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方小曉自己都不明白她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她想要的東西既有物質、又有情感,這幾樣東西始終無法同時滿足,兜兜轉轉、輪回一般。

一開始的方小曉,想要一個有北京戶口有房子的男人。作為一個小地方出身的窮孩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再經曆了博士媽寶男,有家室的渣男等之後,方小曉認識到:一個有北京戶口有房子的男人的中心詞是男人,如果不是一個相愛的男人,那些限定詞語又有什麼意義呢。

終于和一直陪伴在身邊的見清相愛了,愛得火熱而甜蜜,仿佛終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人的幸福感是有阈值的,習慣了幸福甜蜜的小曉,逐漸又把注意力放回了現實的生活。破舊的出租房,冰冷的泡面,抽煙打遊戲的男人,望不見的未來讓她逐漸心灰意冷。

見清追到地鐵上的那一段,其實是小曉在物質和情感間的猶豫的一個分水嶺,如果見清敢追上來她就會選擇愛情,如果不敢,她就會放下,可是見清沒有勇敢。

後來的見清發達了,可以住大房子,可以提供小曉她想要的物質,可是小曉為什麼又不回去了?

因為再也沒有以前的感情了,現在的見清不是當時的那個見清,現在的小曉也不再是當時的那個小曉了。

=========================================================

從見清的視角再來看一遍

見清愛小曉嗎?

愛,真的愛,而且愛得純潔。

見清願意一直默默陪伴着小曉,呵護着她關愛着她,替她遮風擋雨,為她出氣。

這些都是青春年少之時,一個男孩能夠為女孩所做的全部事情。

默默的守護換來小曉的傾心,愛情甜蜜而火熱,仿佛能直到永遠。

生活終歸是由物質組成的,剛畢業的男生一窮二白、一敗凃地,包括感情。

我相信見清自始至終都是愛小曉的,在地鐵外不敢追進去,是因為他沒有自信給小曉足夠的物質生活。

但是我也覺得,在見清發達之後要小曉回去的時候,他是幼稚的。他愛的是當時他默默愛護的小曉,是和他熱戀的小曉,不是眼前的小曉。

==========================================================

我不認為電影情節是矯情的,雖然有很多不完美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經曆過北漂,經曆過刻骨銘心的初戀的人總會看到自己的影子。不要因為自己不能引起共鳴而貶低别人的感同身受。

見清的價值觀可以說是為了小曉而建立的,也因此小曉想要的東西,見清始終慢了一步。

為什麼說相愛的卻總是要分開,因為如果真的在一起,結婚,生子。愛情就變成了一種平淡的親情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個什麼都可以得到的世界中,又有什麼美好可以去追尋呢?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總是會想,我變成了你想要的樣子,你又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