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

就标題字面意思:

我被王俊凱的粉絲舉報了。

前幾天,Sir收到平台發來的一條投訴消息。

投訴對象:我承認小看了易烊千玺

...

Sir先一懵。

再過了一遍腦子。

意識到,應該被飯圈集體“反黑”了。

果不其然。

...

一般遇到這種涉及舉報、投訴的情況,Sir都會先三省吾身,嚴肅對待。

絕對不會笑!

......除非忍不住。

...

但這次,Sir覺得不能笑笑就算......

如果再不嚴肅對待,我們每個人,遲早都會遭受這種威脅。

...

先來回應這場“反黑行動”。

本次行動,統一理由如下——

為博取關注,傳播不實信息,字眼敏感,故意博眼球,誤導網友,重傷藝人,扭曲事實,給藝人王俊凱造成很大傷害。負能量言語、惡意造謠影響惡劣,拒絕網絡暴力虛假傳播惡意中傷,請予處理。謝謝。

...

△ 圖片來自@王俊凱反黑組

簡單總結這段話,就四個字。

惡意造謠。

微博配圖還标注了具體“涉黑”段落,就是這一段——

2015年,TFBOYS紅遍兩岸三地,應邀參加《康熙來了》的錄制。

當時16歲的王俊凱,手裡握着張藝謀《長城》皇子一角。

這對還沒有成年的少年來說,無疑天降榮耀。

王俊凱喜形于色。

???

這段話有什麼問題?

我們一句一句捋捋。

少年成名,年僅16。

參演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就能與國産電影數一數二的大導(張藝謀)合作。

稱其為“天降榮耀”,不過分吧?

而喜形于色來自哪?

《康熙來了》之中,蔡康永問:“俊凱去演戲這件事情,是導演有覺得你可以表演了是不是?可以揣摩皇帝的心情?”

王俊凱是這麼回的:

有可能覺得我的外貌

長得可能比較

符合皇帝

...

...

...

這表情,稱之為“喜形于色”,也沒問題吧?

Sir得承認,确實存在一處事實錯誤:Sir将王俊凱在《長城》中皇帝的角色,記成了皇子......

除此之外,哪裡與實情不符?

至于涉嫌“對藝人王俊凱造成傷害”?

Sir左想右想,難道因為這張《騰訊娛樂》對王俊凱的專訪标題截圖?

...

但這話明明就出自王俊凱之口。

...

該專訪中,記者也提到王俊凱身上就是有一股少年才有的心氣。

更有趣的是,演完這場戲的時候,不止張藝謀的誇獎讓他感到開心,他還覺得自己“特别偉大”。多麼孩子氣但又是多麼原始真摯的驕傲啊,真的是少年才有的心氣啊。這一刻,忽然有點明白,眼前的這個少年為何擁有如此多的媽媽姐姐粉了。

對照上下文,Sir無非想說兩種特質——

一種是易烊千玺,超出年齡的沉着、老練;

一種是王俊凱,符合年齡的直率、張揚。

兩種特質,如果非要較出高下,确實前者更罕見,但這罕見背後,如Sir後文所言:

“(一個少年)沉默背後,他一定殺死了大部分本該屬于這個年齡的意氣用事。”

這不就是Sir前文提到的,“成功背後的苦澀”?

坦白講,批評明星藝人的話,Sir再狠的都講過。

但這一次,明明車速不快,還被追尾。

撞上Sir的,是哪顆敏感,虔誠,需要ICU重症監護的玻璃心?

這麼容易碎,這麼随便紮。

動不動就是被造謠,被中傷,被侮辱。

動不動就要投訴,舉報,封殺。

...

把話說直白點。

你們真的打心底認為Sir“惡意造謠”麼?

——還是因為我僅僅說了你們不想聽的話?

不中聽。

包括一切非贊美我們家idol的評論。

誰說了,誰就是收錢黑心營銷号。

更何況還“拉一踩一”。

簡直全家死絕也不解心頭恨。

...

...

...

Sir就納悶了。

這就是你們愛護idol的方式?

扣帽子,潑污水。

統一指揮、統一教學。

連文案都準備好了,等着用成群結隊Ctrl+C、Ctrl+V的舉報碾壓别人。

...

...

舉報。

坦白講,Sir也慫。

但這個慫,不是怕。

是敬畏。

對導向,對價值,對公正的敬畏。

而這敬畏,不僅指向“舉報對象”,也該反向約束每一個“舉報人”。

舉報不是你宣洩情緒的按鍵。

被舉報的,通常屬于違法、違紀行為,一旦審查屬實,當事人要承擔嚴重的後果(刑事舉報後,當事人會接受監管、審查,可能被行政和法律問責)。

一句話,舉報不是鬧着玩的。

去年那檔醜事你們忘了?

部分王菊粉絲直接向文化部舉報整個《創造101》選秀比賽。

理由:“楊超越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的:“請求對其予以制止和打擊!”

騰訊視頻熱播的選秀節目《創造101》,選手楊超越毫無實力,靠各種低俗手段搏出位。作為一項影響力巨大的節目,又在假期播放,勢必影響到很多年輕人。楊超越的存在就是不正确影響力的存在,是違背中國古往今來努力才有收獲定律的存在,也是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請求對其予以制止和打擊!

部分楊超越粉絲以牙還牙,端出了“玷污曆史文化名人”的罪名。

目的,也是“請求對其予以制止和打擊”。

騰訊視頻熱播的選秀節目《創造101》,選手王菊及粉絲群體自稱陶淵明,通過惡搞的方式吸引眼球,刷屏網絡,這種玷污曆史文化名人的行為影響十分惡劣,網絡上憤慨極大,這種方式不僅混淆視聽,更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請求對其予以制止和打擊。

...

别以為這是個案。

荒誕比比皆是。

就在上個月,網劇《穿越火線》公布雙男主的陣容:鹿晗、吳磊。

偶像準備開工,有的粉絲卻急眼了。

很多鹿晗部分激進粉絲表示不能夠接受“雙男主”的模糊說法,“我家鹿晗必須是第一番位”!

于是。

便再次發動群衆,組織力量......舉報網劇《穿越火線》。

...

為了偶像名聲,不惜踹翻偶像飯碗?!

更讓Sir迷惑的是——

也是上個月,@人民日報 發文,批評偶像流量數據造假。

除了指出“星援”App存在非法盈利。

并且,點名了蔡徐坤的“轉發量過億”的造假問題。

...

要論狠,還是微博控評反黑黨。

要論最狠,還是這部分ikun。

@蔡徐坤數據站控評組 直接将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的評論區設為了行動目标。

反黑,反到了《人民日報》地盤上。

一邊舉報一邊點贊,隻點贊,禁樓中樓

...

這一波又一波的惡意舉報,浪費的不隻是相關工作部門的工作精力。

更重要的,是消解了公權力本身的權威性。

...

再把話說的直白點。

這種行為,真的配稱舉報?

今天,提及這種“網絡舉報”,許多媒體,自媒體都會以《聞香識女人》為例。

電影中,男主目睹了一起捉弄舍監的惡作劇,但在校方要他舉報時,他卻選擇沉默。

如果舉報,将會得到表彰。

如果沉默,便會被開除出學校。

這時,他的導師,弗蘭克中校站了出來,吼出那段足以在影史留言的咆哮。

但我可以告訴你

他絕不會出賣别人,以求前程

……

如今我走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我從不走,為什麼?因為MD太苦了

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選擇了對的路,充滿原則,通往個性之道

...

慷慨激昂麼?

慷慨激昂。

但激昂過後,我們想想,至少男主選擇沉默的,還是事實。

——他的同學确實捉弄了舍監。

而今天的“舉報”算什麼?

事實張口就來。

以目前為各大流量偶像專門設立的“反黑組”為例。

日以繼夜地發動粉絲,提供舉報鍊接。

但隻要點進鍊接。

kao。

原博内容都看不到。

直接一鍵投訴。

...

這算什麼?

這不就是更高級,更隐蔽的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三大特征:

一,充斥盲從和宣洩的煽動性言論。

二,枉顧理性,事實的群體性攻擊。

三,行使“暴力”者完全不知情,或者不在意。

是不是和他們的行為無縫重疊?

唯一的區别是,網絡暴力者好歹是“自己動手”,而你們,無中生有捏造罪行,前後邏輯含糊不清,成群結隊琢磨着怎麼借刀殺人。

...

...

當然。

Sir知道你們不會承認。

Sir也不指望一篇文章可以敲醒多少人。

但Sir還是要說。

目的,不是反擊,也談不上警醒。

能且隻能勸告。

作為一個影評人,Sir想推薦給你們一部電影。

一部傑作。

來自美國,被中日俄國多次翻拍,幾乎每個版本都有8分+,原版更排名豆瓣top250第36名。

一部另類的傑作。

全片隻有一個場景,十二個男人。

對,不是高概念,沒有大場面,甚至連女主角也欠奉,從頭到尾,就是這十二個男人叨逼叨。

——但你一旦打開,96分鐘,一秒鐘都不會走神。

對,《十二怒漢》。

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一場法庭審判。

一名貧民區的少年,被指控謀殺了自己父親。

12名陪審員,要決定一個與他們素未平生的少年,是否會被送上電椅。

在證據、動機不無矛盾的情況下,這12名陪審員,要對少年做出是否“有罪”的審判。

...

理由是什麼?

有人是直覺,“這樣的人我從不相信”。

有人是偏見,“這樣的事總在貧民區上演”。

有人是情感,“這樣的人曾傷害過我”。

——唯獨沒有立得住腳的證據。

他們團結一緻地要将這個孩子送上電椅,他們相信自己貫徹了心中的正義,他們覺得自己爽爆了。

第一輪。

認為少年有罪的,11人。

隻有一人投了反對票。

...

但最後,他單槍匹馬說服另外11人。

不好意思,Sir劇透。

但這電影不怕劇透。

正如豆瓣網友@狄飛驚 所言:

其意義不在于“無罪”的結果,而在于整個辯論過程,那是關于人類和世界的哲學大命題,借助12陪審團之辯,對個人和集體,個人和社會,真相和懷疑,等級和尊嚴,意見和理解,理性和情緒,堅持和盲從,法律和良心,激情和冷靜,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等命題,進行交流和探讨,那是火花四濺的碰撞,直指人心。

《十二怒漢》中,讓Sir印象深刻的,除了種種有理有據的辯詞,還有種種理直氣壯的誣陷。

“我趕時間”“這還有什麼讨論的?”“你這是在浪費時間”。

...

這種措辭,難道不就是今天微博等社交網絡目所能及的——

黑我家idol,舉報了;

說話陰陽怪氣,舉報了;

杠精人身攻擊,舉報了。

這不就是群體暴力的本來面目——

由偏見而來,在情緒中滋長,剜去雙眼、割掉雙耳、所有異見都不聽不看,就是要打倒你。

往死裡打。

而讓我們更憂心忡忡的是。

“相互檢舉,互相揭發”,今天,這一行為已變得越來越輕。

動動手指就能完成。

零成本,無後果。

因為輕,它也就悄悄地,離我們越來越近。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粉絲撕逼嘛,過家家一樣的,想舉報就讓他們舉呗。”

嘶......

當然如此?

這是Sir當晚收到同事的提醒。

...

Sir原來杠杠的問心無愧。

但他說完最後那句話後,坦白講,Sir開始怕了。

怕什麼?

怕舉報被當作黨同伐異的武器。

怕武器被當作不知輕重的玩具。

怕這“玩具”終有一天,走在正義,真相,人性的前面。

像聖徒一樣作惡。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