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怪物》,近期被各路小道消息推崇的小衆佳片。那麼,假如你知道這部電影的途徑是不知從哪聽來的好看,以及自己已經從片名,各種腦補打怪劇情,各種想象刺激的話,你可能會大失所望的。
期望落差,在眼裡肯定是爛片。别抱着期望,沒準看完之後,覺得是一部可以帶着小屁孩一起看的合家歡電影。
(以下内容涉及劇透)影片開始,直接交代了故事背景。小行星撞地球,人類發射火箭彈擊碎小行星。結果含有大量化合物的火箭彈也引發洩漏事故,導緻地球上的冷血動物發生異變,各種蛇蟲鼠蟻突然變成巨型怪物。僅用一年的時間,便幹掉了95%的人類。剩下的人類隻能躲進地下。從此失去了陽光,失去了自由。
男主喬爾呆在地下七年,有一天,終于用無線電聯系到災難前失散的女友。然後他下定決心,脫離夥伴的保護,獨自穿過危險重重的地面,去找她。
異變、怪物、屠戮人類、地下、曆險……滿滿的末日片套路,隻是基調不一樣。以為的冷酷殘忍,都看不到。隻有輕松快樂,隻有愛。其實本片就是一部發生在末日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長片。
愛與怪物,重點都在愛。盡管我們都想看怪物。
那麼廣大青少年朋友能收獲什麼呢?
男主在得貴狗和貴人相助後,九死一生,還是到達了女友的基地。破鏡重圓,對愛情,以生命的付出必然得到愛情的回饋……嗎?這是一句疑問句。
當男主對女主說,他一路跋涉就為了見她。女主沒有多大的感動,隻是客套地說,這是她見過的最浪漫的事。接着轉調說,她根本沒想到男主會來找他。七年發生太多的變化了,她已不是過去的她。她失去過重要的人了。
原來重要的人早已不是男主,女友變成過去的女友。目的是愛情,到了之後,發現愛情卻不在了。這一刻得到的反饋,才是男主的末日。
能收獲什麼?有時候你很努力去追求的某種事物,但結果就是什麼都得不到。努力也是會沒結果的。竹籃打水,不是喜劇,是悲劇。你要學着面對,絕望也好,惱怒也好。
作為一部治愈系電影,男主自然沒有絕望,也沒有惱怒。目的落空,反讓他發現了更重要但卻一直忽視的人和事,他還發現了自己。
一路的曆險,讓他在面對怪物時,不會再害怕到僵住在原地不敢動,他能獨自滅掉怪物,保護自己。甚至反過來保護過去一直保護他的夥伴。
在地下待了七年,朝夕相處的夥伴們。他一直以為夥伴成雙成對,隻有他是孤獨的。他一直被夥伴保護,他是累贅。卻忽略了夥伴們一直關心着他。送他出發的時候,給他的地圖背面寫滿了實在不行就回來的囑咐。旁人羨慕你成功,親人接受你失敗。
男主之後,又用無線電打回給基地的小夥伴時,跟他們講他還活着,他冒險的經曆,他是真的很開心。
能收獲什麼?老生常談了,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還有多多發現近在眼前的關心,少做夢遠在天邊的愛戀。
而男主發現最重要的是,鼓勵所有生活在地下的人類,重新回到地面戰鬥。與其失去自由,每天擔驚受怕苟活着,還不如勇敢地破除心中自我設定的恐懼,為追求自由而死而活。要生活,不隻是生存。
其實整部影片,隻要你别提前帶着打怪的期望,慢慢地,或許就能被影片暖到治愈到。不然的話,估計隻能吃着爆米花狂吐槽了。
比如一把玩具弓弩的能解決的怪物,坦克炮彈解決不了。手無縛雞之力的男主居然能在地面生存,說明地面也沒有多危險。男主靠着主角光環吹水,誘惑老弱群體回到危險的地面。還有昆蟲和鳄魚都成了巨型怪物,巨型比例能一樣嗎?按照現有數量,單單這些昆蟲巨型化,整個地球都塌了……等等一大堆。
雖說是電影,是虛構的。但如果場景能更真實更合理,讓觀衆在感動的同時不用去糾結設定上的漏洞而出戲,沒準會影片看起來會更有誠意,更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