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放不下的時候,去趟重症病房或者墓地,你容易明白,你已經得到太多,再要就是貪婪,時間太少,好玩兒的事兒太多,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糾纏。 ——馮唐

下班後,買了就近影院的就近場,電影熱度很高,即便是深夜場,影院也幾乎滿座。
看完後有些想法,就随便寫寫吧。

不讨論故事背景,也不讨論演技票房,如果用一句話總結,我認為這是一部意義大于質量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的英文片名為《Dying to Survive》,譯為:渴望生存,用英譯來表達電影的主旨可能會更貼切一些。

因為有過類似經曆,所以在演員的演繹之外,對影片有着一些别樣的感觸。

有種滴注劑叫人血白蛋白,是臨床急救的一種特殊藥品,它從健康人的血液中提煉加工而成,被稱作「黃金救命藥」。10g/瓶的售價是400多,在急救期間,一名重症病患一天需要滴注一到兩次。

最期待又最害怕的事是下午發前一天的醫用清單,沒有醫學知識,挨個兒查每個叫起來都很拗口藥的主治病症,毒副作用,最開心是對照幾天清單看到某類藥物沒有再用,會想當然得以為病情有所好轉。

最擔心的事是半夜走廊的燈被點亮,這通常意味着有新的病人會送進 ICU,亦或者有人會被通知可以帶家人“回家”了。有時候,生與死的距離或許不像你所想象的那麼遙遠,隻隔一道門而已。活着對普通人來說是一人三餐四季,對有的人來說是早上本來還能睜開眼。

影片裡,呂受益見人總會客氣說,吃個橘子吧。因為據說維c有抗癌的作用,橘子是唯一便宜且不用削皮的維c水果,也因為想活,即便在橘子不成熟很酸的時候,他也随身帶着。

真實的世界裡,會有人嘗試炭燒烙鐵燙癌的方式治病,對旁人來說這是新聞,而對他們來說,即便沒有科學依據的偏方也會是希望吧。

王硯輝飾演的假藥販子講,這世界隻有一種病,窮病,治不了,也治不完。一下子想起《銀魂》荊棘流氓篇,從監獄裡出來後,沖田和佐佐木對話時揉了銀時寫的讨債單,佐佐木問銀時你就那麼缺錢嗎,銀時回答說「和你們這些少爺不同,我們這些普通人,光是活着就竭盡全力了。」

見過行将就木,也就逐漸懂了斯蒂芬•萊維恩所說的:“愛是唯一合理的行為。”于是内心越發深切得感慨,活着真好,好好活吧。

感謝電影讓我們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

願所有人都能保持健康,珍愛且尊重生命。

我也希望未來會越來越好,我也相信會的。

粥粥
20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