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曾經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狗日的中年》,他說,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碎了一地的煙火,不僅要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顯然,《倫敦生活》裡,Fleabag的日子還沒到中年,就日了狗。雖然,她選擇了像婊子一樣的生活,卻像貞德一樣捍衛着自己的道德底線。

都說,我們一生的修行就是學會和自己和解。

而Fleabag從容的面對了虛僞的繼母,懦弱的父親,自私的姐姐,稀奇古怪的各色炮友,暗渣的姐夫…哪怕習慣狼狽,卻從不學習怨恨。在面對鏡頭,每一個略顯尴尬的OS裡,都是她在用各種方式與别人和解。直到最後我們才了解,原來她唯一不放過的其實是自己。

一場疫情,狼煙四起,在生存面前,狗日的無奈已經橫跨了年齡。成人世界的悲涼,你躲不掉,也逃不了…隻是與Fleabag不同的是,在至暗的時刻,我們努力的與全世界為敵,卻從來沒有反省過自己。

現實生活的狼狽從來都不缺劇情。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風風火火,惶惶張張的樣子,昨天才唏噓過别人,今天就寫實了自己。每一個相互取暖的背後依舊藏滿了攀比,哪怕跌落谷底,還在忙着笑人有,恨人無的遊戲,連跪舔生活都沒時間去鼓起勇氣。

我們真的要和Fleabag學習來日依舊方長

是在絕望中等待滅亡,還是在生存裡掙紮希望,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态度必須給自己的一個交代。所以,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所以,海燕說:“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隻有在至暗的時刻,我們才能理直氣壯的回答:又能怎樣?是的,谷底的生活,無非就是适應當下,和想辦法往上爬。總不能谷底再挖深淵,深坑活埋自己…更何況,責任纏身,愛恨未斷…想死,你也未必都能放的下。

劇中神父在Fleabag父親婚禮上的布道:“弱者不擅長愛,做一個浪漫的人需要滿懷希望,我想他們的意思是,當你找到你愛的那個人,就像找到了希望。“希望我們也在萬劫不複中能夠明白:生活的意義在于存在的價值,不管境遇如何,一定不要喪失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再喪的日子,有愛人間值得,唯愛所向披靡。


...

倫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