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電影最難的類型是什麼?

要Sir選一個的話,毫不猶豫:

犯罪片。

尺度,審查,還有各種你我皆知且糟心的七七八八……

讓罪惡,往往淺嘗辄止。

讓觀衆,總是意猶未盡。

11月,終于等來一部。

期待的理由很多,但Sir看中的是它最硬一項。

國産犯罪片最缺的——故事。

《你是兇手》

...

...

韓味

Sir曾經說過——類型片,韓國電影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老師”。

《你是兇手》目前來看,有着明顯的韓國犯罪片氣質。

片名:你是兇手。

但仔細看另一版海報,那些夾雜在主演中,沒有面容的背影:

...

Sir更傾向于另一種讀法:

兇手,是你。

聯想到什麼?

對,《殺人回憶》。

宋康昊神來一筆,最後面對鏡頭的凝視。

曾經震撼人心的無聲控訴,終于在十五年後,被成功破獲,真兇面目世人皆知。

...

《你是兇手》同樣。

故事——跨越時空,尋找兇手。

案子——塵封十年,完美犯罪。

十年前,白蘭(宋佳 飾)的女兒鈴铛被人綁架。

綁匪要求:四十萬,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

重案組警察陳浩(王千源 飾)負責。

經驗老道的他,這次卻被綁匪按在地上摩擦。

數次交鋒,屢屢失守。

最終,綁匪精準計算好警方部署,混入人群,拿錢走人。

...

更可氣的是,白蘭明明都給足了錢,換來的,卻是女兒的慘死。

警察蒙羞,受害者人财兩失。

隻有兇手,逍遙法外。

如果案件停留在這,後面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

警察、受害者,拼命報仇,逆風翻盤。

一個及格劇本完成。

幸好,《你是兇手》的野心不止于此。

什麼比一樁完美犯罪更可怕?

——完美犯罪的複制品。

十年後,一起新的綁架案。

但每個環節,都似曾相識。

受害者,又是女孩:

退休中學老師李愛軍(馮遠征 飾)的外孫女,被人綁架。

...

綁匪條件,又是四十萬。

...

甚至。

作案手段,敲詐手法,都一模一樣:

同款變聲器;

電話一定在警察定位成功前一秒,挂斷;

最後,混入人群拿錢走人……

...

...

如俄羅斯套娃般,每一環,無縫連接。

兇手再次出現,隻是為了挑釁,為了疊加仇恨嗎?

絕不。

兩次無懈可擊的犯罪形成完美閉環的背後,是一次對人性的精準打擊。

Sir就說一個疑點。

40萬。

不少,也不多。

面對自己的孩子,不論是白蘭,還是李愛軍,都會毫不猶豫給出這筆錢。

還有。

十年過去,兇手就不考慮通貨膨脹?

顯然,兇手要的不是錢。

...

兇手想要什麼,Sir不知道。

但Sir能看出,當這個無法用邏輯推算的數字,再次出現在當事人耳邊時。

狠狠壓住了他們敏感的神經。

結果可想而知——

欲望開始扭曲,仇恨即将競走。

...

至此,故事已遠超“及格線”——

叙事結構的循循善誘,悄悄逼出了人物在故事以外的暧昧與混沌。

講到這,肯定有人覺得熟悉。

Sir也是時候請出它的“老師”。

《你是兇手》翻拍自2013年的韓國經典犯罪懸疑電影《蒙太奇》。

豆瓣3萬+人打出8.0,超過86%犯罪片。

...

電影的設計、詭計,被譽為“幾乎完美”。

結構、反轉、情節,标準韓式冷硬派劇本。

...

顯然,《你是兇手》是國産犯罪片的一次“師夷長技”。

但你要問了。

老故事,為什麼還要看?

Sir同意,單純複制沒意思。

期待,恰恰因為——

它在“師夷”的基礎上,讓人看到了“制夷”的可能。

...

國味

《你是兇手》的一大亮點,在選角。

如果說故事是撐起電影的骨架,那演員就是決定電影質感的血肉。

三個名字,個個重磅:

王千源,宋佳,馮遠征。

不說犯罪片,這陣容放在當下國産片都是一個絕對過硬的陣容。

Sir說它選得好,不僅因為實力。

更因為這三位,都曾在中國故事裡留下過标志性角色。

王千源和宋佳,都是表現受害者的天才。

前者,擅長演小男人的虛張聲勢。

《鋼的琴》裡,陳桂林日常被偷肉之後的罵罵咧咧。

...

《繡春刀》裡,為了千戶身份,放不下架子但又唯唯諾諾的明朝公務員。

...

宋佳,同樣具備高辨識度的戲路。

被壓抑的中國女人。

帶有病态的情緒化,和頹廢中的優雅愛憐并存。

《蕭紅》裡的蕭紅,《師父》裡的師娘趙國卉。

都帶有一種頹廢的美感。

...

...

更别說之後《風雨雲》中的林慧。

...

...

馮遠征更不必說。

看臉就能激發我們的童年陰影。

...

△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你是兇手》中,三人都準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看王千源,幾個表情就夠——

偶遇兇手的錯愕。

...

大雨中的喘息。

...

以及十年追兇失敗後的頹然和爆發。

...

寥寥幾筆,我們就能看到重壓之下,陳浩從忍耐,掙紮,到放棄的心路曆程。

那張不堪折的臉,寫滿了小人物面對失控的窘迫。

再說宋佳。

好演員≠能夠演好所有的角色。

但能夠發現自己擅長的類型并且演到極緻,一定是好演員的做法。

本片中,一個痛失愛女,心願未償,又罹患肺癌時日無多的女性角色簡直就是為她量身打造。

一個動作,抽煙。

不同于以往作品裡抽煙的美感。

《你是兇手》裡,患上了肺癌的白蘭抽煙,展現出的是殘酷,冷峻,是自暴自棄。

怨和怒,交織。

...

加上全片都是臉色蒼白的病态妝容。

宋佳飾演的白蘭代表了一種一頹到底的挫敗感。

預告片裡也有一場印象深刻的對手戲。

白蘭責怪陳浩沒抓住兇手,陳浩激動地辯解。

她發怒了。

但,注意白蘭的眼神。

是怒火,還是絕望?

...

明顯是後者。

于是,後面一系列動作:

打翻藥盤,怒吼,扯吊瓶……

...

...

...

看似暴躁,實則可憐。

因為你知道,她不是在恨陳浩,而是在恨自己。

宋佳的表演,始終帶着一絲自毀的美。

最後,馮遠征。

一個場景——

他弄丢了孫女,卻在驚慌之中牽錯其他孩子的手。

結果,被所有人誤認為人販子。

...

戲骨就是戲骨。

僵硬的表情,失焦的眼神。

瞬間的“表演”,幾乎已經凝練成角色的本能,傳遞出難以自制的痛苦。

就算隻看表演,Sir覺得這票也買得值了。

...

人味

什麼是好的犯罪片?

在Sir看,不僅在故事精彩程度,演員完成程度。

更取決于“犯罪”的外延。

——罪的滋生,折射出多少藏匿于秩序之下暗湧的焦慮。

韓版電影中,有一個貫穿全片的關鍵線索:

訴訟期。

在韓國法治系統中,無論多大的案件,過了訴訟期,即便抓到兇手也沒法起訴。

比如Sir開頭提到的《殺人回憶》,前段時間真兇找到後,警方卻說由于該案已過訴訟時效,很難對這名嫌犯進行處罰。

但這條線索于中國無效。

怎麼辦?

《你是兇手》找到了一條更适合中國社會的線索:

孩子的生命。

隻要孩子還活着,人的欲望就藕斷絲連。

...

原版,用犯罪指向人們面對制度的焦慮;

而中國版改編,則更赤裸——

它指向中國社會的“親情焦慮”。

一切為了孩子,是我們長久的信條。

預告中,Sir對兩個場景印象深刻。

脫下警服的陳浩,落魄到賣魚為生,在十年間苦苦追兇毫無結果後,不得不接受現實,一把火燒掉了曾經的努力。

...

失去孩子的白蘭,幸福生活破滅,沉迷煙酒,罹患肺癌,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

...

三個主角,都面對孩子消逝帶來的巨變:

無法保護孩子的警察,失去尊嚴與聲望;

母親,失去骨肉;

老人,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

所以,調查過程,“兇手是誰”根本不是重點。

他們共同面對着一個問題:

為了孩子,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受害者白蘭和李愛軍,旁觀者陳浩,都需要面對這一層思考。

...

不同的人,終究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Sir不想劇透。

因為相比于角色,電影對觀衆提出的問題更加紮心——

為了孩子,我們還有什麼可以犧牲?

還是焦慮。

當我們看到片中人一次,兩次為孩子賭上所有。

又一次,兩次,束手無策時。

...

看他們在大雨中的追逐,懸崖上的踉跄,最後隻落得一個長籲短歎,一臉敗相時。

為了孩子,有的死,有的瘋。

...

這不正是我們當下的錯位?

——一句“為了孩子”,其實包裹了多少畸形的期待和自我投射。

害怕孩子吃不好,穿不暖。

害怕孩子沒有好環境,好空氣。

害怕孩子上不了好學校,交不到好同學。

害怕孩子考不出好成績,找不到好工作……

想方設法,“為他們好”

無論這“方法”多麼荒誕——

...

△ 量子波動速讀培訓班

...

△ 防走神頭環

看到沒。

展望現實,我們甚至比電影中的角色更想找到“兇手”。

更想複仇。

但。

我們要找的,是兇手嗎?報複的,是仇恨嗎?

Sir認為,這才是《你是兇手》這個中國故事真正想戳破的真相。

能否完成,要看成片。

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一部好犯罪片該有的野心——

當你以為前方隻是一面弧度錯綜複雜的哈哈鏡。

誰知。

你看到的,正是鏡裡扭曲的自己。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