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托夫時期的戈達爾,根本不是一個film maker,而是一個leftist。所以用觀影者的方式是沒法兒抓住他的電影所要表達的内容的,因為他壓根就不在“表達”,更準确地說,他在颠覆、在重整,而他針對的就是所謂的小布爾喬亞一天到晚BB的“電影——第七藝術”的庸俗觀念。

《此處與彼處》到底在說什麼?講了啥?“電影”就是一個謊言!包裹在一個更為龐大更為複雜的謊言系統——Capitalism中的一個小欻欻,而這個彌天大謊以一個連續的image或者能指鍊讓所有人都陷入到“無限月讀”中,或者說就是一串景觀,在電影中戈達爾明确地告訴你了,它們就是把我們洗腦的我們瘋狂追求的“Freedom自由”、“ pluralism多元主義”和“ historicism曆史主義”等等等等,在生活中不就是一些堆砌的商品嗎?奢華的生活、TV、高科技、美好的家庭、男人女人的性化符号、高雅本真的藝術......我們日日夜夜孜孜不倦地欲望的事物,而背後的既得利益者(沒必要說出這些人是誰)将為我們保證獲取這些欲望的“權利”,他們高舉起手,向衆人承諾,“你們會獲得一切,你們會收獲幸福!”,沒錯,這一幕多像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那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啊,這兩者之間本質上有什麼區别?戈達爾在電影中不能再明顯地揭示出:一丘之貉!他們的背後都是鮮血與集中營,都是赤裸裸的食人肉寝人皮的剝削!隻不過前一個太明目張膽了(奧斯維辛、水晶之夜、大屠殺......),而後者卻深藏不漏(工廠,民主選舉,納稅制,休閑娛樂......),笑裡藏刀!更為邪惡的,還有直到當今仍然盛行的多元主義(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态,在齊澤克那裡,這種多元主義是虛假的,是掩蓋真相的。舉個齊澤克常舉的例子,就是政治譜系中的左派右派之分,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左右派之分,更不應該去劃分什麼左右派,左右派原本就是資本主義内部矛盾的學術化體現,但是新自由主義者們卻樹立了一個特殊的左派群體将與自己不同意見侵害自己利益的人劃歸于其中,好像他們都是外來入侵的那樣,與市民生活毫無關系。并且他們随後聲張一種所謂的包容一切的多元主義(相對主義)來掩藏自己的禍心,看似做到了客觀中立,其實背後卻是異常殘酷的剝削邏輯:所謂的多元是在Captalism體系下的多元,是在一張巨網之中的自由。政治中唯一真實的隻有這個殘酷的資本主義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而左右翼的區分與多元主義式的包容,其本質都是在掩蓋這個唯一的真相。(Too simple and too easy to simply devide the world in two.)

這一切的一切(太多了,我提及的隻是非常小的一塊)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幻相,在這部影片中全都通過image體現了出來。電影也是他們傳播“福音”的工具之一,是啊,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被縫合的,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被同質化的。戈達爾的任務就非常鮮明的體現了出來:既要deconstruct又要reconstruct,前者的解構具體體現在對于傳統電影叙事的徹底颠覆,将同質化的連貫的film打亂成image的異質化的碎片,間離熒幕後的文本與觀衆的體驗,不讓觀衆沉溺于連貫的電影而不加思考地接受,而是迫使觀衆在一切碎片中尋找線索。所以在戈達爾這裡,電影不是單向的好萊塢式的,而是雙向的,導演和觀衆都是影片的maker,二者不可缺一,影像隻有在觀衆那裡才能最終完成。但是這一點又極容易滑向上述的相對主義、多元主義,導緻資本主義式的再生産。所以第二部分重構顯得至關重要,也是凸顯出戈達爾左翼的關鍵之處,那就是在無序中實現真正的辯證統一:我們正可以将其理解為影片的标題——此處與彼處——的辯證法,此處是資本主義的浮華世界、是電影導演的專制;彼處是第三世界的混亂無序、是觀衆的觀看;虛假的合題是多元主義的、客觀中立的姿态(意味着對此處與彼處不加價值的判斷與虛假的包容-實則是一種潛藏的對立),而戈達爾所要主張的是一種真正的合題,即一種内在于主題的否定性力量(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物質),它撕裂原有的封閉體系,消解虛假的二元對立以及相對主義的姿态,這具體體現在影片中image的重複,這并不是複讀,而是一種敞開的重複,一種蘊藏一切可能性的重複,一種不斷進行自我範式更新的曆史性(historic)進程,毫不誇張的可以說是一場電影的革命。也正因為如此,這部電影顯得那麼得非電影,因為它逃逸出了電影的語境與秩序,戈達爾讓電影原來的秩序啞然沉默并且死亡,他讓馬克思所謂的物質(lively)說話,他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者。

THE ACTORS IN THE FILM WERE FILMED IN DANGER OF DEATH

DEATH IS REPRESENTED IN THIS FILM BY A FLOW OF IMAGES

A FLOW OF IMAGES AND SOUNDS THAT HIDE SILENCE

A SLIENCE THAT BECOMES DEADLY BECAUSE IT IT PERVENTED TO COME OUT A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