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時候,武漢雖然已經确定疫情發生,單身在東北的我并沒有在意,趁着《誤殺》即将下線拉着媳婦去看了一遍,并且體驗了一下包場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竟有些後怕。

《誤殺瞞天記》我是看過的,當時雖然覺得有些拖沓,但作為印度片沒有看到歌舞我已經很滿意了,再加上劇情絕對燒腦且有以弱勝強的感覺,所以觀感十分好。今時再看《誤殺》,簡直更上層樓:對于暴力的抵抗,對于家人的保護,對于子女的教育,統統都是看點,簡直秀的飛起。而主角更是讓我深信他是一個被唱歌耽誤的好演員——肖央,不說别的,他在本片中的塑造幾乎完美,除了他長得有些年輕。

而片中開始部分他那句台詞“如果你已經看過1000部以上電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離奇的。”講真,我聽到後真是汗顔。我本人喜歡看電影,但“不求甚解”,所以我的移動硬盤裝着近萬部電影、電視劇,我卻沒有男主那樣的智慧。為何?一念及此,便發現又是涉及“學習”二字,如何學習就是這句話的本質。

那麼我們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應該如何學習呢?

[if !supportLists]第一,[endif]學習要由表及裡,探究事物發生的本質。

以本片為例,李維傑看電影,不僅限于故事,更是結合手法、劇情設計、剪輯等一系列的因素看,這便是所說的看透本質,這和我本人看電影純屬消遣娛樂有着本質的區别。我這種人就是打發無聊時間,而李維傑是真正在學習,或許這是源于他沒有上多少學,知道學而不易,所以悟出“眼中所見皆課堂、人生處處是考場的至理”。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反複刷影拉片,他簡直已經是鄉村版“影片之神”,帶着善于學習、善于挖掘的雙眼和頭腦生活的他别說學1000部電影,就是看1000條新聞,他也有底氣說:世事無離奇了!

第二,學習要分門别類,系統梳理加深記憶。

電影種類是極多的,知識的系統也是十分龐雜的,若是不善于分門别類,那麼我們的記憶力終有窮盡之時。而對知識的系統梳理在學習後加深記憶則至關重要,這就是總結。沒錯,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後要更會總結,并在總結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舉一反三。一是強化自己認知。二是能夠形成适用于自己的知識網絡,就像傳說中的思維殿堂一樣,一旦想要拿出什麼知識,信手拈來,将知識運用得心應手。這樣,簡直就是學神一枚。但是如何将總結的知識牢牢存在腦海裡,并且能夠如臂使指一般自如運用,那就要看學習的第三個技巧的掌握了。

第三,學習要學以緻用,結合實踐消化知識。

沒錯,學習學知識最終肯定是要拿出來用的,否則學完扔在腦子裡,再不用它,沒多久就會忘得一幹二淨。前陣子幾個老同學在一起聊天,偶然說起高等數學,大家除了還記得幾個定理的名字,其餘都已經還給了老師。這就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别:我們畢業工作後,高數一類用不上的知識再未撿起,所以随着時間的流逝,最後隻剩渣渣;而李維傑同樣看過電影後也不會運用裡面學到的稀奇古怪的知識——畢竟他隻是小鎮上搞電腦安裝的,那麼他是怎麼結合實踐消化知識的呢?影片開頭就給出了答案:他自己根據所學(看電影)然後在腦中構建虛拟場景(給自己出題)并設計情節(開始解答),最後逃出生天(求解成功)。李維傑正是運用這種技巧,讓他在危機來臨之際能夠力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