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郭敬明又出圈了。

繼作家、雜志主編、導演之後,大家期待他的下一個身份——

《奇葩說》辯手。

熱搜上了好幾輪,話題閱讀量1.7億。

...

評論都在說,這次被郭敬明圈粉了。

...

看罷,Sir緩緩打出一個……

然後點看了這檔剛上線的國綜。

《演員請就位》。

導演選角真人秀。

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擔任導師。

新老演員加入導師戰隊,抽劇本,PK演技。

然而第一集看下來,導演比演員戲多,最有熱度的,還是那個名字——

...

郭敬明翻身仗來了?

比起網上一邊倒的叫好。

Sir更想說:

嗨,這才哪到哪。

開門見山——

郭敬明赢了嗎?

赢了。

但,有用嗎?

不好意思,沒啥用。

先來看battle的雙方是誰:李成儒VS郭敬明。

沒有印象的Sir先提示一下,李成儒就是《大腕》裡貢獻了名場面的那個精神病人,代表作還有《重案六組》。

...

一句話,老戲骨了。

這次來《演員請就位》是擔當助演嘉賓,在陳凱歌組演員明道PK陳若軒的《破冰行動》片段裡,扮演東叔。

沒懸念,全場最佳。

...

然而,引爆火藥桶的是下一幕演出,郭敬明小組董力、郭俊辰的《悲傷逆流成河》片段。

同為助演嘉賓的王迅還好,推了一下眼鏡掩飾尴尬。

但一旁的李成儒顯然已經在暴走蓄力中。

...

試演結束後。

他終于憋不住,率先開炮。

坐在這兒看這個

如坐針氈

如芒刺背

...

為何?

來看這段表演中的兩次觀衆歡呼。

一次是這樣。

...

一次是這樣。

...

無關演技,隻因發糖。

而這也是《演員請就位》整集中,唯二的歡呼。

哪怕。

在李成儒看來,這是最糊的一組表演——

我沒聽見他們三個人說什麼台詞

...

...

如果說以上隻是針對演員表現的評價。

那麼接下來的一番話,直接讓全場氛圍跌到冰點——

這就是暢銷書?是吧?

...

話鋒指向誰,已經不言而喻。

郭敬明當然不可能假裝沒聽到,他選擇欣然迎戰,唇槍舌劍後勝負已經了然——

場内。

全體掌聲雷動,李成儒老師再次如坐針氈。

...

場外。

郭敬明獲封最佳辯手。

李誠儒則被指責倚老賣老。

**,李誠儒是哪來的**?

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尋找存在感?

...

就辯論而言。

李成儒的發言已經為對方辯手的反擊留下巨大把柄,大家可以親自看這段“全本”視頻。

從現場的尴尬可以看出,這一幕并不是節目的劇本。

而郭敬明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能迅速組織語言進行反擊,确實是思維敏捷。

正當主持人沙溢難以招架,請陳凱歌出面打圓場的時候,郭敬明一秒搶去了話頭:我覺得不用凱歌導演先說,我來先說。

不虛。

...

然後先替新人解圍,自己主動背鍋。

以退為進。

這裡面百分之七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

其實不是他們,是我的責任

...

這兩個舉動,已經拉到現場的好感。

然後,進入“明式邏輯”時間。

轉守為攻——

我有好姿态,然而你呢?

指出李誠儒不了解作品,《悲傷逆流成河》的小說、電影,都是“中國一個認真探讨校園暴力的題材”的作品。

言下之意“你不懂别亂說”。

第二點我想表達的是

我們對任何一件事物去發表意見之前

我覺得至少有第一點

我需要去了解它是什麼

...

...

接着為自己的作品辯護。

抛出了引發網友認同的“金句”。

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

但請允許他存在

你可以繼續讨厭自己讨厭的東西

但請允許别人對他的喜歡

...

...

接着,進一步拔高。

指出自己的作品也是良好電影生态的一個組成部分。

因為電影有成千上萬個故事

也正因為如此

電影的世界才迷人

才讓我們可以不斷地做夢

...

《演員請就位》最佳辯手當之無愧。

最重要的是他說得很正确。

沒有給你留下多少反駁的餘地。

尤其最令他動容的那句“不喜歡,也不能不允許别人喜歡”,這簡直正确得令人發指。

然而,在Sir眼中。

這篇讓現場觀衆以及海量網友集體聲援的滿分演講。

看似一篇滿分作文。

剖開中心思想,實則是詭辯式的反擊。

...

場下李誠儒有反思,自己當時在氣頭上,表達不清。

自己并不反對青春題材,隻是反對廉價青春——

不是說校園戀愛不能作為文藝宣傳的事情

我隻是認為

不能挪用廉價的筆觸,來引起共鳴

...

...

...

而郭敬明恰恰抓住了這個漏洞作為突破點,步步為營。

你想想看。

場内的多是年輕演員,不少還是演青春偶像劇出道的,郭敬明的一番反擊,豈不讓他們如釋重負?

同時郭敬明又把自己姿态降到和場外網友一樣的立場,說出“文化平等”“存在即合理”的論點,豈不得人心?

但。

核心問題——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表演)上的品質如何?

被巧妙的繞過去了。

...

一場嘴仗,郭敬明赢在了嘴上。

或者說。

想着實話實說的李誠儒,挑錯了對手。

那,可是郭敬明。

這場面,他見得少了?

為了宣傳電影,郭敬明曾上過一次《锵锵三人行》。

場面暗流洶湧。

坐在對面的兩位,都不是善茬:代表傳統文學屆提出疑問的許子東,和人見人愛的老油條窦文濤。

兩個人憋着弄清楚:

郭敬明,你是怎麼成為郭敬明的?

...

張嘴提問,直接得見血見肉。

有的關于郭敬明“抄襲判決”;有的關于小說題材的“錯誤價值向導”;有的關于創作初心......

郭敬明,同樣一一解答。

但沒過多久。

看似融洽實則洶湧的氣氛,還是被許子東拆穿了:你的回答啊,是不是太正确了?

你這個回答啊,是非常政治正确的。

非常符合我們正統文學理論教科書的手法。跟傳統的關系吧,說大作家雖然很偉大但是你要做回自己。比方說跟讀者的關系吧,你不要去考慮讀者,你堅持表達自己。這都是非常正宗的文學理論的觀點。

所有的問題都回答的很好,隻是我們的疑問都沒有得到回答。

聽完了這段,郭敬明沒有回答。

接過話頭的是窦文濤,總結出了一句:80後開始成熟了。

許子東也笑了,跟着附和:對,真是厲害。

這樣的“成熟”與“厲害”,誇的是什麼?

是能力,還是機智應對。

是才華,還是口才圓滑。

說白了。

是這個人,還是這張嘴?

Sir并非貶義。

這張鋒利的嘴,恰恰是年少成名的郭敬明,在黑紅之間反複磨煉出來的本能。

在郭敬明唇槍舌劍的“勝利”中。

Sir看到的是他的危機。

為什麼?

郭敬明在節目中圈粉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對表演分析得(看似)頭頭是道。

以至于大家懷疑:

導師席上說話的,還拍《小時代》的,是同一個郭敬明嗎?

...

看看郭敬明在節目中說了什麼。

點評陳凱歌小組的《破冰行動》時,他指出明道和陳若軒的問題——

你們的表演是話劇式的表演

...

接着一番論述。

抛出一個概念:“表演的虛榮心”。

結論:演員要學會克制。

...

聽完你點頭如搗蒜?

看看其他導演的反應——

李少紅抿嘴,陳凱歌挑眉。

...

...

最精髓的是這個“薇表情”。

...

什麼意思?

不敢苟同。

因為郭敬明說得有道理,沒錯。

但根本沒有說到這場表演真正的問題所在啊。

前提就錯了——

這可不是什麼話劇表演。

雖然是舞台上,可表演的環境相當于一個“膠囊攝影棚”。

和拍影視劇的區别隻在于“一鏡到底”而已。

...

一組對比。

郭敬明的道理是說得不少。

可你看最有資格說戲的陳凱歌是怎麼做的?

點評陳若軒,他說我在你眼裡看不出對方是你的父親。

點評鄂靖文,他說我在你眼裡看不到求生欲。

看到沒,陳凱歌永遠隻說具體而微的細節,從不掉書袋。

每次隻說一個問題。

但一說,就是說透一個問題,解決掉一個問題。

所以你看,聽完郭敬明的道理,演員永遠一頭霧水,在領悟“上級精神”。

...

...

陳凱歌的話,是讓你豁然開朗,秒懂。

一下就說中最核心的所在。

...

...

正如開頭。

Sir為什麼說郭敬明的話術“沒啥用”?

因為他說的話,是面向傳播的。

你聽完會覺得好有道理,忍不住想點贊。

但真正有用的話,是面向創作的。

能夠讓演員獲得實際的進步。

...

這就是郭敬明弱點所在。

他是“勝利”了,源于他太想赢,太想證明自己。

而這,恰恰不是導師的心态——

郭敬明是導師席上,唯一一個需要通過證明自己來獲得底氣的人。

他,其實也是一個學員。

一個來參賽的“導演學員”。

雖然自成名以來,一路大開大合的發展路程,不斷的身份變化中,一直備受質疑。

從新概念作文大賽耀眼而出的少年天才,到針對青少年市場的暢銷書作家。

再到開辟出版帝國的精明商人:

開辦雜志《最小說》、簽約大量作者、搞作文競賽......

...

以及,跨界導演。

四部《小時代》累積票房近18億。

成就了一個國産青春片郭字開頭的“小時代”。

與此同時。

他也在成立影視公司、藝人公司,企圖建立起一個他本人“深度綁定”的娛樂帝國。

但随着四部《小時代》的過去。

也迎來了真正的“反郭敬明時代”。

《爵迹》首映期間,口碑遭滑鐵盧。

和以往的質疑不同。

這次,真正切中郭敬明的要害,以至于近乎崩潰說出: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迹》。”

他是哭着說的。

然而市場,從不信任詭辯。

也不再信任郭敬明。

幾乎一邊倒的口碑也讓《爵迹》票房撲街,最終定格在3.82億。

...

以《爵迹》超過1.5億制作成本計算,加上長達十個月的宣發費用,票房要達到五六億才能夠達到盈利點。

虧錢,闆上釘釘。

即便如此,也隻能硬着頭皮再來。

與《爵迹》幾乎同時拍攝的《爵迹2》。

褪去頁遊質感,視效上明顯升級,再次定檔。

後來,一個衆所周知的變故。

...

與此同時,郭敬明的娛樂帝國也在被不少财經媒體唱衰。

公司被注銷。

幾位金牌藝人跳槽。

包括《最小說》,曾經策劃發行的幾本雜志已經接連變相停刊。

回看最初起點。

那個曾在幾年内,連續霸占中國作家富豪榜頭籌的“郭敬明”,早已消失在各種榜單中。

...

而我們關于郭敬明的話題,早已從:郭敬明又怎麼了?

慢慢變成了:郭敬明去哪了?

終于,《演員請就位》。

對于這個機會,身為評委的他或許比演員們還要珍惜。

...

一期《演員請就位》,能看到太多瓶頸之中的掙紮。

比如明道,曾經的偶像劇一哥。

卻隻能坦然回答:“剛才我演的,是我今年的第一場戲。”

送給晚輩那張寫着“盡全力”的紙條,也狠狠地刻着他想再次成為男一号的願望。

...

還有包文婧。

也坦言:戲齡11年,從未出演女一号。

卻從青春少女的戲路,熬成了娛樂圈家屬的title。

關于表演,她拼了命地想證明的兩個字,是“自己”。

...

原以為是大牌,此處卻再下修羅場。

讓他們選擇殘酷賽制,暴露目的、欲望和追求的。

是更加殘酷的瓶頸。

這其中,就包括演了《新紅樓夢》的于小彤;演了星爺《新喜劇之王》的鄂靖文;《我的少女時代》中的“林真心”宋芸桦;還有“阿嬌”鐘欣潼......

...

...

...

...

郭敬明,也一樣。

另一場競賽就發生在評委席上。

沒有賽制,由觀衆直接打分頒獎。

令他奔跑、奮戰的不是冠軍的獎賞,而是身後追趕的危機。

...

一場與市場的競争,郭敬明需要的是一次次證明。

證明自己是個合格導演。

證明自己對電影有發言權。

證明自己的牌子不會倒下。

絕不能輸。

他緊張、專注、小心謹慎、當仁不讓。

觀察過所有拍攝現場的陳凱歌,給郭敬明的評價是:“嚴謹型,事無巨細,在拍攝現場事必躬親。”

...

坦白說,這句評價Sir沒聽出能耐,也沒聽出本事。

隻有苦勞。

但這也是證明了,郭敬明拼了。

先拼到手的。

是一個“最佳辯手”的稱号。

然而。

從掌握大把資源、在市場上風生水起的文化操手,搖身一變成為奇葩說辯手……

這于他的事業發展而言,真的是一種勝利嗎?

一套套學習委員式的影視術語串燒,可以唬住路人;一句句碼得整齊的金句,可以博得好感。

坐在寫着導演稱呼、靠作品說話的評委席上。

隻有成績,沒有作品的郭敬明,還剩下什麼?

燈光、音響,準備好。

郭敬明請就位。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