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01 -

第一次聽到友人說起這個名字,還是在以同名小說改變的電視劇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一直鮮少看國産劇的我還對友人笑說這電視劇的名字現在越來越難看懂了。再後類,為了 寫文研究改編熱播劇,找到這本小說從頭閱讀了一遍,覺得,顧漫,作為晉江原創作家,确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 02 -

閱讀顧漫的書,最大的感覺是文筆并不算出衆,很多小白式的寫法感覺自己也能寫出來。但是,卻很難寫出她的感覺來。同樣是網文作家的明曉溪在給《何以》的序中說的一段文字讓人恍然大悟——《何以笙箫默》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淡淡的深情,溫暖的深情,文字看似樸實,而字裡行間仿佛有醉人的酒香,看着看着不知不覺就醉了。漫漫最擅長寫溫馨,每個溫馨的場景都寫的無比動人——

- 03 -

曾經有個讀者再她的問下留言——

溫馨不夠,因為那比溫馨更有穿透力;熱烈不夠,那比熱烈還要纏綿;浪漫也不夠啊,它是如此的真實。那種帶一點蠻橫的溫柔,故作冷漠的刻骨相思,滿不在乎中流露的絲絲體貼,那樣的男子,是夢中最美的愛情也比不上的。所以我堅定地在坑裡蹲着。

...

- 04 -

我想,這也就是顧漫的小說的魅力所在。不得不說,她對少女情懷體會地是如此的細緻,關鍵還表達地如此準确。當然,這也離不開她對寫文的嚴苛。每一句話,每一個詞,每一個過渡,她都反複地修改斟酌,用心體會不同表達方式的細微差别。比如“他××地推開窗戶”,“她××地低下頭,”這些“××*” 她都會考慮很久。這在以速成著稱的網文世界中,已經算是很難得了。

- 05 -

所以《何以》就像一顆珍珠。她用悠久的時間,用心血呵護,細細地修改和打磨,使得這個故事如珍珠般晶瑩潤澤,淡淡的光芒,深蘊内華,初看或許并不驚人,然而看下去卻柔腸百結,再也無法移開實現了。——明曉溪

...

- 06 -

這也就是《何以》雖然沒有誇張狗血曲折的情節,但卻一直在言情小說中成為經典的原因吧。作者反複談及自己當初的靈感——我還記得與他們處于在人群熙攘的超市,忽然就冒出那樣一種感觸撅住了我。也許早一步,晚一步,他們不是他們,我不是我。誰知道呢,緣分總是那麼玄之又玄。

...

- 07 -

——我還記得那是大三的暑假,我在我的老台式機上,一遍遍地寫着他們的重逢,寫了十幾遍,終于我滿意了,他們也滿意了。——我還記得我在學校的機房排隊,等不及了,就拿出白紙把情節記下來,生怕靈感轉瞬即逝。——我還記得上課的時候他們也不安分,不斷地在我腦袋裡自行演繹着,讓我不得不當個不專心的學生,一遍遍在筆記本上寫着他們的名字,才能得到抒發後的平靜。

- 08 -

深深愛上自己創作的角色,對少女情懷的準确把握,對寫文要求的不斷斟酌,嚴苛要求,成就了《何以》,也成就了顧漫,也值得我們每一個有志于碼字的寫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