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少年的你》入圍了2021年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候選名單,我的朋友圈又掀起了對這部電影的讨論,一派為易烊千玺感到開心,激動于《少年的你》為國争光。另一派覺得《少年的你》名不副實,《陽光普照》比它更有資格入圍。這一派又分化為兩派。前者認為《少年的你》是一部不錯的反映霸淩議題的電影,隻是相比《陽光普照》還有所差距。另一派指出《少年的你》原著涉及的融梗乃至抄襲争議,批評這部電影被捧上高位是資本強行運作的結果。我這裡還是想回到電影本身,借助這個由頭,重新把《少年的你》回顧一次,其實我已經看過兩次這部電影,一次是在電影院,另一次是在重慶。這一次看,是為了确保自己不會在細節上出錯。在這期電影分析裡,我會采取一個比較笨拙古早的方式,就是文本細讀,它涉及劇本結構、鏡頭語言、演員的表演,乃至聲音、視角、光線、音樂的運用,我想隻有這樣,才能全面的看待這部電影。

相比起《陽光普照》同時深入父輩和青年殘酷經曆的隐秘叙事,《少年的你》結構似乎相對簡單,主題也更明白易懂,但中國年複一年量産的青春片這麼多,關于青春殘酷的片子也不在少數,《少年的你》能從中脫穎而出,甚至入圍奧斯卡,肯定是有質量和北美評委趣味上的雙重原因。

首先這部電影給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窒息。我不知道大家看的是什麼感覺,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種窒息感。

這個窒息感的承擔者是誰?首先是陳念。如果我們一句話概括《少年的你》,陳念就是那個窒息的人,而易烊千玺是解救他,為此不惜自己頂罪的人。所以這個故事是童話,它的内核是童話的,因為現實裡沒有小混混會願意為你這麼做。但易烊千玺的存在和曾國祥的鏡頭語言讓你相信這個童話。

影片從一開始就在渲染這種窒息感。它首先是一個回憶過去的視角。它不是順序故事,而是先從若幹年後周冬雨,也就是陳念成為老師說起,閃回陳念與易烊千玺飾演的小北對視的鏡頭,從一開始就簡單明快地讓觀衆知道,誰是這部電影當仁不讓的主角,顯然是陳念和小北。而電影此時的配樂是感傷抒情基調的,但它并不濃烈,而是淡淡的味道,這就讓觀衆對這個故事有一個提前量,知道它可能是一個悲劇。

這部電影的剪輯特點是簡潔淩厲,整部片基本沒有廢話,在剪輯上做到了足夠的克制。據影片的剪輯師說,這部電影在拍攝時,包括魏萊等支線人物都有完整的故事線和素材量,這就決定了電影有足夠的素材可以取舍,而導演和剪輯顯然達成共識,要以陳念作為核心來推動這個故事。

從影片第五分鐘左右,陳念的同學胡小蝶墜樓開始,影片就被一種窒息的氛圍所籠罩。這種窒息、壓抑的氛圍是怎麼呈現的?它首先是鏡頭語言上集體和個體的鮮明對立,被圍困狀态的畫面在影片開頭比比皆是,尤其是當陳念去看樓下的屍體,她被教學樓上穿一樣顔色校服的同學所圍觀,伴随着微信聊天、圖片這些當代人感同身受的畫面,曾國祥很快在電影中建立了對陳念這個角色的壓迫感。

陳念受到了來自同學、老師、家長和高考這個存在本身四者的壓力。同學是以魏萊等惡少女為代表的霸淩。老師是其中不作為的老師所施加的冷漠。家長是父親缺席,母親與自己異地而居,那份家庭關愛的缺失。高考本身,則無需贅述,它既是父母的期許,也是命運的重壓,影片中陳念所在的高中,俨然是毛坦廠中學的翻版。

我們仔細留意影片的色調,實際上也是一種冷冽、疏離的風格,這個色調直到易烊千玺飾演的小北出現才開始改變。這也是電影拍攝的一種常用手段,通過色彩的變化來反映人物的心理變化,整部電影色彩的變化反映的是陳念内心的變化,所以我說陳念是這個故事的主軸。

曾國祥還用了一個很聰明的手段來建立叙事的壓迫感,那就是噪音,無處不在的噪音,就連陳念在家裡,也無法擺脫一群人敲門催問她母親是否在家的噪音。噪音讓人處在高度不安的狀态,閃回胡小蝶生前被霸淩的畫面,以及對校園人群的俯拍視角,這種噪音和密集人群共同渲染的壓迫感就會像煮沸的開水,即将處于臨界點。

陳念快要窒息了。可她總是獨自一人。誰能夠幫她?誰來解救這個身處困局的他者——亦或是自己?其實我們很多人,至少是被這個故事感動的觀衆,他們與其說是在看陳念,不如說是在看自己,那個曾經的自己身處壓抑的故事。所不同的是,電影裡有童話,而我們是在骨感的現實中穿行,我們期望陳念得到拯救,也是希望另一個時空的自己,能過得更好一點。

陳念與小北的相遇是在電影的18:07秒,這是一個剛剛好的時間。這裡插入一句。其實這種學校優等生和小混混相遇是很容易獵奇的,發生愛情故事更是令人皺眉頭,但《少年的你》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這種獵奇感,甚至拍得感人?這是為什麼?因為電影的鏡頭不拖泥帶水,把可能幼稚化的部分都盡可能幹脆交代,并且不一定是對話,而是音樂、構圖和演員的演技,這就最大程度消解掉了原著的短闆,放大了電影的長處。曾國祥是一個很擅長揚長避短的導演,所以他能把三流青春殘酷小說拍出優秀電影的質感,如果我們對比原著和電影,電影的再創作力度其實是蠻大的,原著還有一種撲面而來的青春感傷風味,但電影在這個基礎上深化了窒息、冷冽又如夢似幻的多重質感,并與重慶的街景相得益彰,《少年的你》在鏡頭語言上做得相當對味。

這部電影有很多怼臉拍的鏡頭,給演員面部大特寫,這其實是很考驗一個演員的演技的,但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都頂住了考驗,沒有讓觀衆出戲。如果兩個人非要比較,周冬雨的表演更好一些,雖然易烊千玺演出了本片最高潮的部分,但周冬雨畢竟承擔了電影的主軸,一個非常重的叙事任務的角色,并且她的戲裡有大量不是靠台詞,而是靠肢體和臉部的微表情呈現出來的,這對一位演員素養的要求很高。易烊千玺在演技上的爆發力與周冬雨不相上下,但在收的那一下,他還差了一些,他比較文氣的外表與談吐,其實和真實的街頭混混也有所差距,但指望一個演員短期内徹底改變自己的氣質是不切實際的,也會折損易烊千玺的形象魅力,所以,易烊千玺現在呈現的效果,其實已經蠻好的,他是一個讓人看到光的人,在他的眼睛裡充滿了信念感,演出信念感是很不容易的,而這股信念感讓觀衆相信,他是可以保護陳念的人。所以,是易烊千玺的出色表演讓這個童話般的故事真正變得可靠,如果說周冬雨的表演,是為這部戲打下基石,那易烊千玺就是升華的角色。但我為什麼覺得周冬雨演得更好一些,因為某種程度上,易烊千玺的發揮是要依賴周冬雨的,周冬雨是一個能讓和她對戲的演員變好的演員,而易烊千玺的發揮,還是會挑跟他對手戲的角色。

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對手戲,讓我想起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小北和張震飾演的小四,他們都是心如明鏡的少年,有生命感,渴望愛,卻又沉默而隐忍。隻不過,一個最終想為愛人頂罪,一個幻滅之下殺死了愛人。

小北是一個單純且固執的人,為了守護珍惜的東西,可以犧牲自己。對待這個角色,易烊千玺很認真,他一出現,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偶像,而是在塵土中頭破血流的小混混,莽撞,叛逆,混不吝,是一個陰溝裡的少年,但他明是非,懂善惡,所以,當陳念幫助他,如一抹餘晖照進他的世界,他有恩必報,視陳念為光明,不容許任何人玷污。少年小北雖然滿身污垢,卻比很多潔白的人更幹淨。易烊千玺準确地把握了這個人物的特點,片中有一個細節,他抽煙,煙是從鼻子裡出來的,而不是口呼出來,這一點看似随意,卻可見他為角色的付出,因為口呼出煙,是剛抽煙的人的行為,而一個經常抽煙的小混混,他習慣讓煙氣從鼻子裡出來。

更見功力的,是警局裡審訊的交叉戲份。導演不斷推大特寫,暴露人物的面部細節,一個不到位的演員,很容易露怯,或者,他為了避免演砸,就用很安全的辦法演,中規中矩。但易烊千玺不是,當牆壁阻隔,小北和陳念同時被審問,易烊千玺看似沉默,表情卻已在瞬息之間幾度變化,尤其是當警官提到他的母親,以及讓他和陳念見面的瞬間,那憤怒和驚惶,深愛與恐懼,一個小人物内心深處的複雜,被他用很有分寸的表情呈現出來,這場他和周冬雨的對手戲,和任何年齡段的演員對比都毫不遜色。

所以,易烊千玺在《少年的你》裡的表演,有超出他這個年紀的沉穩。他不是昙花一現的偶像,他就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演員。

和易烊千玺相比,周冬雨就像一個班級裡的優等生,天賦超群,考試穩定,所以相比起一個人突然考好,她這樣的穩定發揮,得到的贊譽反而少了些。但周冬雨對陳念這個角色拿捏地很準确,尤其是電影後半段,從剃頭發開始,周冬雨漸入佳境,一直到警官撒謊,她再也忍不住情緒崩潰那場戲,周冬雨把一個少女的害怕、隐忍、煎熬和崩潰,一步步演繹出來,在我們面前的,不像一個演員,仿佛就是一個真的在複讀學校上學的高中生。

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功臣是導演曾國祥。他生生把三流小說,提升到了競争年度最佳影片的層次。《少年的你》原著并不深刻,是一部涉嫌抄襲《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的青春小說,曾國祥聰明的一點就在于,他沒有照搬原著,而是保留“高考”、“校園霸淩”和“社會分層”這三個主要議題,通過這個好學生與小混混的故事,讓觀衆反思我們身邊的霸淩現象。

《少年的你》也有明顯的瑕疵,影片中有幾個關鍵點,仍然是靠巧合或者那類很套路的戲劇沖突來推動情緒,比如陳念的那一“推”,警察對陳念的審訊時間點(非要在高考期間),都是這一類型劇很套路的手法,在小北和陳念的關系裡,我們也能看到東野圭吾的影子,但是,曾國祥愣是用他的鏡頭語言“化腐朽為神奇”,把一個庸俗的情節劇拍出了更深邃的味道。

我想《少年的你》劇作的最大問題主要還是原著本身的局限所緻。一部三流青春殘酷小說,你讓李滄東來,他也改不成《百年孤獨》。這部電影是有天花闆的,曾國祥和攝影師鏡頭語言再好,它都不會是那類超一流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叙事構建就不是特别複雜的那類電影,它所提出的任務、解決任務的方式,其實是青春殘酷類電影的常見手段,隻是它的鏡頭語言更高級,但你如果把它和《花樣年華》《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些更經典的華語電影相比,叙事和鏡頭語言上的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

《少年的你》很大程度上是導演、編劇、攝影師、剪輯師共同合力,使原著産生了質變。導演很會抓細節,擅長用環境和鏡頭剪接來反映人物内心。當我看到玻璃面上,陳念和小北的面孔重疊,我心裡已經忍不住為導演鼓掌,更巧妙的是,導演靈活地運用了山城重慶多雨、潮濕、道路蜿蜒、極其“賽博朋克”的特點,用外景去交代人物的内心世界,片中大量環境描寫,都是人物内心深處的投射,不同生活景觀的切換,也隐喻了社會分層的殘酷現實。

周冬雨說,她拍這部戲很難受。因為她和陳念完全不像,也找不着人物支點,也沒能提前體驗生活。前半個月覺得自己仿佛得了抑郁症。《少年的你》就處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它越壓抑,越隐忍,才越顯得少年奮不顧身的寶貴。《少年的你》讓人心疼的并不隻是霸淩那一刻,還有霸淩之後,不同群體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他們打着關愛的幌子,卻陸續做出加速傷害的事情,他們的虛僞和冷漠,都深深刺痛了陳念的心靈。

陳念希望小北來保護她,這是一種對對方的信任,也是對現實的無力,因為對其他途徑不信任,才把自己交給一個小混混,小北的英雄主義背後,是導演的一個冷峻拷問——暴力發生後,你們在哪?

在這部青春戲裡,曾國祥傾注了自己深刻的思考,他要拍的不是簡單的青春疼痛,而是校園暴力和背後的原因。面子工程、家屬缺位、同學冷漠、一種和事佬文化的流行等,都成了校園暴力的幫兇,它們其實共同參與着對陳念的霸淩。當陳念在警局裡,聲淚俱下地問,誰能幫我,有誰真的能夠幫我時,她看到的是一個晦暗的世界,一個令她絕望的世界,好在這個世界裡,還有小北這一點光,但在現實中,保護遭受暴力的孩子們,靠的絕不僅僅,也不應該是小北式的犧牲。我們都感動于這段白夜行式的守護,但冷靜過後,我情願少一些少年小北這樣的犧牲,校園暴力的惡,不該是明亮的少年來承擔,其實,那點亮少年心靈的光,本該由缺位的大人們來提供。

《少年的你》還有不少劇作上的瑕疵,但當它曆經重重阻撓終于上映,以如此正面的方式,直面校園暴力時,我沒有辦法不為這部電影鼓掌。

它最重要的社會意義,就是激起了全民對校園暴力的讨論。校園暴力不隻有霸淩,還有很多隐匿的我們不為人知的部分。比如語言傷害、心理懲罰、環境孤立、揪住“小辮”等現象上。實施校園暴力的人也不隻是學生小團體,還可能是舍友、老師、領導甚至是一種普遍彌漫在學校的冷漠氣氛。或許,部分人曾生活在溫馨的學校氛圍裡,不曾體會過陳念那樣的創傷,但請不要忘記,這世界上,并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幸運的條件,在那些我們不易察覺的地方,甚至可能就是我們的周遭,校園暴力仍在進行,而我們能做的,不是視而不見,也不是慶幸自己逃過一劫,而是勇敢地保護那些現實中的陳念,讓善良回歸本應單純的校園。

我想,當一個世界不再依賴小北這樣的英雄主義,當我們每一個個體,對弱者的保護不再隻是廉價的說教和面子工程時,那些創傷才能真正彌合,而那些陰溝裡的人,也才能真正看見星空。畢竟,一個善良有愛的世界,才是對少年最好的保護。

最後說一句《少年的你》入圍奧斯卡國際影片的事情。《少年的你》入圍挺微妙的,它是質量、政治性和商業公關共同促成的結果。首先這部電影質量肯定是過硬的,至少相比大陸選送的《奪冠》、台灣選送的《陽光普照》,《少年的你》質量不算拉跨。其次《少年的你》在美國發行挺不錯,它的北美代理商是Well Go USA,這家機構代理過《燃燒》《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東亞電影,《少年的你》在北美票房超過200萬美元,爛番茄和Imdb評價都還不錯,相比之下,《奪冠》和《陽光普照》在北美都接近無人問津,也就是說,當很多影迷為《陽光普照》可惜時,美國人可能壓根不感冒《陽光普照》,一個是《陽光普照》公關并不積極,另一個是這類東方家庭叙事,對美國人的吸引力沒那麼大,至少不如一個香港選送的少年對抗集體的故事。

《少年的你》比下去《陽光普照》,跟質量關系不大,主要原因就是公關和政治。這兩年美國對香港很關注,在極為敏感的政治氣候下,香港選送的影視作品,天然會引起奧斯卡評委會的重視,今年奧斯卡最佳短片入圍裡,有一部也是跟香港有關的。而《少年的你》,它雖然實際上跟香港的事沒什麼關系,但一個底層少年對抗秩序的事,它對集體壓迫氣候的一種令人窒息的叙事,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評委看來,不可避免會讓他們産生聯想,再加上,今年是一個奧斯卡弱年,東亞出彩的電影,不如前兩年多,所以《少年的你》作為東亞代表壓力不是太大,但在國内這就是很微妙,因為它看起來是為國争光,但它入圍的原因又是沒法言說的。