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anka

這是一部由日本導演長谷井宏紀執導的影片,于2015年上映,豆瓣評分8.2,透過一老一少相依為命的經曆,反映了菲律賓社會底層人群的生存狀況,也展現了人性本善的一面。

在沒有強大陣容,導演也不甚知名,沒有任何特技特效的情況下,該片能獲得8.2的評分,是絕對有原因的,也許這就是“潤物細無聲”吧。該片目前在各大平台應該都是免費的,個人覺得值得一看。

整個影片有點心酸,有點沉重,但不缺乏溫情。

布蘭卡是個11歲的小女孩,流浪在菲律賓街頭,以乞讨與偷盜為生。她沒有父親,從小被母親丢棄,所以渴望母愛,她的夢想就是存錢買個媽媽。

皮特是位老人,一個盲人音樂家,靠在街頭彈吉它為生。

孤獨的布蘭卡被皮特的吉它聲吸引,于是兩人相識。在皮特被城管驅逐,布蘭卡的紙闆小屋被拆,走投無路之下,二人決定組成搭擋,去外地合力謀生。此處,導演安排了一個細節,客車中途就将他們抛下,他們并沒有到達想要去的城市,似乎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隻有被選擇。

...

在外地,布蘭卡實施了買媽計劃,開始了與皮特的分分合合。

情節并不複雜,一切完全按時間的流動、事情的發展,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也因此很普通,很平凡,但又真的很真實。沒有大場面,沒有任何特效,片中的演員也沒有大腕明星,他們基本都有在菲律賓街頭成長的經曆,可以說是本色出演。而導演長谷井宏紀本人,也對菲律賓有着深厚的感情,據說每年都會回菲律賓街頭過聖誕。此片并非他的處女作,拍攝《布蘭卡》之前,已有兩部反映菲律賓貧民窟的紀錄片。

片中勞爾的話很讓人深思,明明還是孩子,卻像是飽經滄桑,說他們這樣的人,就像是垃圾,家人隻會帶來痛苦,沒有出生證明就等于不存在。所以他不相信還有愛,他已經對愛、對自己、對社會失去了信心。

...

...

...

塞巴斯蒂安視勞爾為哥哥,視布蘭卡為姐姐,他也渴望愛與被愛,不斷地尋找愛,關鍵時候,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可愛、堅定、果斷、善良的一面。

布蘭卡與皮特的難以割舍的親情始終貫穿其中,他們分分合合,卻又互相牽挂、不離不棄。被利用、被栽贓、被拐賣,又被相同處境的人所關心、所幫助、所愛護,經曆了這些,布蘭卡知道,皮特雖然又老又盲,但他無私的愛就是她一直夢寐以求的那種,就是她堅實的依靠,同時,皮特也需要她的愛。布蘭卡放棄了可能衣食無憂、得到母愛的機會,又回到了皮特身邊,因為她終于明白,愛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

...

用心看下去,會感覺影片其實也不那麼傷感壓抑,甚至還能發現一些笑點。比如他們藏錢的地點很孩子氣,辛辛苦苦冒着風險偷來的錢,他們埋在石頭堆裡、藏在雞窩裡,看着好笑又心疼;酒吧雜工侏儒看布蘭卡嫉妒的眼神,分明很喜感;仔細看布蘭卡的一些表演以及塞巴斯蒂安的惡作劇,有時也覺得很有趣,但絕對不是讓人哈哈直樂的那種。布蘭卡做在推箱上,做皮特的眼睛,讓皮特推着她走,小孩子的天真頑皮顯露出來,但知道他們的方向是孤兒園時,笑着笑着,心裡就酸了。

...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主題曲《HOME》,改編自一首西班牙老歌,原唱不詳。飾演布蘭卡的小演員Cydel Gabutero本身就很有歌唱天賦,在Youtube上有很多翻唱作品。

路邊有一棟小屋

紙闆和垃圾砌成的小屋

當月亮哭泣 天空下雨

小屋慢慢被沖走

但若我們勇敢 屋子會漂浮起來

就像彩虹海中一艘船

魚兒會加入我們的旅程

濺起的每朵水花都是待實現的夢

...

”紙闆和垃圾砌成的小屋“,就是原來布蘭卡的”家“,也是社會底層人群生活狀況的側寫,他們被抛棄、被遺忘、甚至被清理,他們在風雨中掙紮,也在艱難中堅強,在挫折中勇敢,在困苦中樂觀。

...

...

布蘭卡孤獨時,皮特陪伴着她,彷徨時,皮特引導她放聲歌唱。皮特雖然眼睛看不見,卻心似明鏡,是布蘭卡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

...

...

總的來說,影片拍出了一個街頭巷尾的真實社會,很值得回味,是一部很耐看的小衆電影。

正如導演長谷井宏紀本人給這部影片的定義:

“這不是從衣衫褴褛到華冠麗服的故事,而是選擇堅強,選擇驕傲地穿着破衣服的故事”。(“It’s not a rags-to-riches story,It’s about choosing to be strong and wearing the rags with pri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