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書影君


原創 | 書影君

香港,某貧民區。

房産中介盧偉文(吳鎮宇 飾)一家三代五口,擁擠地居住在一套在不足70平米的房屋中。

這一天,全家人圍坐在客廳餐桌前,正在召開家庭"還房貸省錢報告大會"。

...

坐在輪椅上的父親(張達明 飾)說,"我一周都在吃過期面包,省了100元。"

女兒說,"我用青瓜西紅柿代替洗面奶面膜,省了美容費500元。"

兒子說,"我沒有買新款IPHONE,省下了9000元。"

妻子淑賢(袁詠儀 飾)說,"姐妹們都去泰國五天四夜旅遊,我就玩失蹤,省下了4500元。"

盧偉文說,"我這個月業績增加了兩倍,所以家用沒問題了!"

...

接下來,盧偉文在小黑闆上邊記邊自言自語道:"已經還了15年,再有20年,房貸就還完啦!"

此時,樓上,賣豬肉的鄰居"豬肉佬"又開始剁肉餡,菜刀砍案闆震天響,吵得父親心髒病要犯;樓下的老煙鬼又在偷偷抽煙,二手煙嗆得女兒犯了鼻炎。

臉色越來越難看的妻子淑賢,大叫一聲"我受不了啦",甩下筷子憋悶地沖回了卧室。

這幕雞飛狗跳的場景,是香港影片《家和萬事驚》中開頭的一幕。

...

影片根據張達明1993年獲獎劇本的舞台劇《亞DUM一家看海的日子》改編,邱禮濤導演,于2019年春節檔上映。

01

整部影片,色調濃郁複古,場景幾乎都是在逼仄狹窄的香港式"筒子樓"裡發生的。

半謝頂、大肚腩、黑眼鏡,皺巴巴的格子襯衫加斜跨的公文包,盧偉文是一個遭遇中年危機的典型老男人。

...

他背負着長達25年的房貸,女兒青春期整天談網戀;兒子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賴在家中玩音樂;老爸身患重病,整天在輪椅上需要人照顧;而妻子又是更年期加躁郁症。

全家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全都壓在盧偉文的肩膀上。

盧偉文絲毫不敢松懈,更不能發脾氣情緒失控。因為他知道,自己是這個家庭的支柱,若他的精神垮了,這個家也就垮了。

唯有用沉默和壓抑,來抗衡這令人絕望的生活。

...

妻子沖到樓上,與剁餡的鄰居"豬肉佬"大吵,盧偉文沉默地站在一邊,低頭不語。

對他來講,陪妻子上樓來是責任,但要一起吵架他已經毫無力氣了。

樓下因拖欠借款被房貸公司逼迫騰房的孤兒寡母要自殺,盧偉文擔心這會讓自己的房子貶值,隻好先借給對方錢來還欠款,還惹得妻子發脾氣要離家出走。

女兒和兒子整天吵架,哥哥希望妹妹早點嫁人搬出去,讨厭爺爺這個老東西煩人,而盧偉文的老父親一天也糊裡糊塗,連藥也經常吃錯。

...

盧偉文隻能在家人彼此的矛盾中充當和事佬,連哄帶騙、好言相勸。

忍讓、遷就、躲閃、懦弱、讨好。

這些詞就是盧偉文這樣的中年男人日常寫照。

...

中年的盧偉文,如同一隻被抽掉脊梁骨的無脊椎動物,匍匐在生活的泥濘中,為了家人,一拱一拱地拼命向前爬行着。

網絡上曾經流傳着一個視頻,南京一個陪客戶喝醉酒的男人,醉倒在地鐵站,當妻子匆忙趕過來之後,這個男人抱着妻子失聲痛哭:"寶寶,對不起"!

...

這種因生活所困而壓抑許久的情緒爆發,哪一個中年男人沒有遇到過呢?

沒有在深夜裡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

02

盧偉文之所以努力拼搏,就是為了有一套房子,而他認為,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定要擁有自己的産業。

隻有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一家人的聚合,才能稱之為一個家庭。

...

影片在展現盧偉文全家一地雞毛的殘酷現實時,無聲地探讨着一個嚴肅的問題:"家"和"房子"之間,到底有多遠的距離?

2018年,香港人口突破730萬,而人均居住面積隻有不到15平方米,大約20萬戶家庭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

...

話劇《亞DUM一家看海的日子》舞台照

香港聚居最多城市貧民的地方有兩個,油麻地與深水埗。這裡大量存在着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貧民住宅區。

房屋面積狹小,居住環境惡劣、垃圾遍地、絕望彌漫在這裡的每一寸土地。

...

作為一名房産中介,盧偉文每天的工作,就是把這樣沒有窗戶鄰居雜亂的房屋,推銷給同樣沒有多少錢租房的客人。

盧偉文盧偉文貸款25年買來的這套房屋,同樣擁擠狹窄。

盧偉文的兒子和父親,睡在一間小屋的上下鋪,盧偉文兩口子的房間"一進卧室就是床",而女兒也居住在一間狹窄的側房。

人一旦身處擁擠的環境中,心情會變得極度糟糕,所以盧偉文一家"一個月要吵20幾次架"。

...

兒子叫爺爺老不死的,女兒嫌哥哥每天把音響開的超級大聲,影響她的學習,而爺爺每天總是半糊塗半清醒地要吃要喝唠叨不斷,妻子則煩躁無比地抱怨不停。

但就是這樣一所房子,盧偉文卻充滿自豪,因為在從他家的窗戶望出去,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海灣。

雖然,這樣的海景,已經被逐年增多、越蓋越高的樓房,遮擋的沒剩下多少了。

盡管如此,這依舊是盧偉文一家最為自豪的居住環境。

...

一家人困在狹小的房屋内,唯有看着窗外,那被高樓遮擋到幾乎看不見的海景時,全家人的浮躁壓抑的心情才能放松下來。

似乎那片海,是他們煩躁心靈的鎮靜劑。

用盧偉文的話來講,"隻有在這個窗口,我們才能有些許的舒緩,才能忘掉家中每天的嘈雜"。

但是,一大塊突然豎起來的廣告牌,徹底擋住了那片全家人心靈寄托的海景,最後一點希望被徹底遮蔽,全家人被困住了。

...

而盧偉文這一次終于不再選擇忍受,他決定要抗争!為了那片全家人賴以寄托希望的海!

...

在這長期而漫長的抗争過程中,香港政府職能部門低下僵化的辦事效率、一些小市民"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被影片同樣無情地嘲諷了一番。

03

這部《家和萬事驚》,雖然片名俗套,但卻用舞台劇的風格,展現了香港底層市民無奈的現實處境。

更将青年人的就業壓力、中年人的中年危機、老年人的養老之痛,都赤裸裸地展現了出來。

...

劇中有一幕,盧偉文因為四處求告無門,始終無法拆除阻擋自己家窗戶的廣告牌,又與租客發生了沖突,導緻情緒崩潰。

他在推着父親路過一座大橋時,突然抱住父親失聲痛哭:"我撐不住了,這個家撐不住了"!

蒼老的父親無力安慰自己的兒子,突然試圖翻身跳下橋去自殺,好換來保險金,為兒子減輕生活的重壓。

盧偉文苦苦勸阻,但他阻攔父親自殺的理由,卻是"這裡都是攝像頭啊,我會坐牢的"。

...

言下之意,若沒有攝像頭呢?

生存的重壓之下,人心究竟可以把道德堅持多久,我們誰也沒有膽量測試。

劇中還有一幕,盧偉文的父親突發急病被送到了醫院。

為了讓昏迷不醒的父親早點醒來,盧偉文想出一個主意,讓家人不停地說刺激的話,以便将父親刺激蘇醒。

...

兒子說,"老東西你趕快去吧,我想自己有個房間啊。"

兒媳說,"公公,我照顧了你那麼久,也該休息一下了,你走了,我才能出去做事補貼家裡。"

盧偉文則說,"老爸你不要拖泥帶水啦,要死就死,醫院很貴的,我還要上班還要還貸,我沒有時間陪你啊。"

這些話,本來是劇中演員們的正話反說,但卻偏偏道出了現實中的殘酷真相。

那些家有長期患病老人的子女,在時間、精力和經濟的三重重壓之下,内心同樣有隐秘而又說不出口的心理。

...

那麼殘酷,又那麼現實,令觀衆不忍細想,又無法不去細想。

04

有時候我在想,什麼樣的環境,才代表着被稱為"東方之珠"的香港?

是燈火璀璨的維多利亞港?

是太平山、淺水灣蓋滿豪宅的富人區?

還是聚居城市貧民擁擠混亂的深水埗和天水圍?

...

一座城市的靈魂,往往潛藏在最為隐秘的黑暗之中,羞于示人,卻最為真實。

有時候我還在想,什麼樣的影片,又代表着香港電影?

一直以來,說起香港影片,觀衆第一反應就是警匪片、武俠片、搞笑片。

...

影片《籠民》劇照

但在幾十年的香港電影史上,一直都有一股微小但堅持的力量,試圖将香港電影從警匪槍戰、飛天女俠、無厘頭搞笑的刻闆印象中拉出來。

并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那香港市井平民庸常瑣碎甚至不乏絕望的現實生活。

...

影片《天水圍的日與夜》劇照

從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到黃進的《一念無明》,從張之亮的《籠民》到羅啟銳的《歲月神偷》,反映香港底層市民命運的現實主義影片,越來越多地湧現。

...

這種轉變,或許與香港近二十多年的變化有關,但更多地反映了香港電影人在香港電影沒落的大環境下,對于電影藝術中人文關懷功能的堅持與執着。

畢竟,電影不但要為我們展現一個虛幻的世界,也應為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