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這個才是松子的人生。

...

這個不是。

我最近常在想,人類的安全感到底來自于哪裡。

同事們讨論,我們一生是不是要以擁有一套房子作為奮鬥目标,大家覺得我想一輩子租房住的想法,那是太天真。

被生活迎面而來的耳光呼到耳鳴之後,人類需要一個洞穴來舔舐傷口,他們說,這是我們為什麼擁有一套房子的理由。

我想想覺得也沒錯,可又說不上為什麼,總覺得哪裡不太對。

我爸媽旁敲側擊想幫我買一套房子,為了照顧我脆脆餅一樣的自尊,還美其名曰是一種投資,讓我免費住兩年之後他們養老用。被拒絕得狠了,我爸咬牙切齒罵我:

“你要是這輩子都前途未蔔有套房子好歹你有瓦遮頭啊!”

我爹媽在體制内規規矩矩了一輩子,我的工作對于他們而言總結起來就叫“離經叛道”,我奶還悄悄問過,萬一老家拆遷了,得來的錢能不能買我一份穩定的生活。

我不能告訴他們我的自尊和安全感不靠一套房子支撐,它們太貴,塵世裡的東西買不起。

我不能這麼說,因為是他們的甘于安穩平凡,養活了我的清高驕傲。

我說着最剛的話卻活得像個鹌鹑,硬擠在小孩子的世界裡掙紮着不肯長大,揮霍着任性和恣意到最後一秒。

于是所裡的小姐姐要去中學講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前在所裡試講,問我們:

“在學校裡如果有人打你怎麼辦呢?”

我答:

“打回去啊。”

你看,我就是這麼任性又霸道,沒被誰絆倒摔在泥裡之前,我就要大搖大擺橫着走。

所以我不太能理解松子這一輩子。

太抓馬了。

所以幾年前我見到有人循環播放《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哭到崩潰的時候,我是很迷茫的。

沒有人愛你你就好好愛自己啊,怎麼能把人生都托付在别人身上呢??

那個時候我這麼想。

可是生而為人,要是沒有低到塵埃裡的一刻,又怎麼會明白愛為何物?

能眼高于頂的批判别人過得太沒意義太沒骨氣,不過因為自己正被某個别人高高捧在頭頂上而已。

隻不過風水輪流轉,日子久了你也會有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時候,早晚罷了。

成年人最無用的東西就是驕傲,不過好在,遲早會有被擊破的一天。

到那一刻,再回頭看松子,不知道你會不會像我一樣忽生悲憫。

這個姑娘的一輩子,荒腔走闆亂七八糟,再加上奇特的拍攝手法,搞得她在人生的每一個節點,都讓人産生啼笑皆非的錯覺。

可真相哪有什麼好笑,那是滿含血淚的一地雞毛。

她何止是運氣不好那麼簡單,她簡直就是“背到姥姥家”這個門派的天選之子...

從小被病弱的妹妹搶走父親的愛,就學做鬼臉讨好父親;長大當了老師被偷東西的學生擺一道,就脫衣服讨好教導主任;作家男友窮到家暴她,她就跑回家跟弟弟要錢讨好男友;再後來跟擺了自己一道的學生談戀愛都已經匪夷所思了,好容易等到那家夥坐了牢,還傻兮兮的等人家出獄,用一個抖M真是形容不了她,得好多好多個才行。

我從最開始好想問她一句為什麼,到後來隻想說一聲,辛苦了。

《都挺好》大火的時候,我看到過一段評價蘇明玉的話:

好想看着蘇明玉被捂暖,被生活的俗世的點點滴滴捂暖,從心底一小塊一小塊的捂暖,想看着她安然入睡,酣然大醉,想看着她允許自己愛一個人,放心被一個人愛,想看着她一生想得到的也許無法得到的,父母之愛,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涓涓回流。

想看見她回家。

想有個聲音跟她說,“你吃苦了孩子,不用還了。拿着吧,這些愛是你的,都是你的。”

隻是,蘇明玉最後得到了,松子卻沒有。她原本擁有的,也已經被弄丢了。

爸爸愛她,可是她逃家多年,最後得到的也隻剩一本寫滿了“松子沒有消息”的筆記本;家暴她的男友是真的愛她,可到最後留給她的也隻剩雨夜裡馬路上的一灘肉泥,再加上一句血迹斑斑的遺言: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句話被好多影評人吹到天上,一個兩個都說能看出點什麼禅意。這句話其實算是難得,人類能承認自己朝秦暮楚懦弱為善虛榮貪婪的本性,真的挺難的。

可是我有個疑問哈,這話的意義在哪?

能讓她被家暴的傷口愈合?

能讓她重新當回老師擁有安穩人生?

能讓她不要孤獨終老被小孩子們打死在路邊?

如果都不能,那這句不疼不癢的話,有他媽的什麼用。

可是這樣的人生她不是沒有反抗過的。

混混床伴騙光了她的錢,她就殺了他,這是她這一生最激烈的反抗了,還遇上了一生裡最有溫度的人。

她一輩子周旋在各個男人中間,每一個都讓她委屈,就理發店那個我都忘了他叫啥的樸實大叔對她好,卻還沒得到個好結局。

她在酒吧碰到他那天,他沒問她來處,她被警察帶走那天,他也沒問她歸途。

松子在牢裡學了一身美發的本事期待着和樂溫暖的往後餘生,她以為她終于把日子看到了頭。

出獄前獄長問:“你等着的那個人,他有來看過你嗎?有一次嗎?”

那是局外人憐憫的提點,可她沒聽進去。

她非要回到那個理發店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才肯死心。

你看,這就是她反抗的結局。

于是豆瓣裡最高贊的評論說:

她不明白人生失敗的根源,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舍棄自尊來博得并不值得擁有的,所謂愛。

她太敢付出了,因為太怕寂寞了。

這當然不是錯處,隻是,到底不算值得。

一個人住之後對孤單的感覺特别明顯,連我媽都覺得應該給我養隻貓,好歹家裡不會隻有我一個活物,可是哪怕孤單,我也還是不敢。

我沒有松子的勇氣和強大,不敢走錯了路就把歧途當歸途,于是就隻能這樣清醒着孤獨。

也說不清是哪一種活法更精明,或是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