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氣啊。
飄飄每天挂着黑眼圈追的《破冰行動》,居然爛尾了!
前面雖然有點注水,邏輯上也有些小bug,爽點、懸念還是足的。
但,自從揪出了警察隊伍裡的“保護傘”,開始深入第一毒村“塔寨”。
劇情的bug,就越來越多。
吐槽的觀衆烏泱烏泱,劇剛播完,導演傅東育就發了長文回應、道歉。

但,還是有很多人不滿意,揚言要去刷低分。
飄飄倒覺得,沒必要。
不是我心軟,而是,作為一部要有積極引導性,又要體現毒品對人性的挑戰與摧毀的緝毒劇,《破冰行動》起碼做好了這兩點——
一,人物不臉譜化;
二,演員表現出色。

這部劇,受到誇贊的演員很多。
知名的,不知名的,都貢獻了水平線以上的表演。
吳剛、王勁松和任達華,一個警察,一個毒枭,一個線人;
身份、立場再明确不過。
他們的表演是螺獅殼裡做道場,運用細節、節奏、微表情,愣把符号化的角色演出了厚度。



除了戲骨鐵三角之外,幾個主要人物:馬雲波(張晞臨 飾)、陳光榮(艾東 飾)、林宗輝(公磊 飾)、林勝武(趙煊 飾),也一點不輸。

其中,最大的驚喜來自于他——
唐旭扮演的東山禁毒大隊大隊長,蔡永強。
演得有多好?
網友誇贊:臉上每一個“坑”都有演技。
要把好壞演得不平面呆闆,固然很難。
可要演得深藏不露,好壞難辨,一樣考功夫。
蔡永強這一角色難的地方在這,出彩的地方也在這:他要夠“穩”。
演員唐旭把握蔡永強,用的也是“穩”和“冷”。
表面上波瀾不驚,每說一句話,卻讓人感覺到情緒是流動的,内心是有思考的。

一開始,他的嫌疑最大。
他是本地人,與大毒枭小毒販,不是同學,就是親朋好友。
罪犯被放,是他簽的字;主角李飛被陷害,他也是第一個到場。
不露好惡,似黑非黑。

但,随着他與李維民的對質,逐漸露出真相。
這也是劇中最精彩的一場戲,堪稱神仙打架。
他懷疑上司馬雲波就是“保護傘”,而審訊他的李維民,又與馬雲波關系不一般。
名為審訊,實則是一個你試我探的過程。
大家都在摸清對方是不是“内鬼”。
李維民用的是“審視”的眼神,每一個回答琢磨一番後再提問,這是一個老手。

蔡永強也試探,他是被審訊的對象,處處小心,語速緩慢謹慎,眼神防備,若有所思。

措詞嚴謹又語義豐富,自保同時,暗示了大量的信息。
評價上司馬雲波,蔡永強有懷疑,但沒有證據,因此他強調,馬工作出色,但私底下不清楚:
我跟他沒有私交
所有交往都僅限工作上


評價同僚陳光榮時,話明顯多了起來。
陳光榮不僅是他的老同事,還是市長的弟弟,他的說法是:工作能力很強,辦案有一套,有資源,有人脈,有個性。
李維民笑,都是優點,缺點呢。
蔡永強金句式回答:有時候優點,就可能變成缺點。

陳光榮是好是壞,蔡永強心裡已經有數了。
審訊快結束時,兩人基本判定,對方不是狼人,蔡永強這才向李維民掏心窩子——
在東山幹緝毒警,究竟有多難。
這是整場戲的高潮,短短三分鐘,他的情緒不斷變化,節奏感把握非常好。
說到罪犯砸錢,眼神越來越凝重。
語速放慢,話音顫抖。
抵抗誘惑,比抵擋威脅,更難。
情緒繼續一點點外露,眼眶漸漸泛紅,眼神朝向窗外,流下一滴眼淚:
當警察時間長了
對人性的認識
會更加深刻,更加透徹
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都發生
有時候看不到,真是一種幸福

低頭,摘下眼鏡,戛然而止。
唐旭把雙商皆高,頂住上司的包庇、毒販的威脅,用種種辦法破局的蔡永強,演出了層次感。
蔡永強身上,沒有理想化的英雄主義色彩,隻有專業的謹慎踏實。
表面的喜怒不形于色,既是在複雜的環境中自保,也是“随波不逐流”。
而眼神、表情的細微變化下湧動的,是内心的為難和柔軟。
導演傅東育在采訪中說,他想要每一個人物,不管警察還是毒販,好人還是壞人,都是“能看到呼吸和脈搏”的。
是人,就有掙紮、困境、猶豫,有情感和牽絆。
找到人物的“核心”,便成功了一半。


唐旭給自己的定位:演員,不是明星。
這兩者雖非截然分開,但相較明星而言,演員無疑更心系表演。
看重業務能力,在意角色帶來的挑戰或感動,而不僅是,能不能紅。
看唐旭的表演,會發現他的台詞功底十分紮實。
讀書時,他就是班裡的台詞課代表、形體課代表。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專演話劇。
賴聲川和孟京輝的作品,他都參與過。
之後轉拍電視劇,也多是配角,但在像《格子間女人》這樣的現代劇裡,也塑造出一個能幹又現實的商場老手。

與唐旭一樣,長期在各種角色裡打磨,演技紮實但不紅的演員,不止他一人。
他所在的93屆中戲表演班,被稱做“戲骨班”。
影帝王千源,“大姐”劉敏濤,李乃文,辛柏青、朱媛媛夫妻,專演壞人的趙春羊等等,都是同班同學。

論知名度,比不過現在當紅的明星或小生小花們。
但若說業務能力,一個個都十分紮實。
《超級訪問》有一集請來班上十三位同學上節目。
提到這一屆的形象,朱媛媛用了四個字形容:歪瓜裂棗。
從外形上看,他們确實不是長相驚豔的帥哥美女,但勝在氣質可塑性強。
比如小生辛柏青,幹淨文雅,但又有股氣場。

他的妻子,也是同班同學朱媛媛,當年在《康熙微服私訪記》裡演富家小姐呂朱,清麗溫婉。

朱媛媛的氣質,在現在的演員中很少見,笑起來一對小虎牙,可以伶俐潑辣,也能溫柔娴靜,帶着生動的煙火氣。
她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把張大民的妻子雲芳演得活靈活現,市井氣濃厚,又不俗氣。

再如近年走紅的王千源,也是長臉,小眼睛,但身上糅合了平民氣和痞氣。

“大姐”劉敏濤,當年是被當成“小鞏俐”來培養,她身上同樣具備了地母氣質,質樸中帶着倔強。
年輕時有點老相,但随着時間積澱,反倒越來越成熟大氣。

包括演了許多配角的李乃文,長相普通但有辨識度,臉上有一種戲谑感。

這些演員從外形上,雖然沒有如明星般耀眼的長相,但是辨識度夠高。
每個人身上都有某種類型人物的獨特氣質,鏡頭張力很足。
或許深知這一點,他們反而很沉得住氣,在演技上慢慢磨練。
不管是大人物小人物
不管是大角色小角色
你都應該認真對待
慢慢成熟了
知道生活是什麼味道

王千源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兒藝,演石頭、風和太陽,原來學了幾年演“人”,結果沒派上用場。
但就是這段頗為冷清的經驗,磨出了他的耐性。
拍《鋼的琴》時,拍到一半導演沒錢了,一邊借錢一邊拍。
這樣的劇組,他還是待下來了。
因為對于他來說,這個角色有突破,也是他喜歡的。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部捉襟見肘拍成的電影,竟然助他奪得影帝。

如果要在這一屆中戲學生身上找共性,除了沉得下心,那便是,對戲都很認真。
王千源拍第一部戲《赢家》,演殘疾人。
怎樣找感覺?
把手綁起來,用一隻手和牙系鞋帶,在宿舍裡一遍遍地練。
兩個星期後,他牙齒系鞋帶的速度,跟别人用兩隻手一樣快。

辛柏青現在劇拍得不多,好話劇倒演得不少。
為了演好話劇《青蛇》裡的法海,他每天去寺廟裡,跟着和尚做早課,做晚課,打坐。
一邊找感覺,一邊觀察。
通過體驗,他找到了法海佛法自在心中的笃定感。


相比我們之前看過的關系錯綜複雜,争鬥嚴重的明星班。
這群中生代演員,感情深厚得多。
一起上訪談,一群人到中年的演員們,嘻嘻鬧鬧,還像當年在學校裡一樣互揭糗事。

王千源被問起,有沒有因為長相自卑過。
段子張口就來——當我自卑的時候,就想一想李乃文,我就非常開心了。

唐旭當時和李乃文、朱媛媛最要好,被稱同學們起綽号“小虎隊”。
三個人要好到什麼地步?
一起交作業,一起捉弄人。
連朱媛媛和辛柏青談戀愛前,都跑去咨詢李乃文的意見。

唐旭後來生了一場挺嚴重的病,當時畢業很久了,但是這群老同學,還一起湊錢,幫他度過難關。
甚至想好了,如果唐旭病好後,不能再拍戲了,便為他盤一店面,讓他以後有個營生。
情重,志更高。
在娛樂圈浮沉十多年,每個人的路線都不一樣,但,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劉敏濤拍了不少劇,雖然一直默默無聞,卻沒有焦躁,直到等來《琅琊榜》《僞裝者》,突然一下走紅。

在四十歲後,活得越來越“叛逆”。
這個“叛逆”,不是驚世駭俗,而是越來越不從衆,怎樣舒服怎樣來。

王千源與她一樣,屬于大器晚成類型。
在命運的摩擦中,慢慢嘗出了生活的況味。
這對于一名演員來說,是必須有的養分。
而比起王千源和劉敏濤,辛柏青則屬于少年得志。
在學校的時候,就下足了苦工,每天六點起床練功,直到晚上淩晨三點。
畢業之後,在不少電視劇中擔任過主角,塑造過一系列打動人心的角色,我就很喜歡他在《幸福像花兒一樣》裡扮演的林彬。

本來以他當時的條件,成為一名明星是完全可能的。
但他選擇了“演員”之路。
辛柏青覺得,成為一名演員,比當明星自在。
可以不用時刻維護形象,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演,這樣就已經是最舒服的階段了。
轉戰話劇之後,他塑造的角色一樣精彩。
《四世同堂》中,漢奸冠曉荷,被他演得可憐又可悲的;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的佟振保,懦弱而風流。

而李乃文,雖然一直演着配角,但是演技精湛,每個角色都有亮點。

同班的趙春羊,也還是演着各種壞人。
《人民的名義》中貪污的檢察官肖鋼玉,《大秦帝國崛起》裡的魏冉。

戲大于名,是演員們的困惑。
但,也是演員的必經之路。
或許,正是沖着寶劍之鋒,梅花之香,他們才能一演就是十幾年。
在這過程中,磨出本事,拿捏精準,理解深刻,悟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一旦遇上一部好作品,立馬就讓觀衆看到。
但,愛惜羽毛的演員,遇上好角色時,也必然是興奮而審慎的。
就如辛柏青出演《妖貓傳》的李白時,思慮再三,心裡有底後,才答複陳凱歌。
怕的,不是不能紅,而是,演不好。

對于他們來說,表演,永遠沒有什麼最終目的。
有的隻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角色而已。
拿下一個角色,演好了,也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