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江湖兒女》有感。

我無非一個俗人,一個愛深夜矯情與獨白的俗人,一個自稱帶點文藝氣息不甘平凡卻又實實在在泯然衆人矣的俗人。

我熱愛有情懷的東西,卻也鄙視隻有情懷沒有實事的東西,文藝這個東西摸不着抓不到,你感覺到了他就在,哪怕是在傍晚破敗不堪的菜市場裡,你沒有感到,即使你在咖啡屋裡拿着渡邊淳一的《情人》也隻是裝裝樣子。

我就是持續性混吃等死間歇性做作矯情的女子,要不是看了我最愛的獨木舟的自傳,在她的獨白裡提到了《山河故人》,我也不會深深記住賈科長;同樣,要不是在看《地球最後的夜晚》聽到了莫文蔚和五百的《堅強的理由》,也不會在網易雲音樂翻看該歌的評論,然而在評論裡又看到有人提到了賈科長電影裡插曲,葉倩文的《珍重》;要不是秉着不放過任何一首有可能好聽的粵語歌,也不會特地去搜索該曲,巧合的是,在評論裡毫無意外賈科長的電影又占據了榜首。

既然如此,三番五次給我傳遞到了賈科長,那秉着假想着自己還是一名骨子裡有着文藝情懷的柔弱女子,去看看電影好了。

先看了《山河故人》,又看了《江湖兒女》,都不用看網上評價,自個兒也琢磨出來賈科長熱愛着什麼,無非就是趙濤蹦迪葉倩文呗~

我很少看文藝片,因此對于賈科長不甚熟悉,對于趙濤這名演員更不熟悉,看《山河故人》時沒有get到吸引我的地方,反而僅僅是覺得趙濤前輩适合賈科長的這部電影的環境,但具體演技如何我不會評價,但今天看完《江湖兒女》之後,我才真正感覺到了趙濤前輩的演技,似乎這部電影為了趙濤而生,也可以說趙濤造就了這部電影。

江湖是什麼,是古代大俠的快意泯恩仇?是近代拳王的國家情懷與賽場?是小城市井街頭混混的拜把與交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亦或是牆倒衆人推?

廖凡飾演的斌哥前期有着最符合大衆期待的江湖氣息,似乎除了大人小孩子也是這麼理解的江湖,我有着一幫來自五湖四海可以一同喝着五湖四海酒的兄弟;我可以在昏暗的舞廳和那煙熏缭繞的麻将廳輕易擺平我二哥的事,我小弟的事;江湖人呐最重要的是要講句義氣,二哥别墅鬧鬼我得幫忙收拾,兄弟有難進了局子我得打點打點,萬一路上遇見找茬的還得教育教育再大氣的将他放了。

新老勢力交叉的小鎮,是非紛亂頻繁起步,二哥是前兆,挑事的孩子也是前兆,幹淨的火山旁握着趙濤飾演的巧巧手放出的那一槍是前兆,衆多困難麻煩來臨卻堅信着自己依然是道上的人。

斌哥他們眼中的江湖,是非明明白白,他們的江湖是需要将腦袋别在了褲腰上,要在這新勢力不斷升起的小鎮永遠做大哥。但江湖不僅僅是為了兄弟為了女人,不僅僅是那虛無缥缈的名号和地位,不僅僅是那執拗的不肯輸面兒的意氣。

巧巧才是真正的江湖。

賈科長的江湖是巧巧。

巧巧的價值觀最初由斌哥建立,她單純肆意的笑容飛揚在每個江湖人的心中,他們對她畢恭畢敬他們對她疼愛有加,她站在江湖的中心,享受着江湖裡的尊重,活出了江湖裡的潇灑,但她仍然認為自己不是江湖人,斌哥握着她的手替她打出的那槍子彈,告訴她這就是江湖,讓她對江湖突然有了飽滿沉澱的意識,而不是輕飄飄的處在江湖而不知江湖,她變了,她依舊神采奕奕,但她不再是斌哥江湖裡的女人,而成為了她自己江湖裡的俠女,從此肝膽相照一片丹心。

小鎮這麼大,人來人往;江湖也就這麼大,後浪擊前浪,一個不小心就把前浪排在了沙灘上,比如二哥,比如斌哥。

在巧巧還在使着戀愛中小女人的性子時,小鎮的江湖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後起之秀挑戰了斌哥,斌哥和司機寡不敵衆最終被暴打,當斌哥的頭一下一下被捶在巧巧面前時,對斌哥的愛戰勝了對江湖的畏懼,明知道出頭的後果巧巧依然像個女俠客一般,一身正氣的朝天開槍,用自己柔弱的身闆鎮住了那一群兇神惡煞的江湖狂徒,自此,終于站在了戰場打了江湖的第一仗。

而當她為了斌哥選擇承認槍支歸自己所有選擇五年監獄的代價時,她成為了真正的江湖人。

那個并非隻有打鬥和出頭的江湖,而是雖有着腥風血雨卻依然有着赤誠忠心,道義與善并存的江湖。

巧巧以為時間對于江湖人來說不過爾爾,卻沒想到,她終究還是高看了這個江湖裡的人。

當她出獄卻發現并無一人等她時,當她追了500公裡卻發現斌哥僅僅為了江湖的面兒而選擇投奔他人時,當她急急證明自己已是江湖人而斌哥卻淺淺說到自己已不在江湖時,巧巧心死了。

斌哥給巧巧建立的那個江湖已然崩塌,前路漫漫,江湖之大,到底該何去何從呢?

江湖到底又是什麼呢?

是那信奉着耶稣轉眼卻盜取他人财物的女騙子?是那看着憨厚老實轉眼卻将巧巧帶入郊區欲行不軌之事的車夫?是那表面道貌岸然背地裡卻與其他女子行不苟行為的正經人?還是那說的天花亂墜欲将巧巧帶去克拉瑪依卻在得知巧巧囚徒身份後戛然而止的普通人?

江湖是什麼,不過是枷鎖,枷鎖又怎樣,反正我們都是宇宙的囚徒。

當看到UFO在頭頂盤旋閃現的時候,巧巧内心活過來了,什麼江湖,什麼大哥,不過是些小鎮青年的兒戲,道義與善就是江湖,内心堅定也是江湖,無愧于人立住腳跟更是江湖。

隻要心懷希望努力拼搏在哪裡都是江湖。

故事的最後巧巧又回到了小鎮,經營着斌哥當初的場子,雖世事變遷但依然内心安穩,雖然孤獨一人但卻守住了内心的底線。

賈科長的電影往往深入人心,平凡人家曆經風雨仍是平凡人家,不可能有着美好的蛻變達到一些不可企及的目标。

因此斌哥也并沒有因為自己放棄江湖而走出了更好的人生,反而是更加落魄的投奔了巧巧。

收留了斌哥是愛嗎?我想,應該不是。

隻是因為巧巧内心的道義與善良罷了。

即使落魄即使不在江湖,斌哥卻依然撐着最後的面兒,倔強不服輸不低頭。

本可以就這樣過去,然而巧巧卻替他出了頭,做出了并不符合她現在狀态的事情,也許是殘存的愛情?也許是為了守住斌哥心裡最後的那片江湖,我因你走入江湖,也因你經曆江湖的風雨,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能走出你的江湖來到更為廣闊的江湖,謝謝你,那我就替你守住你最後的江湖,你的面兒我替你還給你自己。

從此兩不相欠,我的江湖裡不再有你。

最後巧巧的身影落寞的顯示在監視器裡,頗有種繁華之後盡是落寞的感覺,但那又如何呢,無愧于心無愧于情,自己的江湖無人理解那便自個兒留着慢慢品就好。

反正是個俗人,不懂什麼大道理,能做到的也就是認真守住自己的這片方寸之地。

這就是我理解的《江湖兒女》,也是我心中的《江湖兒女》。

向賈科長緻敬,向趙濤前輩緻敬,也向廖凡前輩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