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拉着好朋友去看了剛上映的動漫,《哪吒》,望着電影院裡漸滿的位置,她還有些不好意思,因為好多觀影人都帶着自家孩子來看了,似乎,在一些人的觀念裡,動漫都是少兒檔,親子檔,但在我看來卻不是,我們在生活中摸爬滾打多年還想要尋找初心,可初心是什麼?難道不是我們年少時的純真和最想要堅持的事情嗎?

...

圖片發自簡書App

講實在的,促使我去看這部電影的動力是影評,有人說,哪吒在劇裡所具有的叛逆因子,想要逆天改命的舉動迎合了當下人的想法思維,有人說,李靖在這部電影裡扮演了一個慈父形象,有擔當,沒有像之前的角色設定一樣,遇事便将哪吒推出去來換息事甯人,而是想要以命換命。

影片開始了,有趣的是,我并沒有因為之前的影評而給我看的這部影片提前下定義,我看到了,李靖夫婦為了讓哪吒快樂的生活,可以說是,用自己覺得所有好的方式來對待哪吒,卻忘記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他最想要的是什麼?這種狀況像極了當代父母,把自己覺得最好的塞給孩子,卻從未跟孩子解釋過為什麼,隻一句,“我是你爸媽,我怎麼會害你呢?”便草草了事,對,沒錯,當今社會的節奏很快,當今社會的壓力很大,當今社會的錢很難掙,當今社會的我們好似隻能一路追趕,可當今社會表裡不一的人又比比皆是。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個孩子從剛出生便是一張白紙,你給他什麼顔料,他便呈現出什麼色彩,總有人說,别随意給别人貼标簽,可哪吒在出生前便被貼了撕不掉的标簽——魔丸,注定成妖,殺人無數。于是,所有人都在排斥他,那些“善良”的百姓,那些“正義”的義士,是了,人好像隻會接納和自己相同的人和物,對于那些和自己不同的,會表現出排擠,排斥,甚至拉幫結派,而被拉幫結派的人也不會因為這個“異類”而讓自己也處于被排斥的狀态,除非,除非那些“異類”泯然衆人矣,這些人才會欣然接受曾經的“異類”,并給予他們的示好,又或許,這些所謂的“異類”給予了衆人天大的恩惠,而哪吒便是後者,他用生命換來了衆人的平等相待,甚至帶點崇拜。

沒有朋友,真的很可怕,這讓我想起了《我們長大了》裡面的新博和佳欣,佳欣說,“最讓自己害怕的事是沒有朋友。”好像人生來就是群居動物,能适應孤獨并享受孤獨的人屈指可數。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總有人會對我們說,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自己便好了,可他們卻忘了,連說這些話的他們都做不到,在流言蜚語中做自己,表裡如一,自己的孩子又該如何從父母身上學到這些寶貴的品質呢?有些東西是注定要言傳身教的,僅僅靠語言的傳遞,力量遠遠不夠。

所以,各位父母,如果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那請各位父母先努力成為那樣的人,因為沒什麼東西會比你以身作則教給孩子的東西更令他受益終生,那種骨子裡的自信與驕傲,除了你們誰也給不了孩子。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某個瞬間,我想起了之前看的《銀河補習班》,裡面的馬皓文夫婦和李靖夫婦,像極了,卻又不同極了,像是因為,兩對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所愛的孩子成長,可不同的是,馬皓文言傳身教,用自己所堅持的讓自己的兒子馬飛看到,讓自己的兒子馬飛學會了做自己,可就算如此的馬飛在面對社會名譽的時候,也差點淪陷,幸好,及時找回了自己,找回了那個當年想要父親的馬飛,馬皓文對兒子的愛讓馬飛有了自己的全世界,而哪吒父母對兒子的愛,從一開始便是保護,想要通過自己的救贖來讓兒子平安長大,可也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讓哪吒失去了自己童年時最想要的父母的陪伴,李靖夫婦對兒子的愛,像極了當代父母對孩子的愛,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在浩浩蕩蕩的社會洪流中始終堅守初心,保持自我,可我們卻不止一次的敗給了現實,敗給了社會,敗給了那個,我們以為給予了一切最後卻不知感恩的“逆子”,可為人父母,對于年幼子女不僅僅有養育之則,更有教養之則。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以為小心翼翼的呵護,将自己以為的最好的捧到孩子面前,卻不知,我們以為的甜卻讓孩子甜齁了牙,極端的角色設定,從剛開始便被設立在的世界的敵對面,就算你很無辜,善良,可你的哭泣在世界看來就像鳄魚的眼淚一樣,那些紮根人性深處的惡意,我們無法将它們徹底拔除,但請在給一個人下定義之前,别提前否定他的善,至少給他一個解釋和證明自己的機會,尤其是那些新生的生命,因為人之初,性本善。随意給别人下定義的善本就是這世間最惡毒的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