代的時代還原确實費挺大勁,看了好多地方都覺得不太合适。當然我們後來也有用到搭景,比如電影開場不久他們吃的那頓飯是搭的景,在北京郊區的一個拍攝基地;還有一場戲是毛榛和正文第一次在小酒館裡喝酒聊天,那也是搭的景。

...

看死君:您的前作《不成問題的問題》采用黑白畫面,而這部新作《戀曲1980》則采用4:3畫幅,而且有很多面部特寫。可以談談您在美學上的思考麼?

梅峰:我在電影學院受到的基本教育,其實對于講故事、對于叙事方面來說并沒有給予我太大的感受。雖然我一直在文學系,自己也一直在寫劇本;但我覺得電影學院帶給我的最重要的就是美學教育。電影它是一個美學,而美學就要講形态,你怎樣形成一種風格,那就要去找到形式感。所以從《不成問題的問題》的時候,我考慮的比較多的就是這個形式感。我們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四十年代的故事,既要讓人覺得挺特别,又要符合對那個年代的想象。這次的《戀曲1980》依然還是這個思路的延續,就是怎樣在形式上做點嘗試。

...

看死君:影片第一場兄弟倆的遊泳戲拍得非常美。想問您,梁正文對于他因故去世的哥哥梁正武,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相比兩位女主角有什麼不同?

梅峰:我們電影一開始的台詞,其實就已經有意識地去表達兄弟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然後就延續、再延續,一直到四川的戲,那這個感覺是不是能讓觀衆捕捉得到呢?而具體來說就是,梁正文在家裡其實是不太被父母,尤其是母親所看重的弟弟角色,而哥哥則特别高大上,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學霸。這樣的成長經曆,使正文心裡一直有個巨大的落差,這個落差甚至可能讓他在女孩子面前都會缺少自信,這是基本的人物基調。

...

那麼對待兩個女性,你看他對毛臻的愛,是有一個慢慢去嘗試接近,然後試探的過程。甚至當他到了四川以後,他終于鼓足勇氣去确認,但最終還是落空了。相比之下,譚力力對他的感情那麼強烈,他卻反而沒有了态度。所以我覺得,女性的存在對于他來說,好像構成了一個人生的迷惑。

...

他為什麼一直都在追問毛臻,好幾場重要的戲,他好像都要去毛臻那裡獲得一個答案,似乎隻有得到了答案,他的人生才會釋然。而直到最後,他真正去跟毛臻作告别時,那時的梁正文才終于有了人生的一個蛻變,就是他終于敢對一個女孩子說出,他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決定。這個決定可能不是我們一般的人會做出的決定,但放在梁正文這個人物身上,他起碼在嘗試着某種改變。

...

這個設計也是跟原小說不太一樣的。原小說最後他就是忙着告别,然後也比較沉淪,就天天去電影資料館看電影,沒日沒夜地看電影,然後也不睡覺,到處騎自行車,然後大學時代就此戛然而止。所以,我在電影的結尾處,就想換個角度來呼應整個八十年代的精神調性,而這個精神調性自然離不開青春。

...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國門剛剛打開,那時候的青春感其實是非常強烈的。但是青春感背後的那些詞彙是什麼?恐怕就是那些折磨、遲疑、搖擺,正如梁正文這個角色所呈現給我們的那種狀态。但梁正文也終将走向社會,終将完成他的成年式,他在内蒙接受了如此嚴酷環境的一種錘煉,最後自然會在這個角色身上産生一點點的蛻變與成長。這便是我們電影的思路跟小說原著有所差别的地方。

...

看死君:整個故事聚焦于八十年代的青春歲月,電影中的這些年輕人相比如今的年輕人有何不同?

梅峰:如果從八十年代自身的時代特征來說,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的青春,我覺得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那個理想主義,其實我們在很多八十年代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甚至是美術作品中都有所感受。

...

而在如今全球化消費主義盛行的這個時代,我覺得今天的年輕人的青春,怎麼說呢,雖然我在大學當老師,天天接觸的都是年輕人,但其實也不太好定義。他們很多元,他們面對很多的選擇,有很多的空間,好像自主性更強,更容易去設計他們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

看死君:原著改編電影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遵循原著基調,另一種是最大限度跳出原著拍出獨特風格。您内心會更傾向于哪一種?

梅峰:我覺得我自己更傾向于後一種,但是也要看小說本身的特點。但你如果說要去做文學改編,就一定要去做符合電影媒介這個特性的改編;要不然就很容易把小說變成舞台劇。而其實從風格美學上,我可能更希望作者性的東西代入多一點。

...

看死君:您以前的編劇作品多為原創劇本,但目前自己導演的作品都是改編别人的故事。為什麼呢?第三部作品會考慮拍自己想寫的故事嗎?

梅峰:可能還是會改編吧。我當時選擇《不成問題的問題》其實自己都覺得挺冒風險的,因為你剛上手執導就拍老舍,拍成功還行,說這叫一部電影,如果拍不成就是一個笑話。所以當時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但也很艱難的決定;幸好我們後來在美學上解決了問題。

...
2016《不成問題的問題》

當然老舍先生的文本完全不用擔心什麼,好的故事都已經擱在那兒了,你就解決美學上的問題就行。隻有把美學上的問題解決了,你才會對自己的創作真正放心。其實這次的《戀曲1980》也是一樣的。從劇本創作而言,相比曾經那個更個人表達的自己,我現在更願意去做文學作品改編。

...

采訪| 陸支羽;公号|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