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地婚姻當中,真正和諧、平等和均衡地關系幾乎是不存在的,總有一種微妙的奴役存在着,甚至有一種食物鍊存在着,總有一方處于被奴役、被壓榨和被啃食的地位。

在《大小謊言》爆火之後,妮可 基德曼又一次出任制片人和主演,和HBO合作,啟用蘇珊娜比爾和大衛凱利擔任導演,推出迷你劇《無所作為》,并且妮可還親自演唱了片頭曲。

在第一集的前十五分鐘,我以為這就是個《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之類的劇情,上東區富有家庭的婚姻、子女教育、事業的沖突和矛盾而已。可沒想到,進度條到第18分鐘,突如其來的美女祼體吓我一跳,好吧,HBO,不愧是你。

《無所作為》目前更新到第三集,從第一集開始,節奏和叙事就非常抓眼球,那段小提琴的BGM也是太帶感了。

說說這劇吸引我的點吧,在《大小謊言》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高知女性,卻深陷在丈夫的家暴中無法脫身,一次次被家暴,一次次又被丈夫的祈求、溫柔、愛撫所打動,一次次想離開,一次次又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和力量。這種變态和扭曲的愛,蒙蔽了曾經是律師的她的心智,讓她覺得可能沒有誰的婚姻是完美的,為了孩子選擇将就,最終是通過四次心理咨詢,心理醫生讓她逐步地看清了真相,接受了現實,放下面子和虛榮心,開始一步步進行自救。

而在《無所作為》中妮可扮演的是一位心理醫生格蕾絲,她曾經挽救過許多人的婚姻,她能夠在談話中直中靶心,一針見血的指出當事人情感模式中所存在的問題和背後的行為邏輯,從而讓她的客戶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情感誤區,将一團亂麻的感情生活逐步理順。

多複雜、多難搞的婚姻迷宮,其實都有着相對應的情感模式。

一對同性戀人來找她,解決的是其中一方總是出軌的問題,格蕾絲在與雙方交談之後,指出,一方總是出軌,并且還總是容易被伴侶抓包的原因是:出軌方享受被伴侶發現的感覺,因為這是一種較量,為的是向對方證明,你并不能掌控我。此話一出,一方拂袖而去,出軌方乖覺的坐在沙發上表示,醫生你真厲害,直切要害,我們的情況就是這樣的,現在我要出去安慰一下他了。

而另一個女客戶則歇斯底裡的抱怨着自己的丈夫昨天晚上沖自己發了多大的脾氣,而她懷疑丈夫有躁郁症。

格蕾絲斟酌許久,才緩緩地說出:這是你的第三段婚姻,你平時是我認識的人中最有判斷力的人了,你會至少試20雙鞋子,才會選擇一雙,你選擇染發師甚至會做背景調查,你選擇我,肯定也對我做過背景調查,但唯獨對于戀愛這件事,你一旦遇到讓你動心的男人,你的那些判斷力就消失了。記得你上一次來我這裡,我們本來是要談談你的第二段婚姻,但那天我清楚記得,你是飄着進來的,一直在興奮地跟我談起你剛剛認識的這個男人,也就是你現在的丈夫。也許并不是你的丈夫一定會有躁郁症,也許是你的情感模式出了問題。

真相往往殘酷到讓人難以接受,所以人們付高價請心理醫生來告訴他們實話,但往往聽到真相後又氣憤到不願相信,不願接受。甯肯指責是心理醫生不夠專業,比起承認自己的無能、失敗,還是指責他人更容易一點。

看上去多複雜、多難搞的婚姻迷宮,其實都有着相對應的情感模式,很顯然格蕾絲是非常擅長找到那把鑰匙的人。

這裡必須得贊揚下女神的演技,在《大小謊言》中,她是灣區慵懶迷人的全職太太,她是需要心理醫生指點迷津的那個人,在心理醫生指出她和丈夫之間是否存在家暴時,她仍然逞強的不願承認,認為她不是弱者,她也還手,隻是之後粗暴的性愛讓她難以接受。在真相面前,妮可扮演的瑟萊絲特緊張、抗拒、痛苦,不願承認自己是受害者。但最終,在咨詢師的包容下,她回顧了他們的婚姻曆程,意識到這就是家暴。 然後,淚流滿面,幾近崩潰。 哭着說不止一次強烈地想要離開佩裡,但當真的想到分開時,心裡卻是撕心裂肺的痛。以前我不覺得妮可的演技有多好,但正是這段表演征服了我。

而在《無所作為》裡,她又化身為紐約客,她是心理醫生,是觀察别人,給出别人建議的那個人。妮可扮演的心理醫生的感覺仍然非常到位。可能因為妮可基德曼的父親本身就是一位精神科醫生,也是一位大學教授,她的父親曾經為很多人做過心理輔導。所以妮可這幾年參演的美劇都有着心理學的背景和元素。

什麼是紐約客?正如劇中一個精英律師媽媽的說法:這可是紐約,在紐約卻不忙得要死是種罪惡。

我們以為多大的罪惡,不過是一個底層的年輕媽媽在送完兒子上學後,坐在學校對面的長椅上發了一會兒呆而已。而這被紐約上東區的精英媽媽認為,你看她既沒有拿本書,也沒有忙得團團轉,而隻是幹坐在那裡,真是罪惡。

紐約上東區的家庭,每個人都忙碌有序,見縫插針,多線程處理各種事務,但還保持着光鮮體面,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

我們是否都生活在自帶濾鏡的泡泡裡,而有些真實的事卻被我們自動忽略了

上東區的富人家庭,自然夫妻雙方的工作都很體面,格蕾絲應該是從小過着小公主般生活的那類幸運女孩,自己是小有名氣的心理醫生,丈夫喬納森是一位兒童腫瘤專家,兒子上的是需要考量和篩選父母收入、家世、職業和教育經曆的私立名校。

一個是心理醫生,一個是兒童腫瘤專家,這意味着兩人的工作都是壓力極大,對身心和情緒穩定都有極大考驗的工作。

喬納森每天面對的都是身患癌症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對于他們來說,醫生是像神一樣的拯救者。而每個醫生都想盡全力去救治自己的病人,但最終的結果也往往是無力回天。喬納森會參加自己每個病人的葬禮,參加自己病人的葬禮,會是種什麼樣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外界眼中,喬納森是位極有愛心的醫生,他富有同情心又幽默,不是那種冷冰冰告訴孩子父母,你的孩子會死的那種醫生,也曾登上過著名雜志。專業、敬業、富有愛心,這也是格蕾絲對丈夫的印象。

所以,當丈夫回到家中,情緒稍有波動時,格蕾絲是很體諒和照顧丈夫的。

但在同事的眼中,喬納森卻是另一種模樣。他喜歡并且非常享受被小病人的父母當成神一樣的存在,他享受着這些人對他的迷戀、崇拜和矚目,這在某程程度上助長了一種極其不健康的自戀和膨脹,于是,當一個七歲小男孩的年輕、美貌又脆弱的母親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出軌了。無論是職業規範、道德還是婚姻,他都破了忌,犯了錯。

格蕾斯作為一個心理醫生,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就是能夠傾聽、觀察她的客戶,并且無論對方是怎樣的人,她都要接納對方并與之共情。這樣長年的職業生涯使得她看上去非常的善解人意,無論對方多麼不合群,她都能夠找到一個合适的理由去理解對方的行為,使對方放松下來。

所以,當一個格格不入的闖入者埃蓮娜到來的時候,即使其他的媽媽們都表現出了疏離和不可理解,格蕾絲仍然釋放了最大的理解和善意,甚至當埃蓮娜在健身房的浴室故意一絲不挂的祼體出現在她面前時,她仍然保持着克制和禮貌。

我并不是說格蕾絲有什麼不對,而是一個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有時候過于善解人意和體諒對方,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麻煩和痛苦。

比如,格蕾絲對于丈夫的理解是:他和原生家庭不睦,小時候養狗造成了創傷,每天的工作壓力極大,病人的死亡也是一種創傷和瀕臨崩潰的體驗,這些都使得她對丈夫充滿了憐惜和愛的光環,而忽視了很多本應引起警覺的真相。

而喬納森卻對妻子的軟肋了解得更加精确,他知道說哪些話會逗她開心,說哪些話能夠馬上讓她對自己憐惜,甚至在當他被作為殺人嫌疑犯抓起來之後,他仍然能夠牢牢抓住如果兒子有一個殺人犯父親,這對孩子将有多不利的影響,而讓明明已經知道他出軌,并且還在外面有一個私生女的妻子心甘情願的拿錢出來為他請最好的律師,搜集各種證據來辯護。

并且,丈夫還能夠利用格蕾絲和父親之間的隔閡,順利向老丈人借出巨款,既能瞞住老婆,還讓老丈人感激涕零,感謝女婿給了他一次幫助女兒的機會。這可真是扮豬吃老虎啊。

即使曾經的朋友 、自己的父親,喬納森的前同事都在提醒格蕾絲,不要相信他,遠離他,保護好自己和孩子,而格蕾絲仍然執意地相信丈夫,是那個女人在糾纏他,或許是那個女人有強迫症,她瘋狂的愛上了能夠拯救自己孩子的神,所以幹出了很多瘋狂的事。

心理學上認為,當遭遇伴侶背叛之後,會産生幾個階段:悲傷、憤怒、否認、恐懼、适應、孤獨、友誼。

在最初的悲傷和憤怒過後,因為被背叛的情緒實在過于痛苦,而人的心理機制又非常的巧妙,它隻讓我們感受到自己能夠承受的痛苦,這樣我們就不會崩潰,難以承受的痛苦就被放在了“否認的袋子”中,要等到我們足夠堅強,能夠承受這份痛苦時才會被釋放出來。

...

你看,即使是心理醫生,也仍是凡人,隻不過,作為格蕾絲,她應該會對自己的情緒和心理有洞察力,相信在以後的劇集中,會有她慢慢走出來,認清真相的劇情。(當然,如果編劇安排是她有人格分裂,是第二人格殺人的話,那就是另一種劇情走向了。)

《無所作為》值得一看,如果說硬要挑女神一點毛病的話,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女神可能針打得稍有點多了,側顔無敵,非常美,但就是有點僵了,甚至有點影響到她的微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