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銀河弦歌

如果讓你擁有幾百年的壽命,而周圍的人保持現在的壽命期限,你會喜歡這樣的人生設定嗎?《朝花夕誓》就是講述了這樣的生命議題。

長壽部落15歲的女孩瑪琪娅,因為家園被毀,在逃離的路上撿到了一個男嬰。男嬰父母家人已全被劫匪殺害,她收養了這個男嬰,取名艾瑞爾。

她将艾瑞爾撫養成人,并看着他娶妻生女,然後離開。


...

【1】離别

離别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人生課題。

從小學到大學,從幼兒到青年,中年及至老年,我們身邊的人都在變化。

随着年紀的增長,身邊的親人也将會,必然會一一離去。

離别是傷感的,因為人是情感的人。

但人也是健忘的人。在傷感悲痛之後,我們依然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前行。這幾乎是不由自主的,無法控制的。慢慢地我們會忘記那些曾經陪伴我們,但是已然消逝的人和事物。

但是這些消逝的人和事物,以另外的形式将印記烙印在我們身上。

瑪琪娅第一次面對的離别和是部落族群的離别。

那一次離别,她倍感孤獨無助,但撫養艾瑞爾的責任很快讓她振作了起來。

第二次,收養他們的小農場裡的狗老死了。

埋葬狗的時候,瑪琪娅酣然痛哭,因為孤兒的她,在此之前她還未有與親密情感切割的經曆。而這是第一次。

此前,她原本打算自己離開小農場去尋找族人。

但看到狗離世,她明白,她已經成為了艾瑞爾名副其實的媽媽。她和艾瑞爾的羁絆已經非常深刻,而她也不會輕易地隔斷這個羁絆。


...

艾瑞爾長大了,成長為一個帥氣的小夥子。

當一個人終于擁有自己的思想,那麼他就會變得強大。

所以長大後的艾瑞爾對瑪琪娅說,不要再把他當成小孩,他也要保護母親一樣的瑪琪娅。

母親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成長。因為在母親的眼裡,不管多大的年紀,那一團小小的,無助的嬰兒模樣,永遠都存在在母親的腦海裡。

母親總是下意識地想要守護自己的孩子。即使不知不覺中,孩子身體和心理已經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母親也毫不知覺,或者說潛意識裡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因為對孩子的愛和呵護,對于母親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心理慣性。

這時候,如果沒有及時地做情感阻隔,讓孩子一直依賴着母親,孩子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媽寶孩,成人巨嬰。

顯然,瑪麗娅也曾犯了同樣的錯誤——她沒有意識到艾瑞爾已經成長。

艾瑞爾選擇了當兵,他是要證明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成為可以保護母親的成年人。

當瑪琪娅知道艾瑞爾在戰場上勇敢作戰,并已經成為一名父親。

當艾瑞爾說,這裡有了家,因為蒂塔,因為孩子,所有他有了守候的意義。

瑪琪娅釋然了。

生命的意義就是過程,你活過,然後死了。

是瑪琪雅教會了他如何善良堅強,去愛一個人。這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而傳承的那個人終将會離開。

艾瑞爾年老臨終之前,瑪琪娅來探望他。

親眼看着與自己羁絆很深的人終将消逝,瑪琪娅當然會有傷感。但她也明白,她撫育了艾瑞爾,培養了他,而最終他和她都是獨立的人。她給了艾瑞爾度過美好一生的機會,而艾瑞爾給了她體驗人生的機會,對于彼此,他們沒有虧欠,而是相互賦予。


...

影片裡有一句話說,無論多少古老的物體,無論是什麼,終将會消亡在曆史的長河裡。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産生新的事物,然後每天都會有舊事物的滅亡。

不斷叠代,不會更新,就是這個社會的本質。

人是有情感的,我們對自己身邊的人,對自己周邊的物體,熟悉的環境,都會蘊含着我們的情感在裡面,所以故鄉總是讓人牽腸挂肚,久未聯系的老友總也還會偶然想起,已經無法再見面的親人總會偶然入夢。

我們在念舊,也每天都在迎新。

消逝的事物是必然,坦誠接受也是必然。



【2】執念


執念是什麼,也許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執念。

即使某些執念在别人的眼裡看起來完全沒有意義,看起來是如此可笑。

影片中長壽部落克裡姆,為了拯救落入反派的戀人蕾莉娅,采用了極端的手段,當他知道戀人已另有羁絆,他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

執念太深的人,生活并不會很好。特别是将執念寄托在别人身上。

克裡姆的執念是蕾莉娅,當這個執念寄托消逝,對克裡姆來說,生存已經沒有了意義。


...

反派梅紮特國王也是深陷于過往的執念之中。

他幻想着曾經輝煌的統治曆史,所以囚禁古龍,擄走長壽部落女性,企圖改善後代基因,以保證家族的輝煌榮耀。

然後,曆史的進程并不被他的執念所客觀改變。

讓他們的敵人聞風喪膽,象征他們征服力量的最後一條古龍早已經奄奄一息,以至于他們不得不用人工制作假龍來掩飾遊街。

所有的掩飾在事實面前都蒼白無力。

蕾莉娅和梅紮特王子的女兒梅德梅爾,并沒有長壽族的基因。

他執意要改變的血脈基因,沒有得到任何改變,而他的國恰恰因為擄走蕾莉娅而慘遭報複亡國。



...

【3】牢籠


古龍為什麼甘于被梅紮特所囚禁和駕馭?畢竟它們曾經也是非常強大的種族。

他們沒有離開,隻是因為長時間的被奴役,他們已經忘記了自己擁有反抗的力量。

但是被奴役和囚禁,也讓這種自由的物種異常壓抑,所以他們最終被自己的壓抑情緒所毀滅。

無形的牢籠比有形牢籠更可怕。

思維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禁锢,往往是阻止你釋放自我潛能的阻礙。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舒适圈就像一個牢籠,

我們有多少人就這樣畫地為牢?


...


所有的孩子都是母親的牢籠。

蕾莉娅以為部落裡的人都死了,害怕自己孤單一人,所以選擇生下了孩子。

而做了選擇的這一刻,曾經無羁無束,無憂無慮的那個女孩,已經自主選擇了牽挂。

人一旦有了牽挂,就有了軟肋,有了無形的牢籠。

瑪琪娅和艾瑞爾建立了母子關系後,保護艾瑞爾的責任也成為了瑪琪娅的牢籠。

當母親們習慣了這個牢籠,困住的不僅是自己,還有孩子。

蕾莉娅曾經為了孩子舍不得離開皇宮,即使身心被百般蹂躏。

被隔離多年後,蕾莉娅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女兒,此刻皇室已經傾塌,她完全可以帶着女兒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但是她選擇了放棄,因為被困多年的她,已經失去了自己。

曾經的蕾莉娅是自由的,後來被孩子所羁絆,強忍着壓抑地活了好多年。

曾經她以為孩子是她的責任,但是看着已經成長的女兒,她意識到,其實孩子不是屬于她的,孩子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她釋然了。那一瞬間,也讓她想到了從前自由自在,無羁無束的自己,她要找回自己。所以她像以前一樣,勇敢地縱身一躍。

瑪琪娅也是如此,在知道艾瑞爾有自己的小家後,瑪琪娅選擇退出了艾瑞爾的生活。

離别會讓人痛苦,愛上一個人,也會令人孤獨無助。


...


人的一生那麼短暫,遇見,經曆,離别,我們都無法控制,我們可以控制的是,努力成為彼此的人生中最璀璨的回憶。

這麼美好的世界,我怎麼能忘了呢。

人生那麼精彩,我怎麼能辜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