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美國對日、德宣戰,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紛紛開足馬力,制作出了大量戰争題材影片,成為戰争時期最強有力的宣傳工具。而華納兄弟公司制作了比其他電影公司更多的同類影片,覆蓋到軍隊的每一個部門。例如:《戰鬥六十九》(The Fighting 69th,1940年)、《海鷹》(The Sea Hawk,1940年)、《你們在軍隊》(You're In The Army Now,1941年)、《海狼》(The Sea Wolf,1941年)、《空軍英雄》(Captains of the Clouds,1942年)、《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1942年)、《血路》(Desperate Journey,1942)、《穿越太平洋》(Across the Pacific,1942)、《空軍》(Air Force,1943年)、《73艦隊潛艇戰》(Ac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1943年)、《上帝是我的副駕駛》(God Is My Co-Pilot,1945年)等,還制作了《勝利之歌》(Yankee Doodle Dandy,1942年)和《從軍樂》(This is the Army,1943年)等宣揚愛國主義的歌舞影片。

...

華納兄弟公司1941年的影片《約克軍曹》(Sergeant York)拍的雖然是一戰的故事,卻符合美國政府對于二戰宣傳的需要。《約克軍曹》用今天的眼光看屬于典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主演加裡·庫柏(Gary Cooper)能獲得第14屆奧斯卡(1942年)影帝,政治因素加分不少。随着《約克軍曹》的放映,美國與英國推銷出1560萬美金的戰争公債。

...

《空軍英雄》(Captains of the Clouds,1942年)拍攝現場,影片頌揚了加拿大皇家空軍的英勇功績。  

...

《血路》(Desperate Journey,1942)劇照,右手第一人就是未來的裡根總統。  

       這些戰争題材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卡薩布蘭卡》。這部被美國電影學會(AFI)評為“100部百年來最偉大的愛情片”第一名的影片當初問世并沒有什麼特殊性,它不過是華納兄弟流水線作業般生産的一年五十部電影中的一部,投資不足百萬美元。本片拍攝期間,劇本被無休止的修改成為所有演職人員的噩夢,包括導演邁克爾·柯蒂斯(Michael Curtiz)都不知道這部電影最終會拍成什麼樣,他隻能含糊地跟女主角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說“你到底愛誰我也不太清楚……介于兩者之間吧”。而男主角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每天拍完戲就得跟人抱怨:今天我到底演什麼?怎麼演?每次我都被告知“我們還沒有定下來,你演得好點就行了”。

...

《卡薩布蘭卡》工作照

       褒曼在她有生之年被問及最多的就是有關《卡薩布蘭卡》的拍攝,她說,我們每天都是臨時湊集起來研究對白。他們每天給我們一些台詞,我們則試圖了解其意義。誰也不知道劇情如何發展、怎樣結束……她自己一直也很納悶:在那樣一種懵懵懂懂的狀态下拍出的電影竟然在第16屆(1944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成為大赢家?

...

人人都去裡克酒店

       《卡薩布蘭卡》根據舞台劇《人人都去裡克酒店》(Everyone Comes to Rick's)改編,原作不過是個有戰争背景的愛情小品,後世所評價的諸如“高尚情操、情報疑雲以及愛國主義”之類的美譽跟它并不沾邊。制片人哈爾·瓦利斯(Hal B. Wallis)在看到劇本的初稿時曾怒道:這是什麼破玩意兒!《卡薩布蘭卡》前後換了幾波編劇,有來打造故事框架的;有來強化愛情故事的;有來塑造角色的價值觀的……甚至連瓦利斯本人都參與了劇本編寫——片尾裡克對警察局長說:“路易斯,這倒是我們美好友誼的開始”便是出自他的手筆。劇本的修修改改一直貫穿了電影的整個拍攝過程,這才出現了前面所說的大家都不知所措的局面。令人稱奇的是,《卡薩布蘭卡》的劇本經曆過這麼多人的修改,沒有變得支離破碎,居然還能一以貫之,每位編劇在每個階段都為影片加了分,使影片産生了真正的合力。因此在2007年美國編劇協會(WGA)公布的影史“最偉大的101部電影劇本”排行榜中,《卡薩布蘭卡》高居榜首。

...

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與導演邁克爾·柯蒂斯  

       華納兄弟公司原本是安排羅納德·裡根(Ronald Reagan)和安·謝麗丹(Ann Sheridan)在《卡薩布蘭卡》中擔任男女主角,他倆在公司都是B級片明星,由此可見影片當初在公司心目中的位置。裡根那時手頭有另外的片子,于是換成亨弗萊·鮑嘉飾演男主角“裡克”。鮑嘉正處于角色轉型期,從以往的反派角色轉型為《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1941年)裡硬派偵探的形象,“裡克”這個周身籠罩着神秘色彩的角色很适合他。女主角的人選因為檔期、片酬等問題費了一番周折,最後敲定由英格麗·褒曼飾演女主角“伊爾莎”的主要原因是她的片酬比較低,比正常一線女明星的要價便宜一半。邁克爾·柯蒂斯是華納兄弟公司導演中的多面手,不管什麼類型的影片都能駕馭。二戰一開始柯蒂斯就為公司拍攝了好幾部戰争戲,拍攝這樣一部投資不大、故事簡單的電影自然不在話下。

...

飾演山姆的多利·威爾森(Dooley Wilson)是名專業鼓手,他的鋼琴演奏是靠配音完成的。他演唱的《時光流轉》(As Time Goes By)亦成為不朽情歌——“任時光流逝,真情永不變”。

       《卡薩布蘭卡》曾拍過三個結局:一個是伊爾莎和維克多一起乘飛機飛離卡薩布蘭卡,裡克被逮捕;一個是伊爾莎和裡克走掉,維克多犧牲;第三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裡克送伊爾莎和維克多離開,自己也巧妙脫身。拍到第三個結尾,當所有人看到褒曼用那種生離死别的目光看着鮑嘉時,導演柯蒂斯說:“我們都莫名其妙地相信,《卡薩布蘭卡》的結尾隻能是這樣。”

...

鮑嘉堅毅滄桑的面孔和褒曼飄忽閃爍的眼神造就了銀幕上的不朽。《卡薩布蘭卡》獲得第16屆(194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三項大獎。

       《卡薩布蘭卡》之所以成為影壇不朽之作,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兩大巨星交相輝映、令人難忘的表演功不可沒。演技派巨星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曾評價說:“在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之間有一種很真實的東西存在,它們讓人感到不膩。”《卡薩布蘭卡》中的愛情糾葛确實是“愛在戰火紛飛時”最貼切的表現,男女主角身上所散發出的濃濃愛意感染到劇組每一個工作人員,真實到亨弗萊·鮑嘉那愛喝酒、愛吃醋的妻子梅奧(Mayo Methot)指責丈夫與褒曼假戲真做,為此她多次跑到片場大吵大鬧。

       不過,梅奧确實冤枉了自己丈夫,鮑嘉和褒曼現實中并沒有擦出任何火花,甚至連說話都不多。鮑嘉的個頭比褒曼要矮,所以拍攝某些場景他需要穿着3英寸(約7.6厘米)增高鞋和褒曼配戲。“我吻了他,但我從來不了解他。他從自己的化妝間走出來,拍完他的戲份,然後就離開了”,褒曼不無抱怨地說。鮑嘉和褒曼在銀幕上展現出的柔情蜜意也隻能說這二位是非常專業的演員。

...

鮑嘉的增高鞋

       後來,褒曼與意大利著名導演羅伯托·羅西裡尼(Roberto Rossellini)私奔惹怒了影迷,絕迹好萊塢7年之久。多年後,褒曼和鮑嘉再次見面時已經和羅西裡尼結婚生子。

——“你曾經是個好演員,現在呢?”鮑嘉問,

——“一個幸福的小女人”,褒曼回答。

...

“一個幸福的小女人”——英格麗·褒曼  

...

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和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在片場交流。  

...

在片中扮演保加利亞人妻子的喬伊·佩奇(Joy Page)是公司老闆傑克·華納(Jack Warner)的繼女。  

       《卡薩布蘭卡》當年的宣傳語是:“在疑雲密布的卡薩布蘭卡,誕生了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以及六個铤而走險的人的冒險故事。他們來到卡薩布蘭卡趕赴他們的命運之約。”影片公映那天,正值盟軍解放卡薩布蘭卡不久,自由法國戰士高舉三色旗在影院揮舞助陣,劇中那激動人心的一幕再現——全場高唱馬賽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